- 国家的双重角色:发展与转型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封凯栋
- 1118字
- 2025-03-28 19:38:45
第一部分 国家作为创新系统的参与者
在学者的讨论中, 事实上存在两个“国家创新系统”。第一个是考察创新活动的成因及绩效的一种系统性分析视角; 而相比那些主要在经济维度上考察且主要考察若干独立变量的分析方法而言, 国家创新系统可以是一种理论范式。严格地说, 它是一个分析视角,“系统”作为“范式”的定语说明这个视角强调的是, 对创新发生发展的分析与理解应当放在一个系统性而不是单一性的视角下。第二个则是指一种以国家整体工业竞争力为考量的实践活动, 它指的是两个要素的结合: 人们有关国家整体工业经济活动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人们为该思想和情感所开展的带价值取向的实践活动。
当然, 在部分读者和研究者的认识中, 还存在一个关于国家创新活动的、由带明确功能的不同部件所构成的一套“系统”, 在这套“系统”中, 部件之间被认为理应存在协作关系。这事实上是在国家创新系统范式成为全球分析创新活动的主流理论视角后, 人们沿袭“经济系统” “工业系统”或者“技术系统”等概念, 所想象出来的国家创新系统实践的“基本型”。它虽然有利于人们理解与创新有关的行为者结构及系统结构内潜在的僵化, 但也可能让部分读者误以为这种结构真的存在“基本型”, 或者存在完美的系统配置, 即认为有效的国家创新系统应当有一套符合特定模板的安排。而当人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构建“基本型”时, 他们强调的往往是其中的部件是否存续, 而忽略了部件之间的关系及其整体性。这种机械式的观念本身就削弱了解释范式的“系统性”, 反映在实践层面上往往是进行一种简单且停留于表面的制度模仿, 其实质效果要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总体而言, 作为研究范式的国家创新系统的产生有赖于作为情感与实践活动的国家系统意象这个前提。只有产生了对国家工业技术整体利益的关切, 国家系统性创新分析范式才应需而生。在现实中, 系统性范式的两次振兴都与激烈的国家竞争当中国家意识的觉醒有深刻的关联。
本部分的中心任务在于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的往复思考验证, 为读者解答以下问题: 为何针对创新活动的理论分析需要系统性的视角? 为何在创新经济活动的实践中需要国家的介入? 第1章的任务在于介绍创新活动的“国家意象”的出现, 及其与国家创新系统范式之间的关联, 从而为读者厘清国家创新系统范式的起源和基本特征。第2章扎根于演化理论, 着重介绍为什么在有效的创新经济体内, 市场本质上必然是被一系列制度安排所组织起来的 (“受组织的市场” )。第3章先对市场发展的持续动力进行解构, 之后介绍了国家在维持知识生产可持续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并以成功的创新经济体的经验为基础, 来说明国家的制度变迁是如何逐步塑造市场的。总之, 本部分尝试厘清国家作为最重要的制度供给者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的基本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