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回家
- 重回82从打猎开始改变遗憾人生
- 大米粥没米
- 2105字
- 2025-04-19 09:38:45
还不到中午,刘家院子里就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各自带着东西,三三两两围在一起,攀谈着。
不过大多数对话都是围绕着赵晓强这个女婿,并且以夸赞为主。
“听说了吗,就是因为这个女婿,老刘家大儿子已经上山打猎了,听说收获还不小呢,他可真敢呐,之前二狗子带他家大儿子上山,那都伤成啥样了。”
“嗐,那能一样吗?你也不看看人家女婿多能耐,之前二狗子受伤那次,人家就一个人打了一头黑瞎子,这次三个人上山,又打一头黑瞎子,而且他还能拿出来换肉,肯定也是他的功劳。”
“也是,你们说他这年纪轻轻的,怎么打猎这么厉害,能不能让我家那小子跟他一起上山试试,总比在家闲着没事强吧。”
“你可快拉倒吧,你那是想儿子有事干?你是想儿子上山的时候,你跟你家男人有事干吧。”
“哎呀,你说啥玩意呢,你才想着有事干呢,再瞎说,嘴给你扯开。”
只是说着说着,这些人的对话就开始明显跑偏了,最后也是嘻嘻哈哈的笑了起来。
不过这样的对话不止这里一处,因此整个院子都充斥着对赵晓强的夸奖声。
就在大家夸赞的差不多时,刘父终于是从屋里走了出来,抱着一张大圆桌,放在了院子之中。
很快,赵晓强与刘振华就将黑瞎子肉给搬了出来。
有了之前的经验,赵晓强当即走到人群,开始给大家排队,有秩序的换肉。
与三道沟村差不多,后山屯能换肉的东西也十分有限,一般就是鸡蛋,土豆,罐头,糕点,以及一些日用品。
随着队伍排好,刘父和刘振华那边就开始换肉了。
因为是一个村的人,所以每次换肉都会简单的聊上几句,也算是加固了双方的人情。
因为熊肉与猪肉不同,价值更高一些,因此将村民的东西都换完后,还是明显有很多剩余的。
因为这一部分本来就是赵晓强的肉,因此最后由赵晓强决定,直接让刘二叔拿到县城去卖点,反正家里也吃不了这么多肉。
至于换好的东西,那就直接放在刘家了,当做赵晓强送礼了。
至此,对于刘秀兰娘家人这一块的愧疚感,赵晓强便释怀了,毕竟做了这么多东西,也差不多了。
就这样,接下来的几天赵晓强都没有再折腾,即便是大月亮地,他也是让刘振华和铁牛叔一起去,而他则是在家抓紧赶进度。
经过两次打猎,刘振华也是有了些蜕变,每次上山都会带回来一些收获,尤其是临近过年时,那更是自己打了一头傻狍子,也算是完成了他的目标。
简单算了算,赵晓强夫妻在娘家也有一段时间了,眼看着要过年了,二人便商量着,准备回家了。
将这个事与刘父刘母说完后,老两口明显有些舍不得,但也理解,都想团圆,女儿能在家里待这么久,他们已经知足了。
何况是这段时间,赵晓强让刘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因此在刘家人的心里,已经完全认可了赵晓强,也明白,刘秀兰嫁给这样的男人,肯定是不会再吃苦了。
临行前,刘母拉着刘秀兰聊天,脸上都是笑容,与前世哭了一宿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为要赶早车的缘故,刘父刘母早早便起床,给夫妻二人做了一顿无比丰盛的大餐,直到二人吃的吃不下了,这才满意的将他们送上刘二叔借来的驴车上。
刘二叔就这样赶着驴车,将二人送到了车站,最后不舍的将二人送进车站。
坐上回家的车,刘秀兰脸上的表情明显是喜悦的,即便有不舍,也没有担心。
一直到下午时分,两口子这才抵达县城。
赵晓强也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在县城买了不少糕点,罐头,以及一些吃的东西,甚至还有一条鱼。
要知道,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的油都不多,而做鱼又是非常费油的,因此很少有人家会买鱼,他们会觉得这东西做出来并不好吃。
不过赵晓强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忧,毕竟之前熬的猪油那可不是一点半点,马上过年了,炖条鱼还是没有问题的。
就这样,买了大包小裹的东西后,赵晓强在县城找了个拖拉机,花了点钱,直接坐着拖拉机回了三道沟村。
到家时,正值下午时分,也是一天之中比较暖和的时候,村里各家的妇女都基本出来闲聊了。
这其中就包括赵晓强的老母亲,赵母。
“哎,你家晓强去娘家怎么去了这么久,这都快一个月了吧,这哪是回门啊,这怕不是要给人家当儿子去了吧。”
“去去去,当什么儿子当儿子,人家有儿子,肯定是去了以后,人家喜欢我们晓强,不让走呗,不然以我们晓强的性格,咋可能在那边呆这么久?”
“那也是,你家晓强长得又好,又有本事,这谁能不喜欢,都别说你那亲家,就说我都喜欢的不得了,就是可惜我没有个小棉袄,不然肯定跟你结个亲家。”
听到这话,赵母明显愣了一下,随即有些恍惚。
毕竟赵晓强结婚的时间并没有过去,当时的时间她还历历在目。
当时因为赵晓强是个病秧子的消息传来,以至于村里有姑娘的人家对他们家都是避而不及,甚至周围村子的人都是这样。
可只是大半年的时间,村里的口风竟然有了天差地别的变化。
赵晓强直接从之前的病秧子,变成了又好看又有能力的形象。
赵母都不由感叹,世事无常。
“妈,你在这干啥呢?”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一旁响起。
赵母这才收回思绪,转头看了过去,结果就看到了刚才还在想的人,赵晓强。
此时赵晓强正拎着大包小裹的东西,但看上去,精神头却是十足。
“哎哟,这人咋这么不禁念叨,你瞅瞅你瞅瞅,咱们这才刚聊几句啊,你这大儿子就回来了。”
身旁的妇女看到赵晓强,当即笑着对赵母说了一句。
赵母也是笑了笑,当即起身一边询问一边准备去接赵晓强手里的东西。
“回来了,这是带的啥玩意啊,咋还有条鱼?”
“啊,回来了,这是我在县城买的,准备过年的时候吃,年年有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