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语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下)
- 王兴芬译注
- 782字
- 2025-03-07 20:02:58
617.中宗正位后①,有武当县丞寿春周憬②,慷慨有节义③,乃与王驸马同皎谋诛武三思④。事发,同皎见害,憬逃于比干庙中刎死⑤。临死谓曰:“比干⑥,纣之忠臣也;傥神道有知⑦,明我以忠见杀。”
【注释】
①中宗正位后:本条采录自《隋唐嘉话》。中宗,即唐中宗李显。唐高宗李治之子。公元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在位期间,怠于政事,恣意淫乐。景龙四年(710),被韦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葬定陵。庙号中宗,谥孝和皇帝。正位:谓正式登位、就职。
②武当:县名。西汉置。故治在今湖北丹江口西北。县丞:官名。秦汉于诸县置丞,以佐令长,历代因之。周憬:亦作周璟,唐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中宗时官武当县丞。神龙二年(706),武三思专权,周憬与王同皎等人密谋在武则天葬礼当天,埋伏弓箭手,射杀武三思。宋之问向武三思告密。同皎被诛,周憬逃到比干庙,自杀身亡,临死前大喊:“比干是忠臣,知我忠心。”
③慷慨:性格豪爽。节义:谓节操与义行。
④王驸马同皎:即王同皎,唐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出身琅琊王氏。武周长安年间,娶李显之女安定郡主,授朝散大夫、太子典膳郎。因参与讨伐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以功授右千牛将军,封琅邪郡公。中宗立,拜为驸马都尉,加银青光禄大夫,任光禄卿。神龙二年(706),宰相武三思勾结韦后专权,王同皎暗中策划诛杀武三思,被人告发,中宗被迫以谋反罪处斩。李旦即位后,下诏平反,追赠太子少保,赐谥曰忠壮。
⑤刎死:自刎而死。
⑥比干:商纣王叔父。商代贵族,官少师。相传因屡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⑦傥:同“倘”。倘若,假如。神道:神祇,神灵。
【译文】
唐中宗正式登基以后,有一个武当县丞、寿春人周憬,性格豪爽,有节操义行,与驸马王同皎密谋诛杀武三思。事情败露,王同皎被杀害,周憬逃到比干庙中自刎而死。临死的时候他说:“比干,是商纣王时期的忠臣;倘若神灵有知,应当明白我是因为孝忠朝廷而被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