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耐药革兰氏阳性菌的实验室检测

第一节 微生物标本采集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基本原则

(一)采集时机

1.对临床感染或疑似感染病例,最为重要的是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及时采集标本做病原学检查。宜在发病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采样。

2.宜在治疗中、治疗后采样送检,用于评估疗效和结局。

(二)无菌操作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污染。采集无菌标本时应注意对局部及周围皮肤的消毒,对于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不应从腔道口取标本,应从底部取组织检查。如使用消毒液消毒皮肤,需作用一定时间,待其干燥后采样。

(三)采集方法

应根据不同目标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对于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不可置于肉汤培养基内送检,如痰液、尿液、伤口拭子等;对于阳性检出率低的标本,采用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对于血液、脑脊液等无菌部位的标本,可以先用肉汤培养基增菌,阳性后再转种平板分离培养。

(四)样本采集量和次数

病原学检查原则上一天采样送检不超过一次,血液培养应该同时在2个部位分别穿刺采血。

应采集足够量的标本用于常规细菌学检验,至少送检0.5ml或者0.5g(特殊标本除外)。当送检标本体积不足时,应与临床沟通,并根据医嘱选择优先检验项目。

一般要求血液采集量应与培养基保持不少于1∶5~10的比例。脑脊液标本通常2~5ml,胸腔积液和腹水10ml,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10ml,脓液2~5ml,羊水、胆汁、关节穿刺液、心包液、胸腔积液、滑膜液大于1ml,腹透液50ml,眼前房液大于0.1ml,玻璃体洗液大于1ml。

(五)标本种类

提倡多采集血液、脑脊液、胸腔积液和腹水等来自无菌部位的标本,对来自痰液、尿液、脓液等有菌部位的标本,采样时注意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必须排除污染才有临床价值。

常见的标本类型:

1.血和无菌体液标本 包括脑脊液、腹腔标本(腹水、腹膜透析液)、胸腔积液。

2.组织标本 包括外科手术采集的组织标本、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的组织标本、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活检的组织标本、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标本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标本。

3.尿液标本 包括导尿管尿、中段尿、耻骨上膀胱穿刺尿和婴幼儿尿液。

4.支气管镜标本 包括支气管毛刷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咳痰、诱导痰和气管吸痰)、鼻咽拭子、口咽拭子。

5.粪便标本 包括直肠拭子和肛拭子。

6.泌尿生殖道标本 包括子宫颈内或宫颈标本、男性泌尿生殖道标本。

7.眼耳科标本。

8.皮肤结缔组织及伤口标本。

(六)标签和检验单

检验申请单需注明患者信息、临床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种类、采集时间、部位和检验目的。

(七)生物安全

标本采集应符合生物安全规定:①注意预防锐器误伤;②做好个人标准防护,必须戴手套、口罩,穿工作服,必要时戴面具和护目镜;③严格按操作规范操作,操作前后洗手,避免病原菌传播。

二、微生物标本送检基本原则

标本的转运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标本采集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运达实验室,并尽可能缩短转运时间。一般应该在2小时内送达。一些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对温度的抵抗力较弱,应保温并立即送检。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插入运送培养基内,置于室温中尽快送检,不可冷藏或冷冻,以避免低温导致病原菌死亡。

1.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检验目的和采样时间,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2.拭子标本宜插入运送培养基内送检,如咽拭子、伤口拭子等。

3.血液和无菌体液标本,如血培养、脑脊液等,可以接种血培养瓶送检。

4.要注意生物安全和职业防护。

(1)放置标本的容器必须具有生物安全标识,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做到密封、防渗漏,禁止将污染和渗漏的标本送往实验室。

(2)严禁将带有裸露针头的注射器送往实验室。

三、微生物标本拒收标准

1.标本运送条件不合适,如厌氧培养标本却在有氧条件下送检。

2.运送标本的时间过长,超过2小时,且保存的温度不当。

3.未用指定容器,容器有裂缝或被打破。

4.未贴标签或贴错标签,标本与检验目的不符合,如痰培养送检尿标本。患者信息与标本不符,如女性患者送检前列腺标本。

5.标本明显被污染。

6.标本量过少,如拭子上的标本已经干涸。

7.标本不符合检验要求,如痰标本以唾液为主。

8.标本使用了固定剂及防腐剂。

四、各部位标本的留取方法与结果判断

(一)呼吸道标本的留取方法与结果判断

1.口咽拭子

正常人咽峡部有口腔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但在机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和其他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可以出现感染。个别患者或医务人员口咽部可能存在耐药菌定植,故对于个别重点科室,如母婴室等,需定期检测医务人员的咽分泌物。对于白喉、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等患者,从咽拭子培养出致病菌,对诊断和治疗有临床意义。

(1)采集方法

1)用压舌板固定舌头,用涤纶或藻酸钙拭子越过舌根到咽后壁及扁桃体隐窝、侧壁等处。

2)反复擦拭 3~5次,收集黏膜细胞。

3)轻轻取出拭子,避免触及舌头、悬垂体、口腔黏膜和唾液。

4)拭子插回转运培养基中。

(2)注意事项

1)标本采集前勿用消毒液漱口。

2)拭子避免触及舌、口腔黏膜和唾液。

3)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防止干燥。

4)不可置于肉汤培养基内送检。

5)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或口腔念珠菌患者,用拭子在病灶部位擦拭数次。

6)避免在进食后2小时内留取标本,以防呕吐。

(3)结果判断:

咽部有大量的正常菌群存在,需注意辨别。主要致病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对化脓性咽炎,口咽拭子细菌培养主要用于筛查A群β-溶血链球菌和溶血隐秘杆菌。

2)当检验口咽拭子中的淋病奈瑟菌时,临床需提前告知实验室。

3)对于儿科患者,宜常规报告流感嗜血杆菌。

4)一般情况下,不单独选用咽拭子标本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宜与鼻咽拭子或鼻咽吸取物联合检验以提高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检出率。

2.下呼吸道标本

(1)采集方法

1)自然咳痰法:

清晨痰量多,含菌量大,嘱患者清水漱口以除去口腔中的细菌,尽可能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深吸气后用力咳出1~2口痰,吐于指定的无菌容器中,标本量应>1ml。

2)诱导痰(咳痰困难时):

①患者先刷牙(口腔黏膜、舌头和牙龈),勿用牙膏,再用无菌水或生理盐水漱口;②用超声雾化器,患者吸入 3% NaCl 3~5ml;③用无菌螺帽宽口容器收集诱导痰标本。

3)支气管采集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①吸痰:适用于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患者,戴无菌手套或用无菌镊子取一次性无菌专用吸痰管,一头缓慢插入气管至隆突(或叶支气管)水平,一头接电动吸引器,螺旋式抽吸,吸引痰液;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a.通过20ml增量管道分5次灌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b.无菌操作下吸取10~20ml BALF,置于带螺帽无菌容器,立即送检;c.每次回吸收量应不低于灌入量的5%(总回收率以≥30%为宜);d.儿科患者只能灌入1~2ml/kg,通常儿童的回收量不超过10ml;③支气管毛刷:a.将检查用毛刷插入支气管镜,推进毛刷直至推出护套;b.刷取标本后将刷子抽回护套,取出整个毛刷;c.用无菌剪刀将刷子头剪下,放入1ml生理盐水或乳酸钠林格溶液中,立即送检。

4)小儿取痰法:

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子伸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痰时可喷出肺部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送检。幼儿还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2)注意事项

1)标本及时送检避免干燥,要求在2小时之内送达实验室。如在室温下放置>2小时,则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会过度生长,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则明显下降。

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价值高。

3)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采集检验标本时必须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4)支气管镜取材的标本会受到上呼吸道菌群的污染,应进行质量评估。

5)真菌和分枝杆菌诊断宜采集多份痰标本。

6)痰标本不能进行厌氧培养。

(3)结果判断

1)正常人体的下呼吸道是无菌的,上呼吸道有正常菌群栖居。

2)合格痰的标准: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两者比例小于1∶2.5。

3)培养结果如果是条件致病菌,需区分定植和感染。

4)经纤维支气管镜和人工气道吸引采集分泌物分离出的细菌价值大。

5)痰液与血液或胸腔积液中分离到相同病原菌,有诊断价值。

6)痰培养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等。

(二)泌尿道标本的留取方法与结果判断

1.采集方法

(1)普通中段尿采集:

女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尿道口(男性需翻转包皮冲洗),然后用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或无痛碘消毒尿道口,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

尽量采取自然排尿法,插导尿管留尿时容易损伤尿道,应注意动作轻柔,严格无菌操作。在排去数毫升尿液后,用无菌试管收集第二段尿,即为所需中段尿。

(2)留置导尿标本采集:

①夹闭导尿管10~20分钟;②用75%乙醇消毒导管采集部位;③注射器穿刺,无菌采集5~10ml尿液,置于无菌容器。

(3)耻骨上膀胱穿刺尿液(可做厌氧菌培养)

1)消毒脐部至耻骨区域,待消毒剂彻底挥发后,麻醉穿刺部位(耻骨上2cm或2横指)。

2)从膀胱吸取约20ml尿液,置于无菌容器,立即送检。

2.注意事项

(1)采集的尿液标本放入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要求在2小时内接种,标本不能立即送检者,暂存4℃冰箱,但不得超过24小时。

(2)在用药前采集尿液,不得加防腐剂。

(3)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4)不可从集尿袋下端管口留取标本。

(5)会阴部分泌物过多时,应先清洁再采集。

3.结果判断

(1)正常人体内膀胱中的尿液是无菌的。

(2)中段尿以晨起第一次尿液为主,其革兰氏阴性杆菌浓度>105cfu/ml,革兰氏阳性球菌>104cfu/ml可认为是感染的病原菌,反之污染菌可能性大。

(3)已用抗菌药物或经导尿管采集的尿液,多次尿培养为单一的同种菌,细菌浓度虽未达到上述界限,也可认为是感染的病原菌。

(4)尿培养显示浓度超过上述界限的但有3种或3种以上细菌和真菌时,应考虑污染菌可能。

(5)尿培养中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病原菌为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等。

(三)血液标本的留取方法与结果判断

1.血培养标本采集法

(1)采集方法

1)培养瓶消毒程序:

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

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螺旋形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干后采血。

3)采血部位:

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对于成人患者,应该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以帮助区分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两个部位分离出相同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采血时机:

在患者发病早期或发热期间,在抗菌治疗前,以正在寒颤、发热前半小时为宜,或在停用抗菌药物24小时后。

5)采血量:

成人菌血症或脓毒症时血液中含菌量较少,平均1~3ml血液中仅有1个细菌,所以采血量一定要足够。血液与培养基之比以1∶5~10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5~10ml(含50ml培养基),婴幼儿和儿童每次每培养瓶采血1~2ml(含20ml培养基,根据婴幼儿和儿童的体重确定具体量)。

6)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

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果行第2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注意避免注入空气,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2)注意事项

1)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者应置于室温暂存,勿放冰箱。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特别是磺胺类、青霉素)使用情况,采集时间和部位(如左、右臂等)。

2)采血次数及间隔:24小时内最多采集2~3套标本(每套厌氧培养与需氧培养各1瓶),不同情况采血次数与间隔不同。①急性发热: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同时在不同的部位采集2套标本(厌氧培养与需氧培养);②非急性感染病例: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血药浓度最低时(用药之前或停药3天后),在不同的部位采集2套标本;③急性心内膜炎: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在24小时内采集3套标本,如果在24小时后3套标本结果阴性,需要再采集2套。儿童血培养只需要采集一个需氧瓶。

(3)结果判断

1)健康人体的血液是无菌的。

2)通常血培养分离的细菌或真菌可认为是血液感染的病原菌。

3)大多数菌血症是间歇性的,往往需要多次血培养阳性证实。如为表皮葡萄球菌等皮肤定植菌,则以不同部位培养为同种细菌方可确定。

4)血液中常见革兰氏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B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等。

2.静脉留置导管标本采集

(1)采集方法:

用消毒液清洁导管周围皮肤,待干燥后拔出静脉留置导管,用无菌技术剪断导管。将体内段5cm立即置于血平皿上滚动涂抹,或将导管置于空的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

(2)注意事项:

采样后立即送检,避免标本干燥;因不能区分导管感染菌与导管定植菌,故不宜将剪下的导管段置于肉汤中增菌。

(3)结果判断:

导管尖端细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四)脑脊液和其他无菌体液标本的留取方法与结果判断

1.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正常人体中脑脊液是无菌的,在感染的情况下只要检出细菌,通常都可视为病原菌。

(1)采集指征:

不明原因所致头痛、脑膜刺激征象、颈部强直、脑神经征象、发热、体温过低、易受刺激等临床症状。脑脊液白细胞增加、蛋白质增加且葡萄糖减少等。

(2)采集时间和方法:

如怀疑感染存在,应立即采集标本,最好在用药前,以严格无菌技术作腰椎穿刺,所收集的脑脊液分置于3支无菌试管,马上送至实验室。一般将第1支做生化检查,第2支做病原学培养,第3支做其他检查。

(3)标本量:

采集3~5ml脑脊液于3支无菌试管中,每支试管至少1~2ml,整个过程需严格无菌操作。做脑脊液培养时,建议同时做血培养。

(4)标本运送:

应置于无菌密封容器内立即送检,并且保温(禁止冷藏)送检。某些细菌(如肺炎链球菌)具有自溶酶,放置时间过长易自溶死亡,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接种。

2.其他无菌体液标本

(1)采集指征

1)胆汁:

急性胆囊炎、急性重症胆管炎,伴有腹痛、黄疸、墨菲征阳性,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有中毒症状或休克的患者。

2)胸腔积液:

细菌性肺炎引起的胸膜炎伴有胸痛、发热、胸腔积液混浊,呈乳糜性、血性或脓性。

3)腹水:

原发性、继发性腹膜炎伴有腹痛、呕吐、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心包液:

风湿性、化脓性、细菌性心包炎。

5)关节液:

化脓性关节炎、关节肿胀、关节周围肌肉发生保护性痉挛。

(2)采集时间:

如怀疑感染存在,应尽早采集标本,一般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药物后1~2日采集。

(3)采集方法:

2%碘酊消毒皮肤后,由临床医生穿刺采集标本(2ml左右),装入无菌密封容器内立即送检。采集量不得少于1ml。

1)胸腔积液:

①坐位或半卧位,用超声或叩诊方法定位穿刺点;②无菌操作采集10ml或更多液体,置于无菌容器中,室温立即送检。

2)腹水:

①依患者状况和腹水量,酌情取平卧、侧卧或半卧位;②无菌操作采集10ml或更多液体,置于无菌容器中,室温立即送检。

3)腹膜透析液:

①收集50ml腹膜透析液,置于无菌容器中,室温立即送检;②同时床旁接种5~10ml,分别打入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室温立即送检;若不能马上送检,血培养瓶应置于37℃条件下孵育。

(4)标本运送:

采集后保温立即送检,保证在15分钟内送至实验室,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接种。

(五)伤口和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留取方法与结果判断

1.脓液和伤口标本

(1)采集指征:

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和分泌物等感染症状。

(2)采集时间:

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3)采集方法:

首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脓液及病灶的杂菌,尽可能抽吸或将拭子深入伤口,紧贴伤口边缘取样。

1)应区分浅表伤口标本、深部伤口标本及外科手术伤口标本。

2)宜从感染进展的前缘采集活检标本。

(4)容器:

使用无菌试管,最好用卡布(Cary-Blair)转运培养基。

(5)标本运送:

室温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

(6)注意事项

1)采集组织或液体优于拭子标本,如必须用拭子则采集2个,1个用作培养,另1个作涂片革兰氏染色。从脓肿底部或脓肿壁取样的效果最好。

2)应观察脓液及创面分泌物性状、色泽、气味,为培养鉴定提供参考依据。如脓液黏稠、黄色、病灶局限,可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液稀、带血水、病灶扩散,可能为化脓性链球菌;脓液有恶臭,可能为厌氧菌感染。若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有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而分离培养时又无细菌生长,一般应考虑患者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可能为厌氧菌感染。若为厌氧菌,最好做床旁接种并置于厌氧袋内送检。

(7)结果判断:

从脓液和创面分泌物中能够检出的细菌种类很多,但不一定都是感染的病原菌。细菌学检验对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感染可由一种或多种细菌所致。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等为多见。

2.组织标本采集

(1)采集指征:

出现浅表皮肤黏膜感染、深部组织感染等。

(2)采集时间:

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3)采集方法

1)组织标本:

包括外科手术采集的组织标本、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的组织标本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活检组织标本等。应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炎症或坏死组织),采用相应的方法采集。①标本量:≥1cm3为宜;②应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以区别污染和感染;③置于无菌保湿容器中,小块组织宜用2ml无菌水或生理盐水保湿;④甲醛处理后的标本不能进行微生物学培养;⑤如在同一个手术部位不同区域采集分开的组织,特别小块宜用方形润湿的无菌纱布包好送检;⑥组织厌氧菌培养,宜采用厌氧转运瓶/管;大块组织标本可直接用于厌氧培养。

2)关节假体:

引起假体关节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可形成生物膜,建议临床在翻修术中同时送检假体、假体周围的组织和关节液。①术中取假体后,放置于塑料无菌容器中;②更换手术刀采集4~5块组织,置于不同的无菌小瓶中,标明相应部位;③术前做普通关节液穿刺培养,宜在停用抗菌药物2周后采集。

(4)采集量:

留取尽可能大的组织标本,如果标本量足够,建议留一部分保存在-70℃,以备进一步的分析。

(5)容器:

无菌容器,需要加一些无菌生理盐水保持湿润。

(6)标本运送:

常温15分钟内送检,4℃保存24小时内送检。

(7)注意事项:

采集组织的量尽可能多,不要呈送表面简单摩擦的拭子。组织标本不可添加固定液。

(六)皮肤软组织标本的留取方法与结果判断

1.压疮或溃疡标本采集

(1)采集指征:

局部出现炎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检测项目。

(2)采集时间:

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3)采集方法: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75%乙醇擦拭去除表面分泌物,尽可能采集抽吸物。如得不到活检标本,用拭子用力采集损伤底部,采集范围在5cm左右。将拭子插入Cary-Blair转运培养基。

(4)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2小时内进行接种,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在4℃冰箱内保存。

(5)注意事项:

压疮或溃疡的拭子标本很难提供有用的临床信息,一般宜选择组织活检或针头抽吸标本。

(6)结果判断:

常见革兰氏阳性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等。

2.烧伤创面标本采集

(1)采集指征:

烧伤部位出现炎症,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检测项目。

(2)采集时间:

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3)采集方法

1)清洁并清除烧伤创面的异物和坏死组织,有液体渗出时,吸取或用拭子擦拭渗出液取样。

2)烧伤的组织宜做定量培养,定量检验结果≥105cfu/g则预示有可能进展为创伤相关脓毒症。

(4)采集量:

尽可能多,如果要求定量培养,最好选3~4mm活检标本。

(5)容器:

用无菌器皿或拭子运送。

(6)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2小时内进行接种,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在4℃冰箱内保存。

(7)注意事项

1)只进行有氧培养。

2)烧伤表面细菌的培养结果可能是定植或污染菌,定量培养可能有意义。

(8)结果判断:

引起烧伤感染的常见革兰氏阳性菌为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MRSA。

3.皮肤、结缔组织标本采集

(1)闭合性脓肿:

消毒皮肤后,用注射器抽取脓肿物,无菌转移至厌氧转运装置。

(2)开放性脓肿

1)无菌生理盐水或75%乙醇去除表面分泌物。

2)尽可能采集抽吸物或将采样拭子插入病灶的底部或脓肿壁取其新鲜边缘部分。活检标本和抽吸物(脓液、渗出液)优于拭子标本。

(3)脓疱或水疱

1)用75%乙醇消毒,待挥发后挑破脓疱,用拭子采集脓液。

2)较大的脓疱消毒后宜直接用注射器抽取。

3)陈旧的脓疱:去除损伤表面污染,用拭子擦拭损伤基底。

(七)其他部位标本的留取方法

1.生殖道标本采集

(1)采集指征:

出现发热、乏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伴有皮肤黏膜损害。男性有尿痛、尿频、尿急、尿道分泌物增多、会阴部疼痛、阴囊疼痛、性功能障碍、泌尿生殖器畸形和缺损。女性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及性状异常、尿道口瘙痒、脓性分泌物流出、下腹疼痛、月经失调、阴道出血、外阴瘙痒、外阴或阴道疼痛、性功能障碍等。

(2)采集时间:

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3)采集方法

1)男性前列腺标本:

用肥皂和水清洗阴茎头,通过直肠按摩前列腺,用无菌拭子收集液体或使液体滴入无菌管内。

2)男性尿道标本:

①从尿道挤压分泌物;②若无分泌物,可用拭子插入尿道2cm,旋转拭子,至少停留20秒,而使之吸收。采集两个拭子分别用于涂片和培养(相应的转运培养基)。

3)女性宫颈标本:

①拭子插入宫颈管1~2cm,转2~3圈采集分泌物;②必要时停留20~30秒并转动取样;③怀疑淋病奈瑟菌时,可以同时采集直肠拭子与子宫颈标本;④用两个无菌拭子从阴道深入至穹窿部,并停留20秒,获取分泌物。采集两个拭子分别用于涂片和培养(相应的转运培养基)。

(4)标本运送:

常温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无法及时送检时应于4℃保存。

2.眼、耳部标本

(1)采集指征:

眼、耳部出现各种急慢性感染症状。

(2)采集时间:

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3)采集方法

1)内耳:

先用肥皂水清洗耳道,再用注射器收集液体,对破裂的鼓室应借助耳科诊视器,用拭子收集液体。

2)外耳:

用湿拭子将耳道的任何碎屑或痂皮拭去,在外耳道用力旋转拭子取样。

3)眼部:

分别用拭子(无菌生理盐水预湿)绕结膜取样,将拭子涂抹在两个玻片上染色。眼部标本建议在床旁直接接种或涂片。

(4)采集量:

尽可能多取。

(5)标本运送:

耳部标本常温条件下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眼部标本应在15分钟内送至实验室。

(糜琛蓉 倪语星)

参考文献

[1]倪语星,尚红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李小寒,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 .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11th ed.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2015.

[4]童明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送检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5]国家卫健委.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2018.[2022-02-10].http://www.nhc.gov.cn/wjw/s9492/201812/f1 c15b1b58bc45729f8f9afc164b78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