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终将薪火相传。小小的一部《应急医疗队建设标准操作流程》的诞生,些许见证了我国卫生应急工作及应急队伍的发展。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在认真总结SARS防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拉开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工作的序幕,卫生应急工作也快速推进。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以后,国家深刻认识到开展全国范围内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0年12月,卫生部出台了《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试行)》,统筹建设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地方建设具有地域特点的各类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初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体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在七十余年间薪火相传,前赴后继,不忘初心,不负重托锻造了一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从1947年医院成立之初临时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鼠疫防疫队起,应急基因自始奔淌于血脉,沉淀于骨髓。从真枪实弹的战争到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从2003年抗击SARS的无一例患者因SARS死亡,没有一位医务人员感染的“双无”奇迹到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们主动请缨建立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始终在中国卫生应急工作的发展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2010年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六支国家级应急医学救援队之一。2012年,我们毛遂自荐,拿下了“广东省应急医院”的金字招牌。在深圳光明新区红坳村山体滑坡、信宜市台风灾害、广州7·15公交车爆燃事件、H7N9流感应急行动、登革热防治应急行动等紧急救援行动中,都有我们坚实的救援之手。

十年磨剑,“结得千层茧,练就冲天翅”。2017年5月,我们承建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严格的评估认证,成为全球9支国际紧急医学救援队(EMT)之一,被誉为“会飞的医院”。我们领跑全国展翅飞出国门,国际应急医疗队快如雄鹰,可在6小时内完成集结,飞抵高温、高湿地区开展国际救援。广东国际应急医疗队建设的经验、做法,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总结为“应急医学广东模式”,相关的建设规范和高度智能化的帐篷医院救援信息系统,完全成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等国家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国际应急医疗队对标的范本。帐篷医院救援信息系统受到WHO专家组高度评价,被认为水平极高,可作为标杆向全球推荐。由此推动了广东应急产业发展,其中深圳、广州、佛山的一批应急医学救援设备供应企业从广东走向全国、全球。

开启新篇章,当前广东正在迈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新征程,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共同体。新时代呼唤世界一流的大湾区卫生应急中心。2018年,我们成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定的“广东省紧急医学救援指导中心”,指导全省队伍的建设工作。身处大湾区中的中心城市广州,当下我们正以排头兵的担当守护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卫生安全。2020—2023年抗疫期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服务全国、全省抗疫大局,以“排头兵”的勇气担当,以“尖刀连”的本领作风,圆满完成了各项应急救援任务。

可以说,这部《应急医疗队建设标准操作流程》就是近20年来医院应急工作及应急队伍建设的经验总结,更是一代代卫生应急工作者上下求索,前赴后继的智慧结晶。古人云:“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愿就以吾辈之力做那凿井者,起三寸之坎。于是,我们组织了一大批专家,总结多年先进经验,吸取前人优秀做法,梳理了应急医疗队标准操作流程并编辑成书,以待更好推广示范应急医疗救援相关经验、做法。

本书内容翔实、全面,可操作性强,涵盖了组织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药品耗材、设备后勤等方面,充分反映了中国特点特色和实际情况。希望此书有助于打造更多专业化、规范化、高素质的应急医疗队伍,共同打造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屏障,成就那万仞深井。

主编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