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胶质瘤科普教育手册
- 牟永告 尤永平 马文斌 蒋传路主编
- 381字
- 2025-03-15 08:12:16
1.3 诊断方法
脑胶质瘤的诊断主要包括神经影像学诊断、病理诊断及分子诊断。
神经影像学
神经影像学是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可用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分子分型、治疗方案选择、疗效检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脑胶质瘤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等,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波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也有重要价值。
病理诊断及分子诊断
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可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子标志物
● IDH突变
● 染色体臂1p/19q联合缺失状态
● ATRx突变
● 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06 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
● BRAF基因突变
● 组蛋白H3变异-H3K27M突变
● TP53
● CD KN2A/B纯合缺失
● TERT启动子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