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结核病年鉴(2021)
-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编写
- 11552字
- 2025-03-18 22:19:52
第二章 结核病预防控制策略、措施和成效
【摘要】自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终止结核病策略”至今,实施有效的措施发现、治疗和管理结核患者,以最大限度治愈和控制传染源,仍是当前控制结核病疫情的重要基石。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然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仍然给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和管理带来困难。但是,随着我国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互联网医院、在线服药打卡、体检筛查车等新型防治手段为结核病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带来新的契机。2021年,我国发布了新的《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南》,为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人员提供了新的工作规范。
【关键词】结核;预防和控制;管理;成效
2021年我国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的主题是:终结结核流行,自由健康呼吸。只有加快行动、分秒必争、奋蹄疾飞,才能早日实现没有结核病流行的世界。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仍然给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但结核领域要吸取疫情防控的经验与教训,不断优化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提升结核病防治服务综合质量,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常态化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在新的背景下,本章从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感染控制和各地经验成效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患者发现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结核病患者登记情况仍然产生巨大影响。李婷等[1]对2020年《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四川地区结核病病案数据分析,结果发现2020年第1季度四川省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诊的初诊患者例数(22 656例)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 35.97%(12 730/35 386)和 33.94%(11 642/34 298)。强化干预期第 1 周,结核病患者登记例数下降了62.52%(452/723);结核病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从春节前1周的48.27%(349/723)下降至春节后第1周的43.17%(117/271),下降5.10%;登记例数和病原学阳性率恢复到疫情期前的水平分别用了约8周和4周的时间。全省有131个(71.58%,131/183)县(市、区)结核病患者登记例数同比出现下降,98个(53.55%,98/183)县(市、区)结核病患者环比出现下降。男性、学生、汉族、省间流动/港澳台/外籍结核病患者登记例数同比降幅较大,分别下降 25.06%(1 805/7 203)、38.77%(352/908)、25.01%(2 088/8 348)和 38.46%(100/260),且随着年龄增长,登记例数降幅存在上升趋势。结果提示,COVID-19疫情对四川省结核病患者登记情况的短期影响非常明显,患者报告例数减少幅度较大。应建立结核病应急防控机制,并在常态化防控阶段加强对学生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主动发现工作。
苏伟等[2]通过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提取2015—2019年利福平耐药筛查相关数据,分析每年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筛查率、检出的RR-TB患者数量和持续时间以及耐药性检测方法。结果显示,2015—2019年共检测到68 200例RR-TB病例,其中48.1%为新病例。RR-TB病例数量和检出率逐年上升,分别从2015年的10 019(14.3%)例上升到2019年的18 623(28.7%)例。在细菌学确诊的结核病病例中,2019年检测了81.9%的RR-TB,较2015年的29.5%大幅增加。2019年,只有41.0%的RR-TB病例进行了氟喹诺酮类药物(FQs)敏感性测试,自2016年以来,这一比例逐年下降。快速分子工具的应用比例从2015年的24.0%增加到2019年的67.1%,获得RR结果的中位天数显著缩短。结果提示,我国修改了RR-TB检测策略后,RR筛查率和RR-TB病例数显著增加。RR测试方法现在主要利用快速分子工具。然而,应采取综合措施,缩小在发现RR-TB病例方面的差距。重视FQs药物敏感性试验,切实加强县级医院实验室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饶立歆等[3]通过《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2—2020年结核病患者(68 155例)HIV抗体检测结果及结核病诊断、治疗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近10年在结核病患者与HIV/AIDS人群中对HIV抗体和活动性结核病双向筛查的数据。结果显示,2012—2020年上海市累积发现MTB/HIV双重感染患者308例,其中新确诊HIV感染者64例,占全部M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20.78%。2012—2020年间,结核病患者中HIV抗体检测阳性率由 2.42%(32/1 322)下降到 0.50%(20/3 995),总体呈下降趋势(APC=-16.64);HIV/AIDS 人群中活动性结核病确诊率由 1.02%(50/4 912)下降到 0.21%(25/11 878),同样呈下降趋势(APC=-14.27)。研究发现男性(OR=5.386,95% CI:2.306~12.581)、年龄 36~75岁(36~45岁,OR=26.243,95% CI:3.230~213.244 ;46~55岁,OR=32.736,95% CI:3.993~268.358 ;56~65岁,OR=20.309,95% CI:2.482~166.144 ;66~75 岁,OR=13.461,95% CI:1.692~107.059)、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死亡[OR(95% CI)=14.875(3.192~69.312)]、并发肺外结核[OR(95% CI)=3.451(1.607~7.409)]是 MTB/HIV 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提示,上海市目前采取的M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核病患者的HIV阳性率和HIV/AIDS人群的活动性结核病确诊率均迅速下降。男性、年龄36~75岁、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并发肺外结核是MTB/HIV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
吴惠忠等[4]对从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连江口镇11个居委会(村)以居委会(村)为单位抽取2个单位,并通过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结核感染筛查[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和胸部数字影像(DR)摄片三种方式开展主动筛查工作。筛查的2 800名研究对象中,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272例(9.71%);胸部DR异常者301例(10.75%);结核感染筛查阳性者617例(22.04%)。其中,胸部DR异常者中疑似肺结核者67例(22.26%)。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例,发现率为285.71/10万,除1例为已登记并接受治疗的患者外,其他7例均为 ≥ 15岁胸部DR异常的新发现患者。此外研究发现,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胸部DR摄片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优,可作为主动筛查策略的优先选择。
杨春梅等[5]通过对2016—2019年青川县常住6个月以上60岁及以上居民开展入户面对面结核病可疑症状筛查及后续检测诊断,结果发现60岁及以上人群有95 202人次,发现结核病可疑症状者 5 970 人(6.27%,5 970/95 202);其中男性可疑症状发生率(7.99%)高于女性可疑症状发生率(3.79%);农民可疑症状发生率(6.77%)高于非农民可疑症状发生率(3.14%);可疑症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可疑患者中后续确诊活动性结核病患者176例,可疑症状者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2.95%(176/5 970)。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结核病可疑症状者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主动与被动两种发现方式下患者的年龄分布与痰菌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在贫困地区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开展结核病主动筛查,能够早期发现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提高老年结核病患者发现率。
马煜等[6]通过分析《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9年陕西省登记的6 739例学生肺结核患者信息,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6 739例学生肺结核患者中,就诊延迟患者共计3 040名,就诊延迟率高达45.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为38(24~68)天。2015—2019年学生患者就诊延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区域为陕北(OR=2.74)、关中(OR=2.09)、陕南(OR=2.39),以及患者来源为因症就诊(OR=1.84)、因症推荐(OR=2.81)、转诊(OR=3.28)、追踪(OR=6.07)与就诊延迟呈正相关,诊断结果为无病原学结果(OR=0.47)与就诊延迟呈负相关。结果提示,陕西省2015—2019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象较为普遍,区域、患者来源、诊断结果是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的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学生就诊延迟。
马晓雪等[7]通过分析《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11—2020年贵州省学生病案信息,分析贵州省学生结核病诊断延迟特征。研究发现,2011—2020年贵州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为53.55%,10年间逐渐降低;病原学阳性患者就诊延迟率为62.66%,其延迟在学生总延迟数中占比呈上升趋势。不同性别与年龄组就诊延迟率呈下降趋势,延迟构成比中女性、19~22岁组呈上升趋势;地区前后五年比较,除铜仁市外各地区就诊延迟情况明显改善。研究提示,贵州省学生肺结核就诊延迟情况逐年改善,但目前仍较为普遍且分布不均。建议应进一步针对铜仁等重点地区和女性、少数民族等重点学生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就医,并结合新生入学体检和学校健康检查等主动筛查,提高患者(尤其是病原学阳性患者)的早期发现。
马建军等[8]通过分析《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16—2020年吉林省流动老年结核病患者资料,分析吉林省流动老年结核病患者发现及就诊延迟情况。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0年流动老年结核病报告发病数为1 816例,2020年上半年报告发病数明显低于2019年同期发病数,职业为农民的患者最多(1 003例),患者分布较多的地区为长春市(429例)、吉林市(413例)和四平市(320例)。2020年流动老年结核病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为64.9%,利福平耐药患者由2016年的1.1%上升到2020年的7.9%。其中,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呈增长趋势,患者发现方式以被动发现为主(1 811例),主动发现的患者仅为5例。患者就诊延迟率为77.2%,非定点医院转诊和追踪的患者就诊延迟率最高(均为80.9%),就诊延迟患者中职业为农民的患者790例(56.3%),病原学阳性患者562例(40.1%),利福平耐药患者51例(3.6%),重症患者48例(3.4%)。研究提示,吉林省流动老年结核病患者发现及就诊延迟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患者发现方式及转诊、医疗和防控合作的质量、健康教育等因素影响,须在后续工作中加强合作,加大经费投入,采取健康体检、针对性健康教育、密切接触者筛查等综合措施加强患者发现管理工作。
为了解湖州市肺结核就诊延迟特点、变化趋势,傅丽娟等[9]分析《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的2008—2018年湖州市肺结核确诊患者就诊延迟的病案信息。结果显示,2008—2018年湖州市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为52.9%,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女性、高龄、本地户籍、追踪、因症就诊、痰检阳性和初治的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风险更高。研究提示,2008—2018年湖州市肺结核就诊延迟患者以男性、≥ 60岁为主,但女性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就诊延迟率11年间呈现下降趋势。
余雅等[10]在重庆市10个区县通过对比实施主动干预和早期筛查和被动发现的方式观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儿童疾病进展情况。结果发现,主动干预组TST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主动干预组15.7%(117/746),对照组2.7%(18/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结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主动干预组检出率6.0%(45/746),对照组检出率1.2%(8/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5,95% CI:1.5~8.0)。结果提示,通过对密切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儿童进行早期TST筛查,有助于提高肺结核患儿的发现率。
张婷等[11]对2009—2019年重庆市贫困地区登记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9年重庆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年均登记率为81.62/10万,贫困地区为103.99/10万,贫困乡镇为113.17/10万,全市、贫困地区和贫困乡镇登记率年递降率分别为4.48%、3.32%、1.74%。渝东北贫困地区和贫困乡镇年均登记率分别为91.24/10万、106.44/10万;渝东南贫困地区和贫困乡镇分别为128.11/10万、131.51/10万。贫困地区男女性别比为2.28:1,贫困乡镇为2.54:1;贫困地区老年患者构成比为19.00%,贫困乡镇为19.60%;贫困地区和贫困乡镇农民占比分别为69.43%、80.75%。贫困地区患者发现以因症就诊(97.12%)为主。贫困地区和贫困乡镇患者就诊延迟比例分别为77.85%、80.95%。结果提示,重庆市贫困地区肺结核疫情下降缓慢,且分布不均,特别是渝东南地区,应通过加强贫困地区能力建设、多渠道筹资、减少贫困患者治疗负担、加强健康教育和扩大主动筛查面,有效控制疫情。
陈卉等[12]通过分析对2013—2019年间4次全国8个县区的12个乡镇/街道持续居住6个月及以上且满65周岁的老年人群进行入户基本信息调查和肺结核筛查。研究发现在年龄符合要求的36 843名研究对象中,实际完成胸部X线摄影(简称“胸片”)检查者23 566名,受检率为63.96%。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2例。老年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男性(519.53/10 万,56/10 779)明显高于女性(203.44/10 万,26/12 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率 65~74 岁的 275.70/10 万(45/16 322)低于 85~113 岁的 542.01/10 万(6/1 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西部地区检出率较高(657.50/10万,66/10 038),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9 547.74/10万(19/199)]和既往结核病患者[1 108.03/10万(4/361)]的检出率较高。此外,随着筛查年份的变化,老年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细菌学阳性率[31.43%(55/175);21.15%(33/156);35.29%(36/102);12.20%(10/82)]呈现降低的趋势。4 次筛查老年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随年份变化分别为 650.49/10 万(175/26 903)、618.07/10 万(156/25 240)、474.79/10 万(102/21 483)和 347.96/10 万(82/23 566),呈现下降趋势。结果表明,开展多次主动发现后,老年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持续大幅下降,需要根据人群高危因素、筛查频率和方法优化筛查策略。
许志涛等[13]通过对2015—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报告发病的结核病患者信息和人口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15—2020年间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患者报告发病率年平均递降率为5.0%。其中男性较女性患者病原学阳性结核病的风险更低(OR=0.85)。年龄越大患者病原学阳性结核病的风险越高(OR=1.01)。65岁以上年龄组发生病原学阳性的风险是15~64岁年龄组的1.67倍。结果提示,昌平区结核病近年流行趋势呈现下降趋势,但仍需不断加强对老年女性患者的报告发现。
李佳等[14]对2016—2020年《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福州市报告的肺结核耐药筛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6—2020年福州市报告耐药可疑者7 381例,耐药筛查3 805例,筛查率为51.55%。检出耐药患者492例,检出率为12.93%,其中耐多药患者229例,耐多药检出率为6.02%。新病原学阳性和高危人群耐药检出率分别为10.86%(308/2 835)和18.97%(184/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病原学阳性和高危人群耐多药检出率分别为4.16%(118/2 835)和11.44%(111/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耐药和耐多药检出率分别为13.01%(355/2 729)和 5.94%(162/2 729),与女性的耐药和耐多药检出率[耐药检出率 12.73%(137/1 076),耐多药检出率 6.23%(67/1 0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 < 50 岁年龄组耐药检出率为16.96%,海员及长途驾驶员(40.00%)、教师(25.00%)以及商业服务人员(22.58%)等三种职业人群耐药检出率最高。结果表明,福州市2016—2020年耐药肺结核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要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加大治疗管理力度,提高筛查手段。
二、患者治疗管理
王佳佳等[15]设计了基于微信平台的肺结核病患者督导管理方案,以提升基层肺结核病防治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代肺结核病防治体系下,通过基于微信平台的肺结核病患者督导管理方案避免了因用户输入错误而导致的无效调查反馈,能够有效提高督导工作质量和效率,并将患者药物依从性提高了13%,患者督导管理信息录入效率由传统调查问卷方式的60%~80%提高至92%,缩短了2周的录入统计时间。研究提示,基于微信平台的肺结核病患者督导管理方案,能够提高肺结核病患者服药督导管理水平以及肺结核病健康教育和反馈效果,提升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赵茜等[16]也通过使用微信对肺结核患者实施健康干预,强化患者管理。研究发现,2017—2019年贵州省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呈上升趋势。电话复核肺结核患者管理率及规则服药率低于相应系统上报。通过微信督导管理肺结核患者可有效提高其肺结核知识的知晓程度及按时复查率。
邝浩斌等[17]通过评估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管理策略实施的效果,为结核病防治提供依据。结果发现,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管理策略可提高户籍患者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建议推广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由专家组讨论方案,定点收治和随访,减免费用等管理策略。
李春梅等[18]通过构建个性化耐药结核病全程管理模式,使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采用结核病生存质量量表(QLI-TB)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患者管理满意度,为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结果显示,干预组Morisky评分[(2.24±0.51)分]低于对照组[(2.79±0.63)分],ESCA 评分[(165.58±17.60)分]高于对照组[(157.11±14.89)分]。通过个性化耐药结核病全程管理模式,干预组患者身体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及社会和家庭维度QLI-T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患者管理满意度(96.0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结果提示,个性化耐药结核病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提升了其生活质量及患者管理满意度。
赵阿利等[19]对西安市胸科医院确诊的MDR/RR-TB患者实施患者关怀服务,发现实施干预组患者的纳入治疗率、12 个月复诊率分别为 92.9%(169/182)和 92.6%(1 308/1 4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纳入治疗率、12个月复诊率分别为84.9%(135/159)和78.3%(930/1 188)]。干预组随访 12 个月失访率为 7.0%(11/1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2.3%(43/133)。结果提示,以患者为中心的关怀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纳入治疗率和治疗依从性,降低随访12个月失访率。
三、感染控制
张婷等[20]对重庆市市级结核病管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结核病感染控制干预。结果显示市级结核病管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基线感染控制知识总知晓率为69.9%,干预后知晓率为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信念得分并无显著差异(干预前信念得分为30.29分,干预后信念得分为30.27分)。干预前后,每天更换N95口罩比例均 > 95%,但佩戴N95的比例和为患者提供纸巾掩口鼻比例分别由基线的87.86%和66.76%提升至干预后的97.15%和7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对重庆市市级结核病管理机构医务人员开展结核感染控制知晓率干预前后提高明显,但感染控制信念和感染控制行为干预效果不好,还需要医疗机构开展长期的感染控制监测评价工作。
为了解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知、信、行现状,探讨影响因素,钟涛等[21]通过随机抽样法于深圳市2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抽取的495名医院工作人员进行结核感染控制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结核感染控制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1.12%,态度单项平均分为3.49分。不同性别、工作地点、本单位工作时间和所在的机构是否有专人负责感染控制的医院工作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过去12个月内是否参加过结核感染控制培训是工作人员结核感染控制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提示,部分工作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知、信、行水平不高,应加强结核感染控制培训和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该人群的结核感染控制知识及感染控制意识,从而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四、成效和经验
李雪[22]等通过采用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等常用卫生经济学方法评估2011—2019年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投入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结果显示,2011—2019年,社会投入用于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各种资源共计约164.5亿元,通过成功治疗247.3万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使 1 854.4万(1 112.7万 ~2 781.6万)名健康人免受传染,为社会节约了 74.2亿(44.5亿~111.3亿)元的医疗费用支出,共挽回了7 145.7亿元的社会经济损失。在现有人员和设施设备基础上,政府每额外投入1元,即可产生43.9(43.7~44.1)元的经济效益;每投入886.9(591.3~1 478.0)元,即可避免1名健康人被传染;每投入933.5元,即可挽回1个伤残调整生命年损失。结果提示,2011—2019年,我国各级政府及国际项目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具有较高的卫生经济学效益,建议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以期获得可持续的社会效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结核病患者的管理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也是重要方向。周爽等[23]对2020年2月至6月曾参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线上问诊咨询,且完成互联网诊疗及药品寄送全流程的131例符合复诊标准的结核病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调查对象满意度为93.7%(119/127),其中,> 45岁、环京地区和其他地区、患病时长 ≥ 6个月者的满意度[满意度分别为 97.3%(36/37)、95.9%(94/98)、95.1%(98/103)]明显高于那些 < 30 岁、北京地区、患病时长 < 6个月者[满意度分别为 90.0%(45/50)、86.2%(25/29)、87.5%(21/24)]。“主诊医生推荐”是其他地区患者主要信息获取途径[54.7%(35/64)],而北京地区“前往医院”获知的比率[44.8%(13/29)]明显高于其他地区[1.6%(1/64)];“疫情原因不能外出”[81.1%(103/127)]是选择互联网诊疗的主要原因,且其他地区调查对象的选择比率[87.5%(56/64)]明显高于北京地区[65.5%(19/29)];而北京地区调查对象选择“门诊挂不上号”的比率[51.7%(15/29)]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调查对象[18.8%(12/64)];48.8%(62/127)的调查对象在就诊前“没有顾虑”,但环京地区对于“担心网上问诊医生对患者病情把控不准确”的顾虑[50.0%(17/34)]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5.0%(16/64)]。78.0%(99/127)的调查对象认为互联网诊疗“降低了外出带来的感染风险”,未来希望通过互联网诊疗主要解决“复诊咨询”[55.9%(71/127)]及“远程开药和寄药”[57.5%(73/127)]问题,且45岁以上者对于“降低了外出带来的风险”的期望值[62.2%(23/37)]明显低于30岁以下者[84.0%(42/50)],对于“复诊咨询”的期望值[73.0%(27/37)]明显高于30岁以下者[50.0%(25/50)];但仅有26.0%(33/127)的调查对象在疫情后“会优先选择网上诊疗”。结果提示,疫情下患者对互联网诊疗的满意度高,但其选择意愿受疫情影响较大,互联网诊疗常态化运行需要寻找新的落脚点。
屈婧等[24]通过探讨SystemCHANGE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在出院3、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服药依从性得分在时间、组间效应及两者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干预后的痰液转阴率和病灶吸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采用SystemCHANGE模式的服药管理可有效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
梅金周等[25]通过分析不同督导模式在肺结核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转变督导方式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在418例患者中,视频督导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满意度、结核病核心知识全部知晓率高于常规督导组(服药依从性视频督导组为82.52%,常规督导组为66.98%;满意度视频督导组为84.47%,常规督导组为76.42%;结核病核心知识全部知晓率视频督导组为51.94%,常规督导组为36.79%)。结果提示,与常规督导相比,采用视频督导服药模式的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好、患者满意度高、结核病核心知识全部知晓率高,有利于该模式的推广应用。但不同治疗阶段两组在服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杨玉萍等[26]通过收集2015—2020年北京市16家区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抗结核药品季度报表和2015—2020年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的免费抗结核药品发放明细表,评估2015—2020年北京市免费抗结核药品供应管理效果。结果显示,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免费抗结核药品2015年每季度末库存可使用月数在0.1~16.8个月,至2020年逐渐集中到3.1~6.8个月,库存合格率由54.2%上升到100%,随时间变化趋势明显。16家区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免费抗结核药品研究显示,药品库存合格率呈上升趋势,随时间变化趋势明显。结果提示,良好的库存控制能力使药品缺货和过期破损的风险大大降低,北京市免费抗结核药品供应管理效果明显,具有借鉴意义。
田晓梅[27]等通过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宁夏地区各级结核病定点医院确诊的406例病原学阳性(涂阳、仅培阳、仅分子生物学阳性)肺结核患者信息及利福平耐药患者筛查及治疗信息,以评估宁夏地区在中盖结核病项目三期实施利福平耐药肺结核诊治模式及筹资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2016—2020年,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检测率由 45.48%(392/862)提高到 96.96%(1 116/1 151),检出率从 17.09%(67/392)降低到5.65%(63/1 116);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率从 76.12%(51/67)提高到 88.89%(56/63)。2016—2018年患者治疗成功率从52.94%(27/51)升至61.84%(47/76),但并无明显差异。对治疗成功患者诊疗费用的分析发现,每成功治疗1例RR-PTB患者,2016—2018年全疗程的每例诊疗费用分别为 2016 年 104 326(99 670~107 100)元、2017 年 102 589(96 718~106 016)元、2018 年 102 774(96 429~104 643)元,其中,医保报销费用比例[分别为 2016 年 16.43%(13.83%~19.63%)、2017 年 36.56%(28.40%~45.48%)、2018 年 50.61%(34.80%~63.57%)]和 政府兜底费用比例[分别为2016年0.00%、2017年0.00%、2018年10.74%(9.17%,22.52%)]均逐年增高,而个人自付费用比例[分别为2016年53.57%(50.40%~62.23%)、2017年30.11%(29.68%~48.92%)、2018年15.74%(15.27%~24.29%)]逐年下降。研究提示,宁夏地区“中盖结核病项目三期”实施“政策开发、医保先行、政府兜底、分级负担”的结核病防治综合模式,在利福平肺结核患者的筛查、治疗及患者经济减负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陈晨等[28]通过分析 CNKI、Wangfang Data、PubMed、Embase 以及 Cochrane Library 等数据库检索有关贝达喹啉(BDQ)用于耐多药结核患者(MDR-TB)治疗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文献,以探讨BDQ的临床疗效、成本效果。研究结果显示,BDQ加入背景方案(BR)相比于单独使用背景方案成本更高,但BDQ能加快痰培养转换,使患者治愈率更高,增加了生活质量调整寿命年数(QALY),经济性更优。在研究期间各国价格水平下,贝达喹啉较以往的标准治疗方法用于MDR-TB治疗更具有成本效果。
刘文峰等[29]对比分析“移动结核门诊”服务前4年(2013—2016年)(简称“实施前”)和后3年(2017—2019年)(简称“实施后”)常山县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等指标,发现结核病患者登记发病率由实施前的118.31/10万(1 144/966 944)下降至实施后的99.25/10万(746/751 611);病原学阳性患者治愈率由实施前的87.47%(363/415)上升到实施后的94.12%(336/357);病原学阴性患者完成疗程率由实施前的88.89%(648/729)上升到实施后的93.83%(365/389);曾经中断治疗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由实施前的52.14%(122/234)上升到实施后的93.15%(136/146)。结果提示,使用“移动结核门诊”服务实施后提高了常山县结核病患者管理的质量,为进一步改善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舒薇 高静韬 刘宇红)
参考文献
[1]李婷,何金戈,夏岚,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四川省结核病患者登记情况的影响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9):929-938.
[2]SU W,RUAN YZ,LI T,et al.Characteristics of 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 detection in China,2015-2019[J].Infect Dis Poverty,2021,10(1):99.
[3]饶立歆,肖筱,陈静,等.结核病与艾滋病低流行地区M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3):240-247.
[4]吴惠忠,周芳静 ,廖庆华,等.2019年广东省连江口镇 ≥ 5岁常住人口肺结核主动筛查策略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10):1032-1038.
[5]杨春梅,曹现鸿,袁正华,等.2016-2019年青川县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结核病主动发现效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1,37(7):1001-1006,1010.
[6]马煜 ,杜昕 ,邓亚丽 ,等 .陕西省 2015—2019 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21,42(4):615-618,622.
[7]马晓雪 ,郭雪丽 ,陈慧娟 ,等 .贵州省学生肺结核就诊延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21,48(17):3210-3215.
[8]马建军 ,袁燕莉 ,张铁娟 ,等 .吉林省流动老年结核病患者发现及就诊延迟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1,29(6):446-449.
[9]傅丽娟 ,汪业胜 ,朱文龙 ,等 .湖州市 2008—2018 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1,25(2):235-239.
[10]余雅 ,王嘉涌 ,刘英 ,等 .重庆市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儿童的早期筛查研究[J].重庆医学 ,2021,50(3):486-90.
[11]张婷 ,汪清雅 ,张娅 ,等 .重庆市 2009—2019 年贫困地区肺结核登记情况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21,21(4):329-333.
[12]陈卉 ,孙彦波 ,沈鑫 ,等 .老年人群肺结核主动发现及患者特征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6):550-556.
[13]许志涛 ,刘新宇 ,包成 ,等 .2015-2020 年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报告发病情况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28(12):152-154.
[14]李佳 ,黄玲 ,赵玉杭 ,等 .福州市 2016-2020 年耐药肺结核发现情况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21,21(8):795-799.
[15]王佳佳 ,刘培虎 ,李孟琦 ,等 .基于微信平台的肺结核病患者督导管理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 ,2021,18(2):110-114.
[16]赵茜 ,罗珑 ,王瑞 ,等 .微信应用于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21,48(3):559-561,576.
[17]邝浩斌 ,谢育红 ,冯治宇 ,等 .2014—2019 年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管理策略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2):113-118.
[18]李春梅 ,陈延芳 ,周新磊 .个性化耐药结核病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1,29(2):132-135.
[19]赵阿利,袁荣,罗卉,等.以患者为中心的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关怀服务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6):606-611.
[20]张婷,汪清雅,吴成果,等.重庆市市级结核病管理机构医务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的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21,48(6):1111-1114.
[21]钟涛 ,梁青 ,张洁 ,等 .深圳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知信行横断面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21,37(8):1093-1099.
[22]李雪 ,阮云洲 ,刘小秋 ,等 .2011—2019 年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投入与效益产出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7):702-707.
[23]周爽 ,陈楠 ,朱坤 ,等 .互联网诊疗平台对结核病患者的复诊体验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4):398-403.
[24]屈婧 ,肖美慧 ,舒玲 ,等 .SystemCHANGE 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管理中的应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1,37(2):190-194,199.
[25]梅金周 ,王云霞 ,杨志鹏 ,等 .不同督导模式在肺结核患者管理中应用的初步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21,26(2):284-288.
[26]杨玉萍 ,张红伟 ,孙闪华 ,等 .2015—2020 年北京市免费抗结核药品供应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21,23(7):530-535.
[27]田晓梅 ,雷娟 ,刘静 ,等 .宁夏地区利福平耐药肺结核诊疗管理及筹资模式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8):772-777.
[28]陈辰 ,张帆 ,郭子宁 ,等 .贝达喹啉用于耐多药结核病的国际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 ,2021,30(9):857-864.
[29]刘文峰,周琳,徐天亮,等.浙江省常山县“移动结核门诊”服务在结核病防控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1):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