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结核病年鉴(2021)
-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编写
- 7字
- 2025-03-18 22:19:51
结核病国内部分
上篇 结核病控制
第一章 结核病的流行
【摘要】结核病仍然是全球单一传染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2020年结核病新发患者数约为84.2万,结核病发病率为59/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2位。我国专家及学者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对本地区的结核病、耐药结核病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思路。儿童/学生结核病防控及流行状况、耐药结核病监测、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状况和危害性、结核病相关影响因素、结核病与相关疾病、肺外结核流行状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结核病防控的影响等领域的研究也备受关注。分析罹患不同系统疾病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情况及报告学生肺结核发病特征,为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参考。我国专家及学者分析了耐药情况及耐药变化趋势,重视患者的耐药筛查,加强耐药患者的治疗管理。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菌种分布,进一步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状况和危害性。了解肺结核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为减少当地结核病的复发提供科学依据,早期对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分析结核患者并发肺外结核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对HIV和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者的诊疗水平,为进一步指导结核病防控及治疗提供思路。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结核病防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COVID-19常态化防控形势下探讨结核病的发现工作,建议建立结核病应急防控机制,在常态化防控阶段加强重点人群的主动发现工作。
【关键词】结核;流行病学;耐药
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结核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这样才能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2021年我国学者就结核病流行状况、儿童/学生结核病防控及流行状况、耐药结核病监测、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状况和危害性、结核病相关影响因素、结核病与相关疾病、肺外结核流行状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结核病防控的影响等领域进行研究,现将最新进展进行介绍。
一、结核病流行状况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网站显示,2020年(2020年1月1日零时至2021年1月1日零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肺结核670 538例,死亡1 919人,报告发病率为47.76/10万,报告死亡率为0.14/10万。2021年1月份全国报告肺结核64 813例,死亡137例。2021年2月份全国报告肺结核55 425例,死亡56例。2021年3月份全国报告肺结核80 803例,死亡109例。2021年4月份全国报告肺结核80 548例,死亡117例。2021年5月份全国报告肺结核75 243例,死亡102例。2021年6月份全国报告肺结核73 884例,死亡104例。2021年7月份全国报告肺结核76 648例,死亡131例。2021年8月份全国报告肺结核67 966例,死亡120例。2021年9月份全国报告肺结核67 812例,死亡124例。2021年10月份全国报告肺结核61 391例,死亡126例。2021年11月份全国报告肺结核61 753例,死亡128例。2021年12月份全国报告肺结核61 788例,死亡168例(自2019年5月1日起“结核性胸膜炎”归入肺结核分类统计)[1]。
经WHO与我国专家组共同分析,我国2020年结核病新发患者数约为84.2万(71.7万~97.8万),结核病发病率为59/10万(50/10万~68/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2位,低于印度(259万)。我国的HIV阴性结核病死亡数约为3万(2.7万~3.3万),死亡率为2.1/10万(1.9/10万~2.3/10万);HIV阳性结核病死亡数约为0.21万(0.16万~0.27万),死亡率为0.15/10万(0.11/10万~0.19/10万)[2]。
为分析2014—2020年广州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特征,赖铿等[3]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州市2014—2020年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资料分析该类人群的分布特征,并应用季节指数对时间序列进行季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2014—2020年广州市共登记68 329例肺结核患者,其中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30 692例,占全市患者总数的44.92%,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2014年的30.81%(3 530/11 457)上升至 2020 年的 50.73%(4 185/8 249)(χ2趋势 =441.57,P < 0.01)。30 692 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33(23~46)岁,年龄以 25~34 岁为主(32.69%,10 034/30 692);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45.85%,14 073/30 692)。患者来源以因症就诊为主(44.22%,13 572/30 692),患者普遍存在就诊延误(47.12%,14 462/30 692)。随着年份的变化,户籍类型省内市间流动占比逐年上升,由 2014 年的 25.89%(914/3 530)上升至 2020 年的 36.39%(1 523/4 185)(χ2=208.57,P < 0.01);患者来源于因症就诊的占比先降后升,由 2014 年的 45.69%(1 613/3 530)降低至 2017 年的 30.74%(1 285/4 180),再上升至 2020 年的 57.51%(2 407/4 185)(χ2=971.89,P < 0.01)。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期为每年的3~9月,发病高峰为4月和7月。流动人口患者主要集中在白云区和天河区,分别由 2014 年的 13.85%(489/3 530)和 11.47%(405/3 530)上升至 2020 年的 24.64%(1 031/4 185)和 16.94%(709/4 185)。作者得出结论,广州市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依然严峻,流动人口肺结核呈现季节变化规律。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具有就诊延误率高的特征且存在地区分布差异,应针对其流行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二、儿童/学生结核病防控及流行状况
为分析罹患不同系统疾病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筛查情况,祁雪等[4]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且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的 19 093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对患儿疾病进行分类,包括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肿瘤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分析TST和IGRA在不同系统疾病患儿中的筛查阳性情况、筛查结果的一致性及影响一致性的因素。结果显示,在不同系统疾病患儿中,以TST筛查LTBI时,筛查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儿(4.56%,205/4 492)、泌尿系统疾病患儿(3.01%,41/1 361)、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82%,170/6 039)和血液系统 /肿瘤疾病患儿(1.78%,19/1 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83,P < 0.01);以 IGRA 筛查 LTBI时,筛查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液系统 /肿瘤疾病患儿(1.13%,36/3 191)、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儿(1.06%,66/6 215)、泌尿系统疾病患儿(0.93%,19/2 039)和呼吸系统疾病患儿(0.90%,69/7 6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8,P=0.658)。在各系统疾病患儿中,TST和IGRA筛查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差[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一致率为 96.92%(5 853/6 039),Kappa=0.193;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儿:一致率为 95.19%(4 276/4 492),Kappa=0.165;血液系统 /肿瘤疾病患儿:一致率为97.48%(1 043/1 070),Kappa=0.169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一致率为 96.77%(1 317/1 361),Kappa=0.173]。作者得出结论,相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罹患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肿瘤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儿童的LTBI感染率更高,且应用TST和IGRA筛查LTBI的结果不一致率也更高。在此类患儿中,建议同时采用TST联合IGRA进行LTBI筛查。
为分析2008—2019年重庆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特征,为重庆市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参考,范君等[5]收集2008—2019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重庆市报告的学生肺结核疫情资料和《重庆市统计年鉴》中有关人口的数据,分析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的三间分布。结果显示,2008—2019年重庆市共报告学生活动性肺结核25 918例,学生活动性肺结核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 40.36/10 万(25 918/6 4222 000),报告发病率从2008 年的 58.72/10 万(3 067/5 223 100)下降到 2019 年 的 34.30/10 万(1 959/5 710 600),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414.882,P < 0.001)。12 年间学生肺结核报告高峰为 3 月,平均报告占比为 15.70%(4 069/25 918),但在 2017 年前后报告高峰有所差异,2008—2017 年报告高峰为 3月,平均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占比为 17.42%(3 781/21 711),而 2018—2019年的报告高峰为9月和12月,平均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占比分别为12.50%(526/4 207)和13.00%(547/4 207)。渝东南地区学生肺结核疫情最高,2008—2019年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 88.31/10 万(5 281/5 980 400),其次为渝东北地区(49.08/10 万,8 737/17 802 100),主城地区(32.24/10 万,5 572/17 283 600)和渝西地区(27.33/10 万,6 328/23 155 500)平均年报告发病率最低。学生肺结核平均报告发病率排名前5位的区(县)分别是彭水县(153.40/10万,1 707/1 112 800)、巫溪县(102.47/10 万,889/867 600)、黔江区(102.25/10 万,1 010/987 800)、酉阳县(88.69/10 万,1 074/1 210 900)和巫山县(82.45/10 万,837/1 015 200)。学生肺结核患者男:女为 1.29:1,高中年龄段(16~18岁)患者占比最高(46.92%,12 161/25 918)。结论显示,2008—2019年重庆市学生肺结核疫情呈下降趋势,16~18岁患者占比最高,发病高峰时间从2018年开始由3月转变为9月和12月,渝东南地区疫情较高。应重点关注高疫情地区,继续加强学生的健康体检工作。
三、耐药结核病监测
为了解2016—2019年福建省结核病耐药监测点分离的MTB的耐药情况并分析耐药变化趋势,林建等[6]收集2016—2019年福建省9个耐药监测点培养阳性的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对硝基苯甲酸/噻吩2-羧酸肼(PNB/TCH)生长试验法进行菌种初步鉴定。对 MTB 菌株进行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氧氟沙星(Ofx)、卷曲霉素(Cm)、丙硫异烟胺(Pto)、对氨基水杨酸(PAS)共 9种抗结核药品的敏感性试验,描述耐药谱和耐药水平。结果显示,1 434株MTB菌株中有1 261株分离自初治患者,173株分离自复治患者,总耐药率为19.04%(273/1 434),单耐药率为11.65%(167/1 434),多耐药率为 3.56%(51/1 434),耐多药率为 3.84%(55/1 434)。复治患者的总耐药率(28.90%,50/173)和耐多药率(12.14%,21/173)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总耐药率为 17.68%(223/1 261),耐多药率为 2.70%(34/1 2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9,P < 0.001 ;χ2=36.775,P < 0.001)。耐药谱有 42 种,耐药菌株对 9 种抗结核药品的任一耐药率依次为:Sm(9.90%,142/1 434)> INH(8.30%,119/1 434)> RFP(5.93%,85/1 434)> Ofx(3.63%,52/1 434)> EMB(2.30%,33/1 434)> Km(0.98%,14/1 434)> Cm(0.77%,11/1 434)> PAS(0.77%,11/1 434)> Pto(0.63%,9/1 434)。2016—2019 年各年度的总耐药率分别为 17.69%(66/373)、22.34%(63/282)、20.31%(78/384)、16.71%(66/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 =0.248,P=0.619)。作者得出结论,福建省结核病耐药水平较低,耐药呈复杂性和多样性,应重视患者的耐药筛查,加强耐药患者的治疗管理。
为分析甘肃省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耐药情况,李晴等[7]采用整群分层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甘肃省30家县级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作为监测点,排除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且调查期间正在接受抗结核治疗或不同意接受调查的肺结核患者,对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间培养阳性的 ≥ 15岁的肺结核患者分离的1 931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初治患者分离株1 815株,复治患者分离株116株)进行10种抗结核药品[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氧氟沙星(Ofx)、卷曲霉素(Cm)、丙硫异烟胺(Pto)、对氨基水杨酸钠(PAS)]的比例法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 931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总耐药率、耐多药率、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和广泛耐药率分别为 26.26%(507/1 931 ;95% CI:24.30%~28.22%)、8.44%(163/1 931 ;95% CI:7.20%~9.68%)、11.39%(220/1 931 ;95% CI:9.98%~12.81%)、6.42%(124/1 931 ;95% CI:5.33%~7.51%)和 0.41%(8/1 931 ;95% CI:0.13%~0.70%)。其中,初、复治患者分离株的总耐药率[分别为初治 25.45%(462/1 815 ;95% CI:23.45%~27.46%)和复治 38.79%(45/116;95% CI:30.10%~47.84%)]和耐多药率[分别为初治 7.82%(142/1 815 ;95% CI:6.59%~9.06%)和复治 18.10%(21/116 ;95% CI:11.10%~25.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复治患者分离株的总耐药率:χ2=5.357,P=0.021;初、复治患者分离株的耐多药率:χ2=11.623,P=0.001),且初治患者分离株在男性、中部地区的总耐药率[分别为男性26.22%(284/1 083)和中部地区24.96%(158/633)]均明显低于复治患者分离株[分别为男性 41.49%(39/94)和中部地区 51.43%(1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χ2=5.241,P=0.022;中部地区:χ2=5.888,P=0.015)。对10种抗结核药品的总耐药率前3位依次为INH[16.78%(324/1 931)]、EMB[15.38%(297/1 931)]、RFP[10.10%(195/1 931)]。据此估算,甘肃省每年新发耐药、耐多药、广泛耐药患者分别为 2 341~2 764 例、665~940 例、5~70例。作者得出结论,甘肃省结核病耐药情况严重,以一线抗结核药品耐药为主。同时,初治患者的耐药情况应引起重视。
为分析肺结核患者对氯法齐明的耐药情况,尚园园等[8]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科1 770例肺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 225例,女545例,年龄8~92(43.2±15.2)岁。采用比例法药物敏感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对结核菌株进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检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显示,1 770例结核患者中,对氯法齐明敏感患者1 713例,耐药患者57例,耐药率为3.2%(57/1 770),其中复治患者氯法齐明耐药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复治患者耐药率比初治患者耐药率为 5.8%(38/656)比 1.7%(19/1 114),χ2=22.129,P < 0.001];多耐药、耐多药及广泛耐药患者对氯法齐明耐药率分别为 1.0%(17/1 770)、1.2%(21/1 770)、1.1%(19/1 770);有住院史的耐氯法齐明的耐多药患者耐药率[2.4%(14/594)]及广泛耐药患者耐药率[2.7%(16/594)]分别高于无住院史的患者[耐多药患者耐药率为0.6%(7/1 176),广泛耐药患者耐药率为0.3%(3/1 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耐多药患者 χ2=10.447,P=0.001 ;广泛耐药患者χ2=22.099,P < 0.001)。作者得出结论,肺结核患者对氯法齐明的耐药率较低,氯法齐明可提高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四、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状况和危害性
为分析福建省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菌种分布情况,林建等[9]从福建省9个省级结核病耐药监测点和9个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实验室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常规培养的菌株中,收集到分枝杆菌菌株3 355株,经对硝基苯甲酸(PNB)生长试验初步鉴定出261株NTM菌株,采用GenoType Mycobacterium CM试剂盒进行分枝杆菌的菌种鉴定,DNA测序或MeltPro Myco试剂盒进一步鉴定无法确定菌种的菌株。结果显示,从261株被初步鉴定为NTM的菌株中,鉴定出213株(81.61%)NTM,NTM的分离率为6.35%(213/3 355)。其中,位列前三位的NTM菌种分别是胞内分枝杆菌(65.73%,140/213)、脓肿分枝杆菌(17.37%,37/213)和堪萨斯分枝杆菌(4.22%,9/213);同时,发现了 6种罕见的 NTM,分别为 M.arupense、M.peregrinum、M.phocaicum、M.sinense、M.vanbaalenii和M.dioxanotrophicus;还鉴定出了9株混合感染菌株,其中8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和胞内分枝杆菌的混合感染,1株为MTBC和鸟分枝杆菌的混合感染。作者得出结论,三种NTM鉴定方法的联合使用揭示了福建省最常见的3种NTM分别是胞内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还发现了6种罕见的NTM和9株混合感染菌株。
为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的临床特点及菌种分布,柴晶晶等[10]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NTM病临床-影像-病原学资料,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532例,这些NTM标本来自453例患者,符合诊断标准,有确切病历资料并进行菌种鉴定的有75例,男38例,女37例,年龄(50.8±16.2)岁,分析统计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菌种鉴定及治疗情况。结果显示,75例NTM病中,有鸟/胞内分枝杆菌43例(57.3%)、龟/脓肿分枝杆菌18例(24.0%)、堪萨斯分枝杆菌7例(9.3%)。64.0%患者存在合并症(48/75),最常见的是既往结核病史,占25.3%(19/75),其次是支气管扩张,占18.7%(14/75)。最常累及的器官是呼吸系统,占82.7%(62/75),其次是血流感染,占 25.3%(19/75)。除呼吸系统外,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常常合并血流感染,而快速生长分枝杆菌(RGM)更常见淋巴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咳嗽/咳痰是NTM肺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占77.4%(48/62),其次是发热、呼吸困难。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结节41.9%(26/62)、支气管扩张 37.1%(23/62)和纤维空洞 24.2%(15/62)。播散性 NTM 病中,94.7%(18/19)存在基础疾病,89.5%(17/19)合并长期免疫抑制。作者得出结论,NTM病最常见的菌种是鸟/胞内分枝杆菌,最常累及呼吸系统,既往结核病史可能增加NTM病风险。
五、结核病相关影响因素
为了解2011—2020年间新疆喀什地区登记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为减少当地结核病的复发提供科学依据,地尔木拉提·吐孙等[11]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喀什地区登记治疗的100 699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病案信息,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15 730例复发肺结核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信息、病原学结果及治疗转归信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登记并成功治疗的100 699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中,15 730例肺结核患者复发,复发密度为 4.13/100 人年,3 年累积复发患者占 69.69%(10 962/15 730),5 年累积复发患者占 89.04%(14 006/15 730)。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15~64 岁组患者(aHR=2.37,95% CI:1.50~3.76)、≥ 65 岁组患者(aHR=2.44,95% CI:1.54~3.87)、苗族患者(aHR=3.46,95% CI:2.20~5.44)、维吾尔族患者(aHR=2.39,95% CI:2.01~2.84)、农民(aHR=1.98,95% CI:1.70~2.31)、待业(aHR=1.51,95% CI:1.28~1.77)、5 个月末痰涂片阳性(aHR=1.59,95% CI:1.18~2.14)是结核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作者得出结论,喀什地区初治肺结核患者复发风险较高,应重点关注65岁以上老年患者、农民、待业、抗结核治疗5个月末痰涂片阳性患者的规范化治疗与随访管理,应早期对这些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六、结核病与相关疾病
为比较2013—2019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与结核病报告病例的时间及空间分布,分析两种疾病时间与空间的相关性和报告病例的热点地区,李京等[12]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收集2013—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HIV/AIDS与结核病报告病例数据。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简单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运用ArcGIS 10.0软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GeoDa 1.1.4软件进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9年凉山州17个县(区)均报告HIV/AIDS和结核病病例;各年度报告HIV/AIDS 病例数分别为 4 139、4 406、4 005、4 802、5 570、10 105 和 4 694 例,历年环比增长率分别为 6.5%、-9.1%、19.9%、16.0%、81.4%、-53.5%;各年度报告结核病病例数分别为 4 590、4 323、4 453、5 931、6 748、6 432 和 6 893 例,历年环比增长率分别为 -5.8%、3.0%、33.1%、13.8%、-4.7%、7.2%。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凉山州HIV/AIDS与结核病报告病例数的相关系数(rs)与年份(x)之间符合线性分布,线性回归方程为:rs=-106.602+0.53x(回归系数检验:t=3.109,P=0.027),拟合优度一般(决定系数 r2=0.659,校正系数 r2=0.59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HIV/AIDS报告发病率2013—2018年存在空间正相关(Moran's I值分别为 0.213、0.194、0.342、0.368、0.271、0.180,P 值分别为 0.028、0.033、0.003、0.002、0.008 和0.027);结核病报告发病率2013—2019年均存在中等程度及以上空间正相关(Moran's I值分别为 0.374、0.500、0.451、0.347、0.487、0.472 和 0.532,P 值均 < 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3—2018年凉山州昭觉县、布拖县、金阳县为HIV/AIDS报告病例的热点地区。2013—2015年,结核病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雷波县、美姑县、金阳县;甘洛县2015—2017年是热点地区;昭觉县2014年加入热点地区,自2016年起持续成为热点地区,并辐射至越西县。双变量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3—2019年HIV/AIDS和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均为正相关(Moran's I值分别为 0.312、0.345、0.385、0.419、0.388、0.345、0.293,P 值均 < 0.05)。结论显示,HIV/AIDS与结核病报告病例在时空分布上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提示凉山州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要将两种疾病同等重视,紧密结合,提高对HIV和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者的诊疗水平,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治措施,完善诊疗和保障水平。
七、肺外结核流行状况
为分析病原学阳性住院肺结核患者并发肺外结核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徐祖辉等[13]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湖南省胸科医院2016年住院的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诊疗信息,描述其肺外结核的并发率、并发部位及分布特征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婚姻状况、吸烟史、饮酒史、治疗史、痰涂片结果、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糖尿病、利福平耐药等因素对并发肺外结核的影响。作者共收集到2 532例病原学阳性住院肺结核患者,其中574例并发肺外结核,并发率为22.7%。114例(19.9%,114/574)患者的肺外结核同时发生于 ≥ 2个组织或器官;肺外结核前五位好发部位和并发率分别为颈部淋巴结(12.1%,306/2 532)、咽喉(3.9%,98/2 532)、腹部(2.6%,65/2 532)、心包(2.4%,62/2 532)和肠(1.3%,33/2 532)。6~19 岁、20~39 岁、40~59 岁、60~90 岁组肺外结核并发率分别为 32.6%(42/129)、31.1%(216/695)、20.3%(201/991)、16.0%(115/717),随年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χ2趋势 =51.731,P < 0.001)。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显示,以 60~90 岁组为参考,6~19 岁组(OR=2.64,95% CI:1.46~4.78)、20~39 岁 组(OR=2.32,95% CI:1.73~3.12)、40~59岁组(OR=1.42,95% CI:1.10~1.85)肺外结核并发率较高;痰涂片阳性患者(以痰涂片阴性或未查痰为参考,OR=1.29,95% CI:1.05~1.58)、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以无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为参考,OR=5.91,95% CI:2.94~11.86)、未并发糖尿病患者(以并发糖尿病为参考,OR=1.64,95% CI:1.20~2.22)肺外结核并发率较高。作者得出结论,病原学阳性住院肺结核患者并发肺外结核比例较高,并发淋巴结结核的比例高于其他部位。肺结核患者中年龄越小肺外结核并发率越高,应重视对痰涂片阳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无糖尿病患者肺外结核的检查。
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结核病防控的影响
为分析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四川省结核病患者登记情况的影响,为COVID-19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结核病的发现工作提供参考,李婷等[14]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结核病病案数据,以2020年1月25日(全国30个省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国COVID-19响应和4月8日(武汉解封)为时间节点将数据划分为对照期、强化干预期和常态防控期(每期包括11周),以2017—2019年数据作为基线,分析各时期结核病登记例数和病原学阳性率变化情况、疫情暴发前后结核病登记率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疫情期间不同特征结核病患者登记例数同比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20年第1季度四川省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诊的初诊患者例数(22 656 例)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 35.97%(12 730/35 386)和 33.94%(11 642/34 298)。强化干预期第1周,结核病患者登记例数下降了62.52%(452/723);结核病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从春节前1周的48.27%(349/723)下降至春节后第1周的43.17%(117/271),下降5.10%;登记例数和病原学阳性率恢复到疫情期前的水平分别用了约8周和4周的时间。全省有131个(71.58%,131/183)县(市、区)结核病患者登记例数同比出现下降,98个(53.55%,98/183)县(市、区)结核病患者环比出现下降。男性、学生、汉族、省间流动/港澳台/外籍结核病患者登记例数同比降幅较大,分别下降 25.06%(1 805/7 203)、38.77%(352/908)、25.01%(2 088/8 348)和 38.46%(100/260),且随着年龄增长,登记例数降幅存在上升趋势[ < 15岁、15~24 岁、25~34 岁、35~44 岁、45~54 岁、55~64 岁 和 ≥ 65 岁组递降率分别为 8.89%(16/180)、26.28%(488/1 857)、4.52%(61/1 350)、18.68%(203/1 087)、24.83%(498/2 006)、28.53%(432/1 514)和 28.57%(558/1 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z=2.520,P < 0.001)。作者得出结论,COVID-19疫情对四川省结核病患者登记情况的短期影响非常明显,患者报告例数减少幅度较大。应建立结核病应急防控机制,并在常态化防控阶段加强对学生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主动发现工作。
(康万里 于佳佳 唐神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2-4-22]. http://www.nhc.gov.cn/jkj/new_index.shtml.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uberculosis profile:China.[2021-10-14]. https://worldhealthorg.shinyapps.io/tb_profiles/?_inputs_&entity_type=%22country%22&lan=%22EN%22&iso2=%22CN%22.
[3]赖铿 ,江坤洪 ,谢玮 ,等 .2014—2020 年广州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8):796-802.
[4]祁雪 ,吴喜蓉 ,郭雅洁 ,等 .住院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情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7):653-658.
[5]范君 ,张文 ,张婷 ,等 .2008—2019 年重庆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特征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7):716-723.
[6]林建 ,林淑芳 ,戴志松 ,等 .2016—2019 年福建省结核病耐药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9):924-928.
[7]李晴 ,司红艳 ,马玲 ,等 .2014—2017 年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11):1183-1193.
[8]尚园园 ,初乃惠 .肺结核患者氯法齐明耐药情况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44(3):225-229.
[9]林建 ,赵永 ,戴志松 ,等 .福建省 261 株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菌种鉴定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6):590-595.
[10]柴晶晶 ,柳涛 ,孙宏莉 ,等 .某综合医院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特点分析及菌种分布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44(8):705-710.
[11]地尔木拉提·吐孙,麦维兰江·阿不力米提,刘振江,等.2011—2020年新疆喀什地区初治肺结核患者复发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11):1176-1182.
[12]李京 ,袁风顺,李婷 ,等.2013—2019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HIV/AIDS与结核病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7):708-715.
[13]徐祖辉,刘礼亲,王巧智,等.病原学阳性住院肺结核患者并发肺外结核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11):1164-1170.
[14]李婷 ,何金戈 ,夏岚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四川省结核病患者登记情况的影响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21,43(9):92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