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HI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改变
第一节 临床表现
一、常见的临床表现
感染HIV常出现的症状一般有:发热、盗汗、腹泻且持续1个月以上;体重下降10%以上;部分患者出现一些神经精神症状,如神情淡漠、记忆力减退、性格出现变化、一过性头痛、癫痫及痴呆等;此外,还可有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外有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直径大于等于1厘米,无压痛,无粘连;③淋巴结肿大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
从感染HIV初始到病程末是一个较为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根据HI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将这一过程大致分为3个时期,即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
一般发生在最初感染病毒后6个月。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是部分AIDS患者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大多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即可缓解。轻微症状中发热最为常见,同时可能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全身性症状。在此期间,患者血液中可检出HIV的核酸遗传物质(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开始产生。CD4+T淋巴细胞计数会呈现一过性减少的现象,CD4+T淋巴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比值亦可倒置。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时有异常。
2.无症状期
从急性期发展进入无症状期,或者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4~8年。影响无症状期时间长短的因素包括感染病毒的数量和类型、感染途径、个体免疫状况的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在无症状期,由于病毒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到破坏,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同时具有传染性。
3.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个/μL,血浆中病毒数量明显升高。此期临床表现主要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最终导致患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