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枸橼酸代谢紊乱与尿路结石
尿液中的柠檬酸盐对钙晶体形成具有保护作用,这是由于其螯合钙离子,形成可溶性复合物,从而防止钙离子与草酸盐或磷酸盐结合。此外,枸橼酸盐还具有抑制晶体表面成核和生长的作用,可以作为生长抑制剂作用于预先形成的CaOx或CaP晶体的表面。由于酸中毒或钾耗竭,或者由于特发性疾病,大部分结石形成者可能会出现尿枸橼酸盐排泄量降低的情况。枸橼酸盐代谢紊乱经常与增加结石风险的其他代谢紊乱共存。人体摄入的枸橼酸盐,少部分完整地出现在尿液中,剩余的枸橼酸盐在肝脏中转化为碳酸氢盐,通过改变近端小管细胞的细胞内pH,增加肾脏对滤过的枸橼酸盐的清除。治疗中枸橼酸钾优于枸橼酸钠,因为钠负荷会增加尿钙排泄,抵消枸橼酸盐浓度提高带来的益处。
近期有3项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枸橼酸盐给药对复发性钙结石形成者的影响。Barcelo及其同事比较了枸橼酸钾与安慰剂对低枸橼酸尿的钙结石患者的疗效。他们证明,服用枸橼酸钾的患者在为期3年的随访中,结石形成率显著降低。Ettinger等人还发现,与安慰剂相比,服用枸橼酸钾镁的患者的CaOx结石形成率显著降低。在这项研究中,只有20%的患者有低枸橼酸尿症,因此提高尿枸橼酸盐的益处可能不仅限于低枸橼酸尿症患者。原因可能是由于枸橼酸盐具有降低CaOx过饱和度和抑制结晶的能力。然而,Hofbauer及其同事在一组CaOx结石形成者中发现,用枸橼酸钾钠治疗后结石复发率没有任何降低,可能使用混合钠钾盐减弱了枸橼酸盐的抗结石作用。
枸橼酸盐治疗可以提高尿液pH,如果尿钙保持高水平且不相应地增加液体摄入量,可能会增加发生CaP结石的风险。上面提到的两个枸橼酸盐试验使用了30~60mEq/d的剂量。一般来说,枸橼酸盐的剂量取决于低枸橼酸尿症的程度,通常可以将30mEq/d作为开始治疗剂量;最大推荐剂量为60mEq/d,分次服用,以达到>500mg/d的尿枸橼酸盐排泄量。因此有相关研究建议,当尿液pH高于6.5或CaP过饱和度仍然较高时,通常应避免使用枸橼酸盐治疗。
枸橼酸盐补充剂的合规性是目前仍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胃肠道不适是枸橼酸盐制剂主要的不良反应。柑橘产品已被提议作为增加尿枸橼酸盐的替代品,但目前相关的数据仍不能完全证明其作用。肾功能不全患者持续服用枸橼酸钾可能发生高钾血症,在这种情况下,用钠基碱(枸橼酸钠、碳酸氢钠)代替钾盐是一种替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