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西医结合诊治
- 范瑞强 陈颐主编
- 1174字
- 2025-03-18 19:53:37
一、正常菌群
阴道内正常菌群是阴道微生态研究的核心内容。早在1892年,Doderlein首次发表了关于人类阴道微生态菌群的研究。当时Doderlein认为,阴道微生物中仅由革兰氏阳性杆菌构成,即乳杆菌。但随着对阴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健康女性的阴道微生物群种类繁多。现已确定定植于正常阴道内的微生物群主要由细菌、真菌、原虫和病毒组成,包括:①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乳杆菌、棒状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②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加德纳菌(此菌革兰氏染色变异,有时呈革兰氏阳性)、大肠埃希菌及摩根菌;③专性厌氧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动弯杆菌、梭杆菌及普雷沃菌;④其他:包括支原体、念珠菌等。
目前,在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已分离到50多种微生物,平均每个妇女可分离出6~8种微生物,其中以细菌为主。正常状态下,阴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的比例为10∶1,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各种微生物主要栖居于阴道四周的侧壁黏膜皱褶中,其次在穹窿部,部分在子宫颈。由于年龄、妊娠等因素的变化,不同微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相续演替的过程。各种病原体通过黏附机制定植于阴道壁黏膜。有一些寄生菌能合成所谓粘连素存在于细胞表面,经粘连素介导,细菌能与阴道上皮角质细胞的受体结合。另外,在正常情况下,细菌与阴道壁上皮细胞均携带负电荷,同性相斥,不易黏附;但在酸性环境下能减少细胞表面的负电荷,有助于黏附的发生。
在育龄期健康女性正常阴道菌群中,产过氧化氢(H2O2)的乳杆菌占优势,它在健康女性的阴道排出物标本中分离率高达50%~80%。乳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无芽孢,细长弯曲或呈球杆状、杆状,单个、成双或链状,无动力,微需氧或兼性厌氧,但在厌氧环境下生长更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5~38℃,每克阴道分泌物含有107~108CFU乳杆菌。乳杆菌属包括许多种或亚种,而且形态也是千差万别的。Seppo Sallie等报道,阴道内可分离出100多种乳杆菌,包括惰性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阴道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唾液乳杆菌、路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等。许多学者通过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了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惰性乳杆菌和詹氏乳杆菌是育龄女性阴道内最多见的菌群。主要产H2O2的菌种为卷曲乳杆菌、格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
女性在不同的生理时期,其阴道内菌群的优势菌属也会发生变化。有研究表明,在60%~70%健康妇女阴道内乳杆菌是优势菌群,而另一些无症状妇女(尤其是绝经后、哺乳期女性)阴道内乳杆菌是缺乏的,其他一些产乳酸的细菌成了优势菌群,如奇异菌属、巨球菌属、纤毛菌属等。这些乳酸菌与乳杆菌有相似的作用,能产生乳酸、细菌素、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从多层面调节着阴道内正常菌群的功能,在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防御生殖道感染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