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口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于一个开放、动态和灵敏的社会反应系统中,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关联性和可变性。公众对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以及由于危机衍生的其他服务需求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一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精神病专科医院作为医疗机构之一,必须承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应职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各级各类医院的管理与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武汉市是此次重大疫情的主要发生地区,而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养老院、监所、福利院等机构因其特殊性,人员密集,不具备诊疗防控传染病的技术和能力,防控压力较大。

在此次疫情中,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面临几大群体的治疗和管理工作:对住院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管理、对住院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救治、成为定点医院后对全市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对肇事肇祸患者的救治和对社会患者的收治,同时还有社区患者的管理工作及心理干预相关工作。在对患者的管理治疗中,部署实施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按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四应”要求,持续开展排查、管理、诊治工作。医院管理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一部分,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所带来的影响看,传统的医院管理暴露出不小的短板。新冠肺炎疫情对公立医院的传染病防控、运营管理、绩效考核、预算管理等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重要影响。

在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领导班子带领全体职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多线作战,超负荷奋战在抗疫前线,精准高效地完成了院内普通患者防控、院内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社区患者防治、肇事肇祸患者及社会患者收治、公众和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和干预、民众心理健康宣教等多项工作,在2020年4月25日实现“清零”,取得了抗击疫情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清零”之后,在采取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同时,有序、分步骤开展医院“复工复产”工作。

本书通过对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在疫情期间的各项防控措施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提取经验,分析精神卫生机构在疫情中采取的应对措施,为同类型精神卫生机构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提供参考。

刘连忠 李 毅

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