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口腔健康 从“齿”开始

什么样的口腔才是健康的口腔?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口腔疾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积极防治。口腔健康包括:“无口腔颌面部慢性疼痛、口咽癌、口腔溃疡、先天性缺陷如唇腭裂、牙周(牙龈)病、龋病、牙齿丧失及影响口腔的其他疾病和功能紊乱”。

什么样的牙齿才是健康的牙齿?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牙齿健康标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8020计划”,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同时,每年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推进“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全方位助力全民口腔健康、最大化满足民众口腔健康需求、全面提升我国口腔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在我国,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

口腔健康是反映全身健康的一扇窗户。健康的口腔和牙齿是身体摄入能量和营养的基础,同时还能增强个体的社会自信心和幸福感。但当今社会人们并未对口腔和牙齿的保健足够重视,民间尚有“牙痛不是病”的说法,对于一些口腔疾病更有许多不科学的解释,如:认为新生儿唇裂是由于母亲怀孕时吃兔肉所致;对龋坏的乳牙无须治疗,因为乳牙迟早是要替换的;“老掉牙”是天经地义的人生规律等。口腔健康非常重要并且关乎全身健康,人的一生时常会受到口腔疾病的困扰,在我国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是龋齿和牙周病。这两大疾病主要是由牙菌斑引起的,通过自我口腔保健和专业口腔保健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预防,并且早治疗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