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健康老龄化的定义沿革
一、健康老龄化概念的提出
“健康老龄化”一词,最早于1987年5月召开的WHO大会提出。此次大会决定将老龄化研究项目纳入WHO的《全球保健纲要》,提出将“健康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列为主要研究课题,并开展跨国对比研究。同年,Science杂志对“健康老龄化”进行了定义:“生理功能和认知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保持较好状态,老年人能够积极参与享受生活。”1990年9月WHO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WHO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以及1993年第15届国际老年学会,正式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战略目标。我国于1993年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健康老龄化”学术研讨会,并对“健康老龄化”概念及相关内容进行了宣传和诠释。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促进健康老龄化”。2017年《“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出台,2021年中央老年工作会议提出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更确定了健康老龄化在我国宏观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尽管“健康老龄化”这一术语被广泛应用,但目前其定义并不统一。WHO认为没有疾病或损伤不是健康老龄化的必要条件。老年个体可能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但如果能管理好个体健康,这些疾病或损伤对于老年人的福祉几乎没有影响;相反,改善功能发挥才是健康老龄化的关键。因此WHO在2015年发表的《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中,将健康老龄化定义为“发展和维护老年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功能和功能发挥的过程”。《“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将健康老龄化定义为:“从生命全过程的角度,从生命早期开始,对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干预,营造有利于老年健康的社会支持和生活环境,以延长健康预期寿命,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从这些概念可以看出,健康老龄化既强调老年人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又强调老年人群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重点是关注寿命的质量而非简单地延长寿命的长度,进而确保老年人群生命晚期的生活质量,并实现健康预期寿命的延长。
二、健康老龄化的核心内容
2016年,WHO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核心内容,即内在能力、环境和功能发挥。内在能力包括一个人可以利用的所有生理和心理能力;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和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及其相关的各类产品、设备、服务和措施策略等;功能发挥结合了个人的内在能力、个人生活的环境以及人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但需要注意,健康老龄化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需要从多维的角度理解其核心内容。
1.健康老龄化要确保老年个体核心内容的实现
通过个体健康实现群体健康。
2.健康老龄化要确保老年人群健康水平的维护
通过维护老年人群现有的健康水平,促进个体健康目标不断提升。
3.健康老龄化的核心对象不仅包括老年人,也包括其生活的环境
环境决定了具有一定内在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做什么,优化老年人功能发挥,创建和发展有利于老年人的环境,是健康老龄化的另一个关键。其涉及的关键领域包括维护和促进功能的产品、设备和技术,如辅助装置,自然环境,情感支持、帮助和人际关系,对生命和健康的态度,以及其他老龄化相关的服务、系统和政策等。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国际上的健康老龄化战略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对成熟的理念和共识。而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实现健康老龄化必须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作为推动我国新时期健康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健康老龄化中国方案的内涵,即维护健康公平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水平。既要重视维护健康公平,推动老年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又要求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将提高全人口在各个时期的健康水平作为关键点。
三、健康老龄化的个体与群体解读
从基本概念来看,健康老龄化从生物、心理、社会3个维度定义了健康老年人的状态,囊括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个层面是指老年个体的健康老龄化。从个体角度来看,健康老龄化是指大于等于65岁的老年人生理心理功能没有较大问题,具有良好的自评健康状况、心境及情绪评价以及营养状况,能够进行一般日常生活活动和日常社交活动。当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以被认为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概念上的健康老年人。具体内容是指通过健康老龄化目标,提高老年个体的生存质量,使得老年人个体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个体健康状态的时间相对较长,而老年人疾病、伤残或功能丧失持续时间很短,甚至只出现于生命的晚期。
第二个层面是指老年群体的健康老龄化。从群体角度来看,健康老龄化要求社会上占相当比例的老年人群体的绝大多数是健康老年人。重点是寿命质量的提高而非仅是寿命长度的延长;要求尽可能减少病理性衰老的影响,将器官功能受损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压缩到生命最后一个很短的时期内(即疾病压缩,compression of morbidity),甚至实现无疾而终。具体内容是指某一地区、国家乃至整个社会中,老年人群体中拥有健康的人数比例逐渐增加,整体健康预期寿命有所延长。
四、健康老龄化的评价指标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继续,各国健康老龄化进程也有所发展。但不同于一般的健康评价,健康老龄化的评价指标较为特殊。目前可用于评价健康老龄化的量化方式和指标十分有限,尚无全球统一、权威的健康老龄化评价指标。依托健康老龄化基本概念,WHO围绕“健康”“参与”“保障”3大维度,建议使用6组用于具体测量健康老龄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1.健康和社会服务指标
用于测量和健康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程度,具体包括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措施、卫生服务、长期护理、心理卫生保健的覆盖面及质量。
2.个人行为指标
用于测量老年人与健康有关的行为频度,具体包括老年人在吸烟、锻炼、饮食、口腔卫生、饮酒、用药等方面的情况。
3.个人身心指标
用于测量影响老年人健康的身心因素,如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
4.物理环境指标
用于测量老年人健康生活所需物理环境的适宜度,如环境指数、住宅安全指数、防跌落指数、无污染指数等。
5.社会指标
用于测量社会对老年社会参与的支持度,具体包括社会支持指标、消除暴力和虐待的程度、老年教育水平等。
6.经济指标
用于测量企业和政府对老年经济参与的支持度,具体包括老年工资制度、老年社会保障、老年就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