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临床研究

在临床中,针对周围血管疾病特点及脊髓刺激疗法的相关研究,我们改进了电针仪设备,严格制订选穴及治疗规范,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雷诺病

杨丽焕采用电针夹脊穴结合常规疗法治疗雷诺病。常规疗法:盐酸丁咯地尔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治疗;激素治疗;红花注射液,活血化瘀治疗;戒烟、避免受凉和情绪激动。电针夹脊穴操作手法:患者取端坐或俯卧位,常规穴位消毒后,使用28号1~1.5寸毫针斜刺,手指病变者针刺第三至第七颈椎棘突两侧,颈部后正中线旁开0.5寸,足趾病变者针刺第一腰椎至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接脉冲电疗仪,疏密波型,以患者耐受为度,维持30分钟;每天治疗1次,30天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5天。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电针夹脊穴可有效改善雷诺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冷水激发试验、复温试验阳性率;明显改善雷诺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指标;提高肢体末端的温控血流,明显改善肢体末端的微循环。〔杨丽焕.电针夹脊穴治疗雷诺氏病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张茜运用电针夹脊穴辅助治疗Ⅰ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常规治疗(首先患者需配合戒烟,按需要可给予镇痛、抗炎等基础对症治疗;前列地尔注射液扩张血管,改善循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行气活血通络;口服通塞脉片以活血化瘀)基础上,给予电针夹脊穴治疗。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皮肤穴位消毒后,针刺第三腰椎至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0.5~1寸,双侧穴位,使用1~1.5寸毫针斜刺,得气后接脉冲电疗仪,调至疏密波型(疏波4Hz,密波60Hz),以患者自身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21日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电针夹脊穴辅助治疗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明显改善缺血肢体末端的微循环血流量;还能使Ⅰ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踝肱指数、最大行走距离、足部皮肤温度、血液流变学、微循环血流等指标得到改善。〔张茜.电针夹脊穴辅助治疗Ⅰ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3.糖尿病足

夏联恒在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调节饮食,以及运用活血化瘀法改善微循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夹脊穴辅助治疗0级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皮肤穴位消毒后,针刺第一腰椎至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双侧穴位,使用1.5寸28号毫针斜刺,得气后接脉冲电疗仪,调至疏密波型(疏波4Hz,密波60Hz),刺激强度以患者自身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电针夹脊穴能有效改善温控血流、红外热像图等相关指标,阻断后反应性充血,改善微循环。〔夏联恒.电针夹脊穴辅助治疗0级糖尿病足病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

4.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张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电针夹脊穴辅助治疗Ⅰ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电针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选取第一腰椎至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的夹脊穴,采用1.5寸28号毫针斜刺,同时针刺双侧穴位,针刺得气后,接通脉冲电疗仪,调节治疗波形旋钮至疏密波型,密波选择60Hz、疏波选择4Hz。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治疗周期为3周。治疗后观察,电针夹脊穴可显著改善下肢慢性缺血、肢体肿胀、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同时还能改善患肢微循环血流量,增加血流灌注,提高临床疗效〔张雅.电针夹脊穴辅助治疗Ⅰ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