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令根周围血管病临证治验
- 高杰主编
- 17字
- 2025-03-15 04:06:19
第三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迁延期”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周围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一般把它分为急性期和后遗症期两个阶段。
急性期发病在3~4周,其病理基础为血栓形成以后,存在血栓的自溶、机化和内膜覆盖及血栓的再形成,这个时期适合取栓,且为最佳时机,西医在急性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取栓为主,可同时配合应用溶栓、抗凝、降纤、祛聚等疗法。
临床上急性期患者由于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比较急重,可以做到尽早就医。但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及症状为逐渐加重,还有部分患者由于失治误治,未能及时得到正确而有效的治疗,在他们前来就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溶栓和手术时机。后遗症期多指发病6个月以后,其病理基础是血栓形成后导致机化,血栓机化导致血清析出,可继发新鲜血栓,同时血管管腔存在一部分再通,静脉瓣膜也存在一定的关闭不全,进而加重静脉回流障碍,静脉腔内高压,浅静脉注入深静脉因受到高压影响而致迂曲、扩张,现代医学多行瓣膜移植治疗。
李令根教授发现在急性期与后遗症期之间,存在一段难以界定的病理过程,称为迁延期。关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资料很少提及这一阶段,在相关论述中亦无“迁延期”这一提法。李老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动物实验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确有迁延期的存在。李老认为,目前从急性期(3周)到后遗症期(半年或数年之间)这一阶段的治疗尚无有效方法,且从临床观察来看,本阶段病例数量又非常多。因此,针对这一阶段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该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