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体是如何工作的

吃、喝、拉、撒、睡是人类生存所必须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其中,吃喝及吸入空气是人体摄取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过程,拉撒和呼气是人体排泄“废物”的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要排出“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人体也排出“三废”:排出二氧化碳、排出尿液、排出粪便。这些生理活动是如何完成的?本节内容将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我们还要知道,这些生理活动的异常还能带来一些与健康有关的信息。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有损身体健康,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吃、喝、拉、撒、睡、性等生理活动出现异常,这时我们就需要引起重视,甚至应当去医院检查,以便于早期发现疾病。

一、吃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人对“吃”在健康生活中重要性的认识。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在见面打招呼的时候都会问一句:“您吃了吗?”人想要生存下去就要通过“吃”来摄取营养。

说到吃就离不开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就像一个营养物质加工厂。食物先在口腔由牙齿切碎、研磨以及与唾液混合,然后经食管运输到胃,通过胃的蠕动以及消化酶的作用变成食糜。食糜在小肠通过各种消化酶和消化液的混合,对食物进行分解。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未被消化的食物和不能被人体利用的物质,就会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人体不能合成的一些脂肪酸如亚油酸,必须由食物提供。人类所需蛋白质中有9种氨基酸是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组氨酸。糖类有部分可以由其他物质转化,大部分由食物提供;矿物质(无机盐)如钠、镁、钙等均不能由人体合成;维生素只有少部分可以由人体合成(维生素B12等),大部分不能合成。单一的食物很难为人类提供所有必需营养物质。所以,“吃”是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最主要途径。同时我们的食物必须多样化并合理搭配。

二、喝

很多护肤品广告都暗示“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只是女人,所有的人都是水“做”的。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体的重要成分。它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并参与维持细胞的形态。正常成年男性全身的含水量约为60%,女性为50%。

水在人体内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血浆。三部分的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为了人体的健康,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维护生命活动的使命。

水的摄取:正常生活中水通过我们的口“喝”进消化道。在胃中稍作停留,留下胃所需的那部分水,然后将胃内的物质带进肠道。在肠道中,通过肠壁不仅吸收了水,还吸收了胃里带来的各种营养物质。随后,把各个系统都不需要的各种物质,以及使用过的没有价值的各种物质,集中到肠道里,在大肠中形成粪便。在这个过程中,胃部吸收的水分很少,绝大部分的水是通过小肠和大肠黏膜吸收的。

水的排泄:肾脏控制着人体水分的去留。可以说,我们的肾脏既是血液的“净化器”,同时也是生产尿液的“流水线”。在肾中,人体所需要的血细胞、蛋白质和水分会被留住,被吸收,重新送回血管。而人体不需要的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酐和尿酸,以及多余的离子、水分等,则会留在肾小管内形成尿液。

同时,一些水分会借用体表蒸发的方式,由人的毛孔排出体外,也就是“流汗”。此外,还有一部分水,则是经过我们的肺呼出体外。比如在冬天时,我们的口鼻中所呼出的水汽。

人体到处都需要水。由此可见“喝”的重要性。

三、拉

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经过肠道菌群的发酵和腐败作用最终形成了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

食物在胃和肠道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各种容易被人体利用的物质。在结肠只有肠道细菌起消化作用。肠细菌的重要作用是能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如可在肠内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等。粪便的臭味是因为肠道细菌对食物的腐败作用而产生。正常粪便是黄色的,因其含有粪胆素的颜色。“拉”是人体排泄废物的过程,是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如果粪便不能正常排出,可能是发生了肠梗阻或便秘;如果粪便带血,可能是发生了痔或结直肠肿瘤。关注“拉”的内容、外观、次数,就是关注健康。

四、撒

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时,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及多余的物质通过肾的过滤,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水、营养物质和部分离子,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里。剩下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尿液,医学上称为终尿。

尿液的排出: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把尿液聚积至膀胱,暂时储存。尿液达到一定量后,人就会产生尿意,在合适的场合将尿液排出体外。

“撒”是排出“废水”的过程。尿液如不能正常生成和排出,就说明发生了疾病。尿液不能正常产生,说明出现肾功能障碍等,见于肾炎等疾病;尿液不能正常排泄,提示有输尿管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尿路梗阻。

五、睡

经过一天忙碌工作之后,人们往往需要睡眠来补充精力和体力。睡眠对生长发育以及对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如果一个人长期睡眠不足,将导致生活无法正常进行,甚至容易产生某些健康问题。我们将在第七章详细讨论睡眠与健康的关系。

睡眠的作用:

(1)补充人体的足够能量:

睡眠时全身基础代谢率降低,能量消耗减少。同时睡眠时人体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使各组织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充,为消除疲劳、体力恢复提供能量。

(2)增强免疫功能:

睡眠时由于内分泌发生一系列变化,能促进机体产生抗体,从而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3)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由于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会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对成人来讲,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利于组织修复。

(4)增强记忆力:

睡眠时能使大部分脑细胞处于休息状态,使神经细胞得到能量补充,有利于功能恢复,增强人的记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快速眼动睡眠有益于增强记忆,能阻止大脑对新知识的遗忘,有助于人们提高创造性思维。

(5)延缓衰老,促进健康:

睡眠不足会引起人体心理、生理一系列的变化,不利于健康。然而充足的睡眠可增进健康,甚至延长寿命。

六、性

性学的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性生活不仅仅是以生殖目的,也是夫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将在第八章详细阐述“性”与健康的关系。

七、动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动”的意思是运动、活动,也包含了身体、精神世界两种“动”。运动能使我们的躯体保持健康。但是,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人则不适宜剧烈运动,比如:刚做完了大手术、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刚刚劳作一天、体质差、营养不良等。对于一般人来说,运动太少或者过度都是有害的。所以对于运动,我们要适量、张弛有度。在第九章我们将对“动”做详细阐述。

八、思

心理活动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也是常见病。因此,我们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心理健康。有关心理障碍问题,第十章将进行介绍。

九、感觉

感觉系统的工作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感觉器官、神经通路和大脑的协同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过程。

首先,感觉器官接收各种刺激。例如,眼睛接收光线,耳接收声音振动,皮肤接收触觉、压力、温度和疼痛等刺激。

然后,感觉器官将接收到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例如,视觉感知中,光线会刺激视网膜中的光感受器细胞,这些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电信号。随后,神经电信号通过相应的感觉神经通路传递到大脑的特定区域。例如,视觉信号通过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听觉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听觉皮层。大脑会对信号进行分析、整合和解码,以使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外界刺激。

最后,大脑的处理结果会使我们产生对外界刺激的主观感受(视觉中看到的图像、听觉中听到的声音)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感觉系统为我们提供与外界互动和适应环境所需的信息。这使得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外界的各种感觉,从而与环境进行交互和适应。感觉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