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输血学(第2版)
- 杨成民 刘进 赵桐茂主编
- 1124字
- 2025-03-14 17:55:01
序二
中国的科学进步如此之快,2019年《自然》杂志排名有6个中国团队入选前20名,其中一个名列榜首。这些年来输血医学也有了显著性的进步,令人印象深刻。现在输血医学已是一门重要且发展迅速的跨学科医学科学。中国在输血医学科学理论和临床方面的创新和经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并得到广泛关注。拥有14.1亿人口的中国正在建立一支庞大的自愿无偿献血和采供血管理团队。中国现已发现了36个新的HLA等位基因,而中国造血干细胞数据库亦拥有超过760 000份数据。同时,中国已成为血浆蛋白产品工业生产的全球主导者。目前基于科学和道德原则,临床输血的概念还在不断升级和更新中。中国的血液替代品行业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包括一些领域中方法的创新。中国输血医学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所有这些成就为世界输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的主编杨成民教授是中国输血医学领域经验丰富的先驱者。他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的前所长,在输血医学领域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和他的同事所编写的《中华输血学》内容十分广泛,既涵盖了输血医学现代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方面的现实状况,还涵盖了中国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过去所积累的科学思想和成功经验,并特别强调了中国具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我自己作为国际人造细胞、血液替代品和生物技术学会,以及许多血液替代方法的开创者,对中国在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替代品方面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感到特别高兴。“国际血液替代品和氧治疗学研讨会”每两年通过竞争选举在亚洲、北美和欧洲轮流举行,中国已三次当选为该研讨会的组织者。本书包含了血液替代品研究的发展背景和历史及其当前的研究重点和未来展望,由于中国其他有关输血医学的书籍并未充分涵盖这一重要领域,这也使其成为本书的重要亮点。
本书可以为输血医学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信息,这是因为血液替代品的研发是一个令人兴奋且充满希望的领域,可能会改变目前许多输血医学的研究方法。例如,已有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基于纳米生物技术的血红蛋白血液替代品是没有血型限制的,可以无须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就能床边输注。与红细胞不同,可以对其使用巴氏法消毒以对感染性微生物进行灭活。它在室温下稳定,因此可以长期保存并易于运输。这些重要的优势使其特别适合于医院外进行的紧急状态下救护,特别是适于在地震和严重冲突等重大灾难条件下的应用。动脉栓塞是冠状动脉缺血和卒中常见的病因之一,而在血液代用品中添加抗氧化酶可以防止由于动脉阻塞和严重失血性休克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血液替代品的研究及其成功应用将给输血医学带来不可估量的重大改变。
本书的出版无疑将成为国内外输血医学界的重要参考资料。我衷心地感谢全体作者和编者为本书所付出的辛勤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