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原发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

【注释】

原发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SCCUP)约占所有头颈部肿瘤的2%~5%,通常是指经过详尽的体格检查、内镜,以及影像学仍然无法发现原发病灶的颈部转移性鳞癌[1]。研究表明,PET/CT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有助于发现隐匿的原发病灶,对于阳性患者应进行相应病灶的活检,对于阴性患者也应在全麻下进行可疑病灶的触诊、视诊及根据累及淋巴结分区的直接内镜检查[2,3]。与传统内镜相比,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g imaging)更有助于发现微小和浅表病灶[4]。在西方国家中,由于口咽癌特别是p16阳性口咽癌在SCCUP中占有很高的发生比例,ASCO指南推荐常规进行诊断性扁桃体切除术[5]。但由于国内隐匿性鼻咽癌的发生比例较高,这一诊断性手术在国内的临床价值尚不明确,故推荐在有经验的中心或p16阳性的患者中进行。

针对转移性淋巴结进行p16免疫组化和EBER原位杂交检测至关重要,检测结果与组织学形态,以及淋巴结分区相结合有助于提示并发现原发病灶。对于p16阳性的SCCUP,如果淋巴结位于Ⅱ~Ⅳ区,高度提示口咽来源。对于EBER阳性的SCCUP,如果淋巴结位于Ⅱ区、Ⅲ区、Ⅳ区或咽后部位,高度提示鼻咽来源。根据UICC/AJCC TNM第8版分期,p16阳性或EBER阳性SCCUP分别被确定为p16阳性口咽癌或鼻咽癌T0,以及相应的淋巴结定义,而阴性患者则具有独立的分期。

由于SCCUP的治疗证据大多来源于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原则或指南存在很大的争议[5-7]。对于p16阳性的SCCUP,荟萃分析显示其预后显著优于p16阴性患者,但是否需要进行个体化特别是降低强度的治疗尚存在争议[8]。对于EBER阳性或高度提示鼻咽来源(如咽后淋巴结累及)的SCCUP,两项前瞻性研究证明局部放疗(包括鼻咽和双颈部)具有良好的生存率和局控率,而同期化疗或诱导化疗可用于具有N2-3的患者[9,10]。对于p16或EBER阴性的SCCUP,根据淋巴结分期进行单侧或双侧淋巴结清扫术是常规的治疗选择,其有助于明确淋巴结分期和包膜外侵犯的情况,从而有效指导后续的辅助放疗或放化疗选择。对于无法接受手术的患者,根据淋巴结分期进行局部放疗是合理的治疗选择,具有N3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同期放化疗或诱导化疗。对于放疗的照射范围目前仍有争议,传统的全黏膜腔照射(total mucosal irradiation)联合双侧颈部照射具有良好的黏膜腔和颈部淋巴结控制率,初步证据表明选择性的黏膜腔照射有利于降低放疗毒性,而单侧颈部照射大多适用于具有N1的患者[11-13]。放疗剂量通常为66~70Gy(累及的区域淋巴结)、54~60Gy(临床可疑的原发灶黏膜腔)和45~50Gy(未累及的区域淋巴结),并遵循行业的指南[14]。对于具有M1的SCCUP,应参照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关于远处转移的相关治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