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明西划分线 明西和平条约签订

这么多油料要先迅速运往北方,只能用海运,于是在朝廷大量征调船只输送石油后,民间的石油价格再次疯涨。

短短一个月,石油就来到了千斤十两的价格。

并由四朝阁老孙承宗,一并乘船往北,先至山海关,向西诸边一一亲至传诏,统调九边官民,共同处置鼠患。

朱由检随后于朝会上,颁布数轮抗疫诏书。

将现状告知山西附近省份,并开始命各京官前往节制各地,严格要求各地对进州县的山陕人员盘查,患有传染疾病的人员,但有发现,一律押入隔离房屋内,由专人照料吃用和生活,直至无碍放还。

并在崇祯七年当月,颁布十几条严苛法律,起用太医院院判翁晋,招募在京名医大夫一百七十一人,配合前往山西,督察当地的疫病。

太医到了用的时候,朱由检才是方恨人数太少啊!

这哪里够用?朱由检只能又从教坊司择选识字者一百人,太监里选一百人,随名医前往学习医理。

京中备好了各类药方和囤积草药,陆续向山西九边地区运输,做完这么多事情,朱由检这才停止了政务,走下龙椅,揉揉腰,就准备前往后宫,疲惫的想要躺在锦妃的美人膝上休息。

“陛下!”

殿外一人匆匆而来,到了殿外被小太监拦下,就开始呼唤道:“陛下,此处尚有礼部的外交通函。”

自从大明朝有了崇祯皇帝,一口气改了吏部、户部、兵部的制度,这礼部底下就多拆出了三个部门,分别是外交部、礼仪部、舆图部,各由两位侍郎来管理。

外来使节和文书,都是要经过外交部的,如此可避开诸多规矩,直接朝见皇帝。

来者正是礼部侍郎孔贞运,朱由检面色不妙,好不容易处理完公务,怎么又来事儿了。

这帮人就不能搁置一两天公文,放朕一个双休?

“让孔爱卿进来吧。”

皇帝叹口气,停下要跑路的后续动作,缓缓朝龙椅走去,坐上去,懒懒地用手撑着抓手,支着脑袋,挑着眉看向来人。

两个小太监不再拦他,让孔贞运进来。

孔贞运身后带来一人,是一个西夷。

了解完详情,朱由检这才终于了解了这人的身份,是来自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议会使者,从其本土接受腓力四世国王的授权,前来和明朝协商谈判。

关于自己损失的殖民地上,殖民者和士兵的交接工作,和双方战争的大致情况,腓力四世国王已经了解了实情,这使者就是为了后续的协商和平谈判的。

整体比较的复杂,使者第一是传达腓力四世国王一篇外交文书。

开始讲的就是吕宋问题,作为东亚地区西班牙商业贸易过程中,相当重要的马尼拉城,腓力四世国王期望,能够协商恢复这座城市的西班牙人权利。

其次是贸易上,希望明朝能够重新恢复与葡萄牙、西班牙人的贸易,并且希望明朝能够取消通胀银和通缩金的关税贸易政策,并着重描述了这一段政策的影响。

全篇外交呈文中,腓力四世语气是难以形容的和善、好说话。

而恰恰是这样的口吻详述,甚至有央求明朝的这么个意味,也说明了西班牙帝国此刻的整体窘境。

看来,西班牙的经济已经来到了一个十分脆弱,极端困顿的情况。

即使面对明帝国,对吕宋发动了攻击并吞并,腓力四世也已经无力让部分舰队赶到亚洲,与明帝国征战了。

说实话,哪怕派个四千人远征队伍,都能让他财政彻底崩溃掉,毕竟舰队载着的几千远征军,远比他在本土养的一两万军队麻烦和昂贵。

何况这三四千人,根据逃出来的分舰队报告,是远不能解决问题的。

那就干脆妥协好了。

腓力四世的态度并不在朱由检的预料中,而是有一些变化的。

朱由检是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准确预测些事态发展了,即便他有后来人的知识和上帝视角。

主要是朱由检认为腓力四世对殖民地,应该属于不予谈判的态度,哪怕是明朝这样庞大的古老帝国,可能也是不想予以轻易妥协的情况。

然而整篇腓力四世国王的书信文章,无论是否有过使者润色,都并未就马尼拉城、马六甲城的归属,进行强硬的要求,而是避重就轻的跳过该问题,只希望恢复贸易,和马尼拉城的西班牙商人权利。

总体来说,西班牙的姿态放的较低。

朱由检对此短暂的分析后,也是给予了还不错的回应。

关于贸易方面,可以恢复西班牙人与明朝的贸易,并且允许西班牙人赎回那些,愿意随使者回去的士兵以及西班牙人妇孺。

赎金则是一千株南美橡胶树树苗,每一个西班牙俘虏价值两株树苗。

而对于腓力四世希望取消的通胀银和通缩金,朱由检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开玩笑,我大明快被白银流入整死了,还想在大明吸金给你还债,想多了吧?

但总体上,西班牙使节还算是比较彬彬有礼,并且学着礼部侍郎孔贞运那些动作,给皇帝行礼。

在拥有现代人灵魂的朱由检看来,总体还是蛮不错的,但朱由检该争取的利益是一点不放过。

二者又聊了许多方面,西班牙使者对于明朝皇帝的“宽容”、“平易近人”显得十分意外。

在来到明朝前,无论是明帝国的士兵、百姓、官员,都十分畏惧他们的皇帝,将他形容为这片土地上,出现过最为可怕的君主。

甚至有人憎恶的形容他是个邪恶的九幽地狱魔鬼,但现在看起来,这个形容完全是子虚乌有,压根不是事实。

尤其是明朝皇帝与自己聊的内容,大大超出他的意外,皇帝对欧洲的了解程度,比专门负责与自己接洽的外交大臣还要多。

甚至明朝皇帝还知道西班牙帝国,是属于另外一个政权,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的一部分,此外还清晰明确的表示,他清楚欧洲正在发生着规模空前的战争,对于新教、天主教两方阵营也有较多了解。

可以说,这件事令西班牙使节非常的吃惊,他不清楚皇帝,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欧洲的事情的。

他知道的太多了!

虽然提前,礼部的很多大臣就已经告知他,明朝皇帝的无所不能,以及皇帝陛下的知识得到了“老天爷”的赐予,拥有强大的力量,能够洞彻人心,但他当时也认为是这些官员,是在夸耀自己的君王,绝不是事实。

因为很多国家都会这么干,欧洲的君主也是被人捧上去吹的。

然而……

当事实发生在眼前,这一切都很虚幻,令人难以置信。

皇帝对于欧洲的战争很感兴趣,并表示很愿意提供一笔钱给西班牙的腓力四世国王,来支持战争,原因是皇帝认为“老天爷”就是欧洲的上帝。

钱不多,八十万两黄金,换算成达克特金币也就是数百万金币而已,为此西班牙人可以避免支付自己的战争赔偿,并且还算能够承受。

这是一笔海外贷款,利息大概是月七厘,年息是百分之八高一点。

对于明朝皇帝如此慷慨的资助,如此低的利息,使者很愿意担保并且签订借贷契书,还贷日为五年利。

抵押物,是一个宣称,中美洲的卡塔戈地区。

使者作为西班牙贵族之一,他可太清楚帝国现在的窘迫了,若是明朝皇帝索要高额赔偿,腓力四世很难掏的出来这笔钱。

而这笔资金,虽然对于西班牙帝国那天文数字的借贷基数而言,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但好歹是笔能让帝国继续周转一下的钱财。

于是,第一份西班牙与明帝国的和约协议达成。

期间,双方就细节处不断打磨,使者是带来不少专业人士组成的使团,双方最终在崇祯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欧洲使用的西元1634年四月十三日,签订《明西马尼拉领地管辖协议》、《明西贸易协约》、《明西划分线》、《明西和平条约》四项诰书及纸张书面协议条约,签署了两位礼部尚书的姓名,与使者姓名,以及议会的标志。

最终盖上双方携带的用章。

双方具体的条件还有哪些,一是商议了贸易上的恢复和双方势力范围。

对朱由检或者说大明朝有啥好处?

好处就是大明继续做贸易,不用担心叫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武装商船影响贸易了。

西班牙人的海商商队都是带大炮的,和英国当时的授权海盗船战术类似,也是有的。

并且划定势力范围,也是表明暂时朱由检是没心思参与到新大陆那块去的,未来朱由检的利益主要是南洋、中亚和北方土地三块区域。

新大陆太遥远,并且消耗的国力绝不是一星半点,即使用商人,也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够搞得出花头的。

而一份宣称,则是保留了大明对美洲区域的未来统治基础。

而朱由检用二十年的大明国力,搞定眼前的远东北方、西伯利亚及中亚,是没什么太大压力的。

只要一路将补给线铁路铺设过去就行了。

在他看来,目前的技术,十几年功夫就能铺设河南到甘肃的铁路线,只要铺设到位,就有国力征战。

条约的签订,也等于是大明承认了西方的存在,是脱离大明的华夷朝贡体系的。

这方面有好有坏,损失了大明中央天朝的威仪,好处则是多了一个讨伐不臣的战争借口,至少在民间是可以用的。

师出有名,战争的由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非常有必要。

崇祯七年的四月三十一日,关岛所有西班牙殖民者,根据《明西划分线》协议内容规定,他们被迫乘船随使者离开。

当地的一切被留下,而明朝为此支付黄金,由腓力四世国王使者一同带走。

在五月中旬,明朝分舰队载兵士、屯田百姓计八百三十四人入驻关岛,并按照新制度,在最高处悬挂日月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