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次警方发现新案子的脚印和多年前那起陈年老案有关联,整个警局一下子就像炸开了锅。陈峰队长心里明白,这看似是个重大突破,可实际上也把这案子搅和得更复杂了。
大伙立刻分成好几拨忙活起来。一拨人扎进档案室,翻出当年那起案子的老卷宗。那些卷宗因为年代久远,纸张都有点泛黄发脆了,一股子陈旧的味儿。警员们小心翼翼地翻着,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字,希望能从里头找出点新线索,跟现在这个案子挂上钩。
另一拨人继续围绕发现脚印的那片区域深挖。那地方本来就够偏的,再加上之前的调查,周边的居民都有点人心惶惶。警员们一家一家地重新走访,好话歹话都说尽了,可居民们要么还是心存顾虑,不敢多说,要么就是真没发现啥新情况。
负责分析脚印的技术人员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他们拿着各种专业仪器,对着那个脚印模型反复研究,想从里头找出更多独特的特征。一个年轻的技术警员眼睛都熬红了,嘟囔着:“这脚印到底啥来头啊,咋就这么难搞清楚。”旁边的老技术员拍了拍他肩膀说:“别急,咱慢慢找,总会有发现。”
就在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问题也一个接一个冒出来。首先就是这两起案子跨度这么多年,当年的很多证据都不完整了,有的证人也不知道搬到哪儿去了,想重新调查难度特别大。而且,虽然脚印有点相似,但也不能就这么肯定这两起案子是同一伙人干的。万一只是巧合,那大家这一通忙活不就白费了。
还有啊,这舆论压力也越来越大。老百姓都知道这案子和陈年老案扯上关系了,都盼着警方赶紧破案。各种猜测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有的说警方这么多年都没破那起老案,现在肯定也不行;还有的说这背后肯定有啥黑幕。上级领导也不停地施压,要求尽快给个说法。
陈峰队长那压力,就像一座大山压在身上。他看着忙得焦头烂额的队员们,心里也着急,但还得稳住大伙的士气。他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说:“兄弟们,咱现在确实遇到不少困难,这案子比咱想象的复杂。但咱不能被这些吓倒,既然发现了线索,就顺着查下去。当年那案子没破,咱现在有机会把两起案子都解决了,给受害者一个交代。”
队员们听了队长这话,精神头又起来了。这时候,负责调查当年证人下落的小组传来消息,说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关键证人。这人当年目睹了一些和老案有关的情况,后来搬家去了别的城市。警员们赶紧联系当地警方,马不停蹄地赶过去。
见到证人的时候,这人一开始还有点犹豫,不太愿意多说。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也怕惹麻烦。警员们苦口婆心地劝,跟他讲这案子对受害者有多重要,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磨了好半天,证人才慢慢打开话匣子。
他回忆起当年案发前后,看到过一辆黑色的车在附近出现过好几次,而且车上下来的人都鬼鬼祟祟的。当时他没太在意,后来出了事,才觉得有点不对劲。警员们一听,觉得这可能是个重要线索,赶紧追问那辆车的特征。证人说只记得那车挺新的,车牌号好像有个“8”。
虽然这线索不算特别明确,但好歹是个新方向。警员们回到警局,立刻把这消息告诉了陈峰队长。陈峰队长琢磨着,这黑色的车说不定就是连接两起案子的关键。他马上安排人去查这些年本地和周边城市车辆登记信息,重点找车牌号带“8”的黑色车。
与此同时,分析脚印的技术人员也有了新发现。他们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发现这个脚印的鞋底磨损情况有点特殊,应该是经常在一些特定的路面行走造成的。根据这个推测,他们大致圈定了一些可能的区域,都是些路况不太好的地方。
这两个新线索让警方又看到了希望。陈峰队长重新调整部署,一部分人继续查车的线索,一部分人去排查那些特定区域。大伙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着这次一定要顺着这些线索,揭开案件背后的真相,把那些逍遥法外的罪犯绳之以法。
接下来的日子里,警方就像在一团乱麻中寻找线头。查车的小组对着海量的车辆信息,眼睛都看花了,一个一个排查,就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排查特定区域的小组也是挨家挨户地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整个警局都沉浸在一种紧张又充满期待的氛围中,大家都盼着能尽快找到更多线索,让这起复杂的案件早日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