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出京

算了,不纠结这个了,先离开这个老皇帝的地盘再说。

“那我叫什么名字合适?”左阮宁看着秦予问道,有了新身份还是得有新名字的。

没想到那个笑面虎说了两个字:“右右。”

左阮宁感觉一口老血卡在喉咙里,这个人,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他了,怎么和郑翰远一样,用自己在学堂的外号当做自己的新名。

“好,谢殿下赐名。”左阮宁面子上还如往常一样,就是小小恶心了他一下。

但是秦予不以为意,反而觉得她这小心思挺有意思,也是为数不多能让他的内心掀起一丝涟漪的人了。

“嗯,那殿下打算什么时候启程?”左阮宁看着抬脚打算走的秦予,赶紧叫住了人,其实她并不是想问他什么时候走,而是想问要是走了,会不会把自己也带走。

“明日酉时三刻。”说完,抬脚就走,也不管她还有什么话要问。

唔,好消息是秦予打算把她顺便带走,坏消息是她今晚住哪。

左阮宁陷入了沉思,自己那个名义上的哥哥已经跟着秦予走了,所以今晚睡哪?还有自己这一身的破破烂烂,其实自己很是喜欢东宫庭院里的桂树,在那里睡也还算不错。

主要是明日得赶路,这一赶路,不一定停得下来了,再加上那些接二连三的刺杀,也是需要大量精力去应对的。

大不了在树上睡,左阮宁哄好了自己,除了秋日里夜深露重,的确冷了很多,其他的倒还好。

鬼鬼祟祟的左阮宁顺着自己的记忆,顺利摸进到了东宫里的小厨房门口,这里看守并没有很多,真是天助她也啊。

“反正我掏了钱,不吃白不吃,而且那一个包子根本不顶饥啊。”嘟嘟囔囔了两句,看见那一路的侍卫已经离开了小厨房,就弯着腰钻了进去。

看着摆在桌子上的盘盘碟碟,真的不愧是东宫啊,就算现在秦予成了废太子,这伙食也真是令人艳羡了。

省得他吃多了积食,于是,人美心善的左阮宁小姐开始为了替秦予减少积食概率,就塞了一嘴鼓鼓囊囊的,像一只小仓鼠一样。

主要是根据他俩的相互了解,左阮宁害怕秦予逮自己,就是那温和的语气,还有恰到好处扬起的嘴角,是他伪装自己的美好外皮。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了。

好了,那圆溜溜的,盛满春水的眼眸刚好碰到了似笑非笑的眼光,左阮宁捏在手心里的绿豆糕“啪叽”一声掉到了地上。

原本就尴尬,现在更尴尬了。

“窝莫有……多余的钱柴,”小幅度地张张合合自己的嘴巴,“不……要换。”

站在秦予后面的扶风憋住了笑意,脸都有些抽搐了,也不知道自己家主子是怎么忍住不笑的。

秦予嘴角的幅度更大了,原本就是想要逗一下她,没想到她还真当真了,在大事上智多近妖的小孩也这么容易被骗。

“好,这顿就当我请你了,”秦予解释了一下自己来到这里的原因,“本来我打算在书房等着你,想着你会问他们的去向以及问我要你的小包裹,但是一直不见你找我。”

话没说完,用一种意味深长的眼神看了她一眼。

所以,找不到就来小厨房抓人吗?那还……那还真是聪明,一抓一个准。

左阮宁把地上只吃了一口的绿豆糕捡了起来,放在了桌子上,其实她真的是想过先去找秦予的,但是又一想,和秦予见面时他不像是出事的样子,再加上自己去找会显得有些被动了。

“我是打算找哥哥的,但是那一个包子确实不够吃。”伸了伸自己的脖子,完全咽了下去,才开口说。

“好,那现在吃饱了,右右有什么想和本王说呢?”秦予看了一眼扶风,扶风立马领会到了秦予的意思。

就走了出去,关上了门,然后不见了身影。

人在暗处总胜于在明处。

看见扶风关上了门后,左阮宁开口道:“那三个人呢?我的三个包袱在哪里?以及您还没有说出口,是否愿意帮助我?”

秦予看了一眼左阮宁,其实她不过是想要一个承诺罢了,如果自己不帮助她,就不会收留她的人,也不会主动派人找她。

“愿意,书房暗室,戴上了人皮面具隐藏在随行侍卫中。”

听见愿意,觉得心里总算有了片刻安宁。

左阮宁想,其实她原本以为秦予会把人藏在暗室,等到自己来了再商量个合适的身份,没想到用了人皮面具。

对,人皮面具,突然想起来了,那是自己做的,本来只是做了四个,是为了他们三个以及自己老爹做的,她原本是没想过能离开。

造化弄人,最后是自己去了北疆,自己父王留在了京城这个险恶之地。

“秦予,你答应这么爽快,是有条件的吧?”左阮宁眼睛中的锐利掩饰不住。

秦予听见左阮宁那个称呼愣了一下,然后笑意不达眼底,说:“我要你保我一条命,我知道你的实力,你是能做到的。”

左阮宁听见前半句,想张了张嘴,但是又闭上了,她的确是能做到,只不过她也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对,现在的秦予就是个大麻烦,而且自己也是。

“好。”思索了两下,那三人的命本来就是秦予救的,自己也应该回报一下。

两人达成口头协议后,左阮宁以盟友的身份,每次都吃得饱饱,也没有流落到在树上睡着的地步,其实那都是自己争取的。

但是她不知道是秦予闭口不谈,等着她去主动找他,感觉她气鼓鼓的样子让他的生活逐渐有了色彩。

其实自从他母后去世以后,他只知道自己要活着,要报仇,但是总是觉得没有力气去干那些事情,自己的世界也是昏暗的。

那明媚的少女像狐狸一样狡黠,这么小的年纪,心思颇深,但是又能显现出来一些她本真的样子。

就这样,相安无事地过了一天一夜。

天元六年,秦国废太子秦予以皇子身份入赵国当质子,带了五六十位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