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金蝉子

感盘古开辟,世界之间分为四大部洲。

分别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以及北俱芦洲。

其中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

又有十洲三岛等海外仙山,多有神仙隐居修行。

因此神洲各地修行之风盛行,道士道观,和尚寺庙,不计其数。

……

雨点打在额头。

只感到头脑昏沉,元初扶着额头醒来,定神一看发觉已不在三星洞中。

环顾四周景象,竟处在一座高山山脚,前方不远处似乎还有着一座寺庙。

抬起左手一看,上方还戴着祖师给的玉镯,身上也还穿着在三星洞时所穿的衣服。

元初当即拍了拍胸膛,松了一口气道:“还好,还好,以后还能回去。”

方寸山,三星洞以及祖师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他心中的一场梦。

回想起先前祖师对他所说的话,三星洞不在西牛贺洲,而是在三界芸芸众生心中。

元初也就在此时明白了,那地方,乃是三界明心见性之人都能去到的一个地方。

“祖师真是神通广大,竟然能将洞府开辟在这虚幻的世界当中......”

“此地应是东胜神洲,因为三星洞连通三界众生的心,祖师才能直接送我到这?”

起身弹去衣服上的泥土,元初压下心中思绪,施展望气术向着高山看去。

他打算先看看附近区域,有没有什么妖怪在此占山为王。

若有的话,顺手前去除妖也不会嫌麻烦。

上上下下扫了好几圈后。

妖气妖云什么的没有见到,倒是在前方的寺庙上空看到了一抹淡淡的金光。

元初见此也就来了兴致,心想莫非有着什么神圣停留在此?

在东胜神洲遇到神仙,可不算什么稀罕事情,多的是凡人遇仙的典故。

片刻后来到寺庙前,却是个早已废弃的观音禅院,斑驳庙门几处,青苔铜炉常见。

走进寺庙正殿,就见落满灰尘的观音菩萨神像前,有着一位僧人正打着瞌睡。

这一瞧可不得了,真是个世上难寻的容颜。

素袍松风踏芒鞋,眉目澄明似月白。

竹杖半旧山雨润,衣角沾尘心不染。

只这一眼,元初福至心灵顿感灵台异动。

沉入心神一看,就见代表着齐天大圣的三条枝干旁,多出了一条笔直的新枝干。

一条只有主干,没有其余分支的枝干。

脑海中画面浮现,灵台中的轮廓渐次分明。

那是一位身穿袈裟垂目而立,端坐莲台纹丝未动,好似一念禅心渡苦海的水墨佛子。

西方圣老如来佛的第二个弟子,金蝉子。

眼前这和尚竟是金蝉子?

惊讶之余,元初发觉身上所持有的劫气数量似乎已经达到了那条新枝干的要求。

感知其中信息,发现这条枝干所代表的不是武艺不是神通更不是法宝,而是经文,金蝉子所学会的经文。

并非融会贯通理解其中真义,而是将这些经文印在灵台,如同书籍一般能够随时翻阅。

只是经文的数量实在是不少,元初一时间看花了眼,只能先去过一遍这些经文的名称。

有受生度亡经,安邦天宝箓,劝修功卷等等小乘佛法,又有华严经,金刚经,法华经等等大乘佛法。

还真有大乘佛法?

刚开始还好,发现这些经文中有着大乘佛法,元初只觉得浑身刺挠的慌。

虽然有想过以金蝉子的身份应该看过,但大乘佛法所关系的因果确实过于大了。

大乘佛法共有三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

共三十五部,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

虽为佛门之龟鉴,实乃三教之源流,此内有成仙了道之奥妙,有发明万化之奇方。

西游记小队也是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得到其中的一部分,将其带回东土。

若能将其完全吃透,什么长生不老什么与天地同寿,不都是唾手可得?

小心翼翼的将心神沉入其中一部经文,片刻后,元初脸上露出了古怪的神情。

“只有最开始的几页?这卷也是,嗯?这卷也一样……不是,金蝉子你……”

将全部的大乘经文过了一遍。

他元初发现,这些经文通通只有最前面的几页,也就是所谓的目录。

思来想去,元初也只能归功于金蝉子是真的轻慢大乘佛法,根本就没有认真去学。

“难怪会被如来给贬了真灵,转生东土。”

“不过,转世成为唐僧后倒是一心向佛。”

又检查了一遍小乘经文,见没有出现大乘经文那样的情况后,元初也就将心神从灵台之中收回,回到了现实。

“好歹有了收获……这金蝉子真真疲懒。”

看着还未醒来的金蝉子,元初想着要不要把他叫醒问些问题。

正思索间,忽然听见观音像后方传来了几声老鼠的叫声,一只白毛老鼠顺着供台爬了出来,眨眼间爬进了金蝉子的衣服中。

发生这等动静,金蝉子自然而然的从打瞌睡的状态中苏醒,伸了个懒腰站起身。

随后转过身子,双手合十举至眉心对着观音像说道:“观世音尊者,实非金蝉子我想要偷懒,莫怪,莫怪!”

其实就是在偷懒吧……

记忆里西游中对金蝉子的描写并不多,如今见这一情形,元初倒觉得金蝉子很有意思。

这间寺庙乃是观音禅院,就算已经破败但观音像仍在,说不准菩萨正通过神像,看着禅院内发生的事情哩!

金蝉子在观音像前打瞌睡,颇有些光明正大的意味在里面,真是大胆。

参拜完观音像,元初就见金蝉子从衣服内掏出了那只白毛老鼠放在肩膀,拿起竹杖对着他说道:

“让施主见笑了,贫僧金蝉子,自西牛贺洲而来,如今正在东胜神洲游历。”

“这只白毛老鼠,乃是贫僧先前在另一座寺庙内遇见的,不知怎的一直缠着我,也就只好将它带在了身边。”

对着金蝉子起手行了一礼,元初回道:

“称我凌虚即可,法师慈悲为怀,看来这白毛小鼠和法师缘分不浅啊!”

元初观那白毛老鼠未生灵智,如今却能被金蝉子带在身边,当真是不小的福气。

说不准,这老鼠以后还能成精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