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三国归晋

汉末烽烟录:从桃园结义到三分归晋

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涿县桃花渡

暮春时节,涿县桃花渡的桃花开得泼泼洒洒,粉色云霞漫过河岸。刘备挑着草鞋担子走过渡口石板桥时,鞋绳在肩头勒出的红痕正渗着细汗。他抬头望了眼被花枝压弯的酒旗,那面“醉仙楼“的青布幌子在风里晃出半片阴影,恰好落在一个怒目圆睁的汉子身上。

“这酒保好生无礼!“那汉子声如洪钟,将铜酒碗重重掼在木桌上,碗里的浊酒溅湿了他虬结的胡须,“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县,家有庄田,卖酒屠猪,颇有资产,岂会赖你几文酒钱?“

刘备见状,连忙放下担子,拱手笑道:“壮士息怒,想来是误会。“他生得双耳垂肩,双手过膝,虽是布衣短打,眉宇间却自有股沉稳气度。

张飞转头打量他,见他面色忠厚,便收了怒容:“你这汉子倒是面善,可愿共饮一杯?“

二人刚在桌边坐下,便听门外传来一声长叹。只见一人推着辆绿豆车进来,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微阖时似有精光流转。刘备起身相迎,那人抱拳道:“关某,字云长,因打杀了倚势欺人的豪强,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三人心意相投,酒过三巡,张飞忽道:“我家后园有片桃园,如今花开正盛,何不明日于园中结为兄弟,同心协力,共图大事?“刘备与关羽齐声称善。

次日清晨,桃园里摆下乌牛白马祭礼。三人焚香再拜,刘备年长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誓词声在桃树间回荡:“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共赴国难。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祭罢,三人按年岁排序,刘备28岁,关羽25岁,张飞22岁,自此以兄弟相称。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洛阳皇宫

灵帝驾崩已有数月,十常侍之乱刚被袁绍兄弟平息,洛阳城却又笼罩在新的阴云里。大将军何进的头颅还悬在宫门外,董卓的西凉军已如潮水般涌入洛阳。

九月初一,崇德前殿。少帝刘辩身着朝服,却在御座上瑟瑟发抖。殿下武士按剑而立,甲叶摩擦声在空旷大殿里格外刺耳。董卓按剑上殿,紫色官服拖在青砖上,发出“沙沙“声响。

“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以服人。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统。“董卓声如破锣,目光扫过群臣,“有不从者,斩!“

尚书丁管挺身而出,指着董卓骂道:“汝是何人,敢出此狂言!天子乃先帝嫡子,并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董卓怒喝左右,武士将丁管推出殿外,不多时,侍从捧上首级。满朝文武尽皆股栗,司徒王允颤声道:“董公之言,甚合天意,我等敢不从命?“

于是董卓扶陈留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改元永汉,废少帝为弘农王。数日后,董卓遣郎中令李儒鸩杀弘农王及何太后,洛阳城的夜色里,常有无名冤魂的哭嚎随风飘散。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酸枣盟军大营

正月的酸枣,寒风吹透营帐。袁绍身着红袍,坐在主位上,盟主印信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十八路诸侯的旗帜在营外猎猎作响,曹操、孙坚、袁术等俱在列,刘备三兄弟随公孙瓒军前来,位列末席。

“董卓欺天罔地,废立社稷,我等奉天子密诏,兴兵讨贼!“袁绍拔出佩剑,划破指尖,“有不遵盟主号令者,军法从事!“诸侯依次歃血,盟誓声震原野。

二月,盟军分路进军。河内太守王匡率军至河阳津,被董卓部将徐荣击败,损失惨重。董卓见盟军势大,遂劫持献帝迁都长安,临行前纵火焚烧洛阳宫室,发掘先帝陵墓,搜罗珍宝。洛阳城方圆二百里内,尽成焦土。

汜水关前,董卓部将华雄引兵五万驻守。盟军先锋孙坚被华雄夜袭,折了大将祖茂。次日华雄挑战,连斩俞涉、潘凤二将。袁绍叹道:“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帐下突然转出关羽,按剑道:“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袁术见他是马弓手,怒喝道:“汝欺我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忙拦住,温了杯热酒递与关羽:“将军且饮此杯,以壮行色。“

关羽提刀出帐,只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未及片时,鸾铃响处,马到中军,关羽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诸侯尽皆骇然,刘备三兄弟自此名动诸侯。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长安未央宫

迁都长安已近两年,董卓在郿坞囤积的粮食可支三十年,金珠宝贝不计其数。他自封太师,乘车出入皆用天子仪仗,冕旒十二旒,车驾六马。一日,他在郿坞大宴群臣,命武士将数百降卒当场割舌、断手足、挖眼、煮杀,座中宾客吓得筷子都拿不住,董卓却谈笑自若。

司徒王允见董卓暴虐日甚,忧心如焚。他府中有歌伎貂蝉,色艺双绝。王允设下连环计,先将貂蝉许配吕布,再送与董卓为妾。吕布本是董卓义子,骁勇善战,号为“飞将“,却因貂蝉与董卓反目。

四月二十三日,献帝在未央宫大会群臣。董卓乘车入宫,行至北掖门,李肃率甲士冲出,持戟刺向董卓。董卓衣内穿有软甲,戟伤其臂,坠于车下,大呼:“吾儿奉先何在?“吕布从车后转出,高声道:“有诏讨贼!“一戟直刺董卓咽喉。武士蜂拥而上,将董卓剁为肉泥。长安百姓闻讯,欢呼雀跃,以珠宝换酒肉相庆,街道上酒水肉屑遍地皆是。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至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下邳白门楼

吕布诛杀董卓后,遭李傕、郭汜反攻,败走关东。他先投袁绍,后投张杨,建安三年,趁刘备与袁术交战之际,偷袭徐州,自领徐州牧。刘备走投无路,投奔曹操。

曹操亲率大军征讨吕布,将下邳城团团围住。吕布仗着城高池深,每日与妻妾饮酒作乐,不听陈宫良策。数月后,城中粮尽,军心涣散。部将侯成、宋宪、魏续缚了陈宫,开城投降。吕布被擒至白门楼。

曹操坐在门楼上,吕布被绳索捆作一团,跪在阶下。“明公何瘦我如此?“吕布叫道,“缚太急,乞缓之!“曹操笑道:“缚虎不得不急。“吕布又道:“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曹操沉吟不决,转头问刘备:“玄德意下如何?“

刘备想起吕布夺徐州之恨,缓缓道:“明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吕布怒视刘备:“是儿最无信者!“曹操遂命将吕布绞死,然后枭首。白门楼的晚风里,回荡着吕布临死前的怒吼,也吹散了这位“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枭雄一生。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战场

袁绍自恃地广兵强,率七十万大军直逼官渡。曹操兵少粮缺,坚守官渡数月,将士疲惫,粮草将尽。曹操几乎要退兵,荀彧来信劝道:“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

十月,袁绍谋士许攸因家人被审配收捕,连夜投奔曹操。曹操闻许攸至,不及穿鞋,赤脚出帐迎接,抚掌笑道:“子远来,吾事济矣!“许攸献策:“袁绍军粮皆屯于乌巢,守将淳于琼嗜酒无备,若以轻兵袭之,焚其粮草,不出三日,袁军自溃。“

曹操留曹洪、荀攸守营,亲率五千步骑,人衔枚,马缚口,冒用袁军旗号,星夜奔袭乌巢。四更时分,曹军突至乌巢,四面放火,袁军粮草顿时烈焰冲天。淳于琼醉卧中惊醒,被曹军斩杀。

袁绍闻乌巢被烧,命张郃、高览率重兵攻打曹营,却中了曹洪的埋伏。袁军将士听闻粮草已尽,顿时军心大乱,四散奔逃。曹操挥军追击,斩获七八万级,袁绍仅带八百骑逃回河北。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建安十三年(208年),长江赤壁

曹操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举州投降。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击败,退往夏口,与孙权联合。孙权命周瑜为大都督,率三万吴军,与刘备军会合,在长江赤壁一带抵御曹军。

曹军多是北方士卒,不习水战,便将战船用铁链首尾连接。周瑜部将黄盖献策:“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曹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于是黄盖率数十艘蒙冲斗舰,装满易燃物,假意投降。

当日东南风大作,黄盖战船接近曹军水寨时,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如箭发,瞬间引燃曹军战船。火势延及岸上营寨,曹军大乱,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周瑜率吴军趁势出击,刘备军也从陆路配合,曹军大败。曹操率残军经华容道退回北方,从此无力南征,天下三分的格局初步形成。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麦城小径

关羽镇守荆州多年,于建安二十四年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吓得欲迁都以避其锋芒,司马懿献计联合孙权夹击关羽。

孙权命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他派人向刘封、孟达求救,二人因与关羽有隙,拒不发兵。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突围,行至临沮,中了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父子二人皆被擒。

孙权劝降关羽,关羽怒目而视:“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共匡扶汉室,岂肯降汝吴狗!“孙权无奈,遂斩关羽及子关平于临沮。消息传到成都,刘备恸哭不已,誓要为关羽报仇。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洛阳铜雀台

曹操自赤壁战败后,雄图未改,陆续击败马超、韩遂,平定凉州,又收降张鲁,占据汉中。他进位魏王,加九锡,权势日盛。但多年征战,加上头风病反复发作,身体早已不堪重负。

这年正月,曹操回到洛阳,病情急剧恶化。他躺在铜雀台的卧榻上,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对侍妾们说:“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他又召来曹丕,嘱咐道:“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然能用之,汝深慎之!“三月,曹操病情加重,临终前叹道:“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曹操病逝于洛阳,时年六十六岁。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章武元年(221年),成都武担山

刘备在成都听闻曹丕篡汉,于章武元年四月,在武担山设坛祭天,即皇帝位,国号汉,史称蜀汉。他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大封群臣。称帝后不久,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大臣的劝谏,亲率大军伐吴,为关羽报仇。

章武二年(222年),蜀军在夷陵被吴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而归。刘备退至白帝城,一病不起。章武三年(223年)春,刘备召诸葛亮到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他:“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泣拜道:“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当月,刘备病逝,时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

建兴十二年(234年),五丈原军营

诸葛亮自刘备死后,辅佐刘禅,南平孟获,六出祁山,一心北伐。建兴十二年春,他率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于渭水之南。

诸葛亮见司马懿坚守不出,便分兵屯田,作长久之计。他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服饰,欲激他出战,司马懿却含笑受之,反而问使者诸葛亮的饮食起居。使者说:“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过数升。“司马懿对部将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八月,诸葛亮病情加重,他强撑病体登上军帐,望着北方的渭水,长叹道:“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他召来杨仪、姜维,交代后事,命杨仪率大军退回汉中,姜维断后。当晚,诸葛亮在军帐中病逝,时年五十四岁。蜀军秘不发丧,整军而退。司马懿率军追击,见蜀军军容严整,疑有埋伏,不敢再追,时人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咸熙二年(265年)至太康元年(280年),天下一统

诸葛亮死后,蜀汉逐渐衰落。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刘禅开城投降,蜀汉灭亡。

早在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政权。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魏帝形同傀儡。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魏帝曹奂禅位,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

西晋建立后,准备伐吴。吴主孙皓暴虐无道,民心尽失。太康元年(280年),晋军分六路伐吴,王濬率楼船水师自巴蜀顺流而下,直抵建业。孙皓见大势已去,率文武百官向晋军投降。自此,自黄巾之乱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局面终结,天下复归一统。

洛阳的宫城里,晋武帝司马炎接受百官朝贺,钟鼓齐鸣。殿外的阳光洒在青砖上,映照着王朝新的开始,只是没人知道,这短暂的统一之后,又将是怎样的烽烟岁月。而那些在汉末乱世中叱咤风云的人物,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孙权……他们的故事,早已化作史书里的墨迹,在时光中静静流淌,成为后人永远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