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罗氏对谢漱的轻蔑太过明显,连在自己儿子面前都不假以掩饰。

上下打量谢漱一番,罗氏才开口:“大姑娘的病可好了?这大清早的还有些凉,还是在院子里待着比较好。再有个三长两短,外人又要说我这个当婶娘刻薄了你去。要是想吃什么,跟厨房说,你吃那两口的东西我们家还是供得起的。别吵得人尽皆知,丢了谢家的脸。别忘了你也姓谢,闹出去人家可不分是谁,是长是幼,是主是仆。”

谢漱没有说话,嘴角还是微微笑着。

见谢漱与以前唯唯诺诺、不敢反抗,罗氏再次变本加厉:“再者,你孝期还有几天呢,就开始进食荤腥。要是赵家因着这些风言风语对你名声有所怀疑退了这门婚事,到时可别说婶娘没教你这些。你爹娘去得早,这几年也没人教你这些。婶娘好歹也是长辈,才好心提醒你一二的。”

罗氏昨天没有见到谢漱,自然以为不过是谢漱一时兴起的一口气而已。经过一夜,谢漱的气焰就消失了。才敢当着儿子与下人的面说得这么不留情面,想要杀杀谢漱的威风。

谢济没想到平时对自己和颜悦色、慈爱关切的罗氏这么不给谢漱情面,出口打断她:“儿子见过娘亲。”

罗氏转向谢济的眼神立刻又温柔:“我跟老夫人说过你不必起这么早,昨夜读书又晚了吧。读书要紧,身体更要紧,你可是我们谢府的未来啊。今早的牛乳是刚送来的,可新鲜呢。给你和阿清都留了,记得请完安早点回去喝。”

拳拳之心,字字尤见。

风才那番话,暗讽意味真的只差没有明着面骂谢漱有娘生没爹养。

谢漱扣紧了掌心、深呼吸几口才忍住心中的不平,此时绝对不是针锋相对的时候。撕破脸、闹开了反而是自己不尊重长辈。

这个时候若是她再露出一线胆怯,她又要关进小院里,然后生日未卜。

谢漱脸上露出虚假而出不失得体的笑:“婶娘教训得是,是侄女冲动了。至于婶娘有没有刻薄侄女,公道自在人心,出何必在乎别人唇舌。婶娘对侄女有多好,谢家上上下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传出去,必定是婶娘的贤良美名。”

罗氏呆住,她没想到谢漱居然敢回击。

谢漱停了停,继续回她:“至于因着一碗蛋羹那赵家就觉得侄女品性不端,这赵家不嫁也罢。好歹赵家也是整个赵郡的名门望族,竟然容不下一个体弱女子活命的一碗蛋羹。传出去,即使赵家儿郎再优秀,估计也没人敢把女儿嫁进去,毕竟活得连个奴仆都不如呢。连碗蛋羹都要斤斤计较之家,怕也是内中空空,风光不长久。赵家,也不过如此。”

说到最后一句,谢漱甚至带了一丝丝轻蔑。

因为罗氏可是看重赵家的,巴不得把女儿嫁进去呢。

这下惊讶的是谢济,他没想到一向怯弱的姐姐口齿居然如此伶俐大胆,敢正对娘的挑衅。

罗氏也没曾想谢漱敢当面反驳反讽她,原来平静得意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谢济生怕她们在春晖堂门前闹开不好看:“娘,姐姐,我们去给祖母请安吧。”

罗氏摔了一下衣袖,顺手扯上谢济,斜眼瞪了谢漱一眼气鼓鼓地第一个跨进门槛。

谢漱心中暗自得意,看来罗氏被气得够呛。

双荷被刚才这一幕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生怕二夫人再做些出格的动作。

姑娘体弱,她又是下人。

大概因为有二公子在场,二夫人也不敢太过分,有惊无险。

双荷瞧着罗氏与二公子都进了内堂:“老夫人好像起了,大姑娘,我们也进去吧。”

谢漱有些胜利者的得意,原来打嘴仗也能使人浑身痛快。

原来卑微真的能使人抑郁,要是没心没肺想说就说使人开心。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古人诚不欺我也!

想来以前谢漱体弱多病也有平时多思多虑的缘故,只要放开面子,没脸没皮也能过是舒心。

心情一好,自然身体就好。

到了廊下,周婆婆立在门口。里面有人声,估计是婆媳俩正在说话。

谢漱十分恭敬:“烦请周婆婆给祖母传个话,就是孙女来给她老人家请安了。”

周婆婆笑得很是和蔼:“大姑娘真是孝顺。不是说你身子不好不必日日过来请字嘛。”

谢漱道:“孝顺父母是本分,孝顺祖母亦是本分。以前身子不好耽误许多,现在身子好一些自然要尽孝的。”

周婆婆含笑点头:“大姑娘请稍等。容奴婢禀报。”

双荷不满,嘀咕:“刚才二夫人与二公子分明径直进去,却把大姑娘拦在外面。这分明就是内外亲疏有别。”

谢漱不以为意,本来就不是亲祖母。对自己亲是情分,不亲也正常。

这么一想,谢漱觉得也没那么在意这些细枝末节。

周婆婆进去好一会才出来:“老夫人请大姑娘进去吧。”

“孙女见过祖母!”谢漱乖巧地堪堪行礼。

老夫人今日换了一件素净的寿字长袍,整个人也精神许多。

罗氏盯着谢漱,一脸得意,看来刚才没少在老夫人面前告状。

谢漱也回以微笑,好像刚才不快并没有发生。

老夫人神色淡淡道:“你身子不好,不是说不用来请安吗?以后弱是身上不痛快,就不必大老远来了,好好养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谢漱温婉:“身子不动弹才会更不好,多走动反而更健康。再说祖母这里有佛主保佑,佛光照耀。所以孙女才更应该多来沾沾佛主的光,身体才会更好。昨天孙女来一次,今天就感觉好多了。这肯定是祖母的诚心打动了佛主,让佛主保佑的孙女。所以呀,孙女就应该多来尽尽孝,这样佛主才会保佑孙女。”

双荷在一旁听得咋舌,大姑娘什么时候又会拍人马屁的功夫。

老夫人信佛,但大老爷与大夫人却是笃定是怪力乱神,向来都是不信佛,而信道。因此大姑娘也跟着不信的,所以刚才那番话分明就是口是心非,却也说得真情实意。

说得太完美,在场人面容都有些微动。

老夫人抬起低沉的眼皮看了她一眼:“那也要量力而为。”

谢漱再次屈膝行礼:“多谢祖母体恤孙女。孙女看到二弟起这么早,读书又用功,还有孝心,婶娘真是好福气。如果阿漱的爹娘在,肯定也会艳羡二婶的儿女双全的。二弟聪慧、三妹乖巧、四弟可爱,真是羡煞旁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