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市场营销:理论、环境与策略
- 张言彩等编著
- 1757字
- 2024-05-17 17:27:41
前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商品、技术、服务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流动,“中国制造”已经深深地嵌入全球供应网络中。与此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从早期的国际贸易到“绿地投资”、直接对外投资,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日渐加快,涌现出华为、小米、大疆、海尔等优秀企业,其商品研发、销售和服务遍布全球。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紧要关口。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巨大冲击。“大变局”中创新要素的比拼前所未有,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以及量子科技等蓬勃发展,将深度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变局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加之国际范围内的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这样一种格局和态势,我国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昂首阔步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国际市场动荡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跨国企业需要大量具备国际市场营销技能的人才,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国际市场营销人才需要建立国际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体系,了解当前国际市场挑战,熟悉海外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和习惯,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顺应全球贸易发展的潮流,形成满足国际市场的创新能力。本书就是为顺应时代发展,满足跨国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培养时代需求的人才而编写的教材。
纵观国内教材可谓林林总总,很多教材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如国外的权威教材、国家规划教材,不少教材内容更新较快,版面设计新颖。但对照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与要求,多数教材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内容丰富而可读性不够,国外案例有余而本土化实例不足,知识灌输有余而课程思政有限。有些教材内容学术味过重,或直接照搬国外教材,不符合中国学生的思维逻辑习惯,可读性一般,有些让学生难以理解、食而不化。本次修订,在201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一版的基础上,力求克服以上不足,保持原有的风格,并强化以下特色:一是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将育人放在首位,将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教材内容。挖掘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有机地融入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素养、社会责任、营销伦理道德等内容。每一章的开头部分设置了与本章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古代或者近现代诗词典故,揭示我国对现当代营销思想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二是充分体现学科发展与应用实践的新趋势。正视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国际市场营销发展的全新形态,吸收学科发展的前沿成就,尤其是新的国际商务模式、零售模式、社交媒体、移动营销和其他新型沟通技术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方法,更新了原有教材的案例,尤其注重选用国内企业新近的成功案例,挖掘它们的营销创新成果。三是充分体现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新需求。注重“互联网+”背景下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强化数字技术与国际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国际营销环境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融合。四是充分体现现代教学的新特点。我们对教材的整体内容、案例、课后训练等进行了研讨,包括文字表述,力求通俗易懂、简洁生动、逻辑清晰、发人深省,并充满趣味、可读性,并设置了“引导案例”“营销聚焦”“知识应用”“案例讨论”等相关专栏,每章的知识应用有多道练习题,补充了两套考试样卷供教师参考(教辅资料)。五是兼顾双语教学需要。每一章章后附有中英文名词术语,方便教师面向大中专院校学生开展教学。
本书从计划出版到最后成稿近一年时间,经过多轮商讨,几经修改完善,集中了全体编写人员的智慧和心血。本书由张言彩、许晓晴、鲍恩波编写,全书由张言彩统稿。编写的人员及分工为:张言彩(第1、5、6章)、许晓晴(第2、3、4、12章及1~6章练习题)、鲍恩波(第7、8、9、10、11章及7~12章练习题,以及PPT制作)。
本书的编写还借鉴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除注明出处的部分外,限于篇幅未能一一列出,对此,向众多学者和师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谨向关心和支持本书编写和出版的各界同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张言彩
2023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