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赋能式培训:从业务场景到培训课堂
- 谢冬
- 1921字
- 2025-02-17 13:58:44
推荐序二 “引爆”课堂:做有趣、有料、有效的培训
由于工作关系,我每月都会收到大量来自公司助教团队的培训现场照片。谢冬老师作为公司的核心讲师之一,她授课的现场照片总是让我印象深刻。无论她为哪个行业、哪个企业授课,照片现场的课堂气氛都元气满满、异常活跃:一是体现在培训现场的可视化成果上,琳琅满目的挂图、海报,还有学员的各种文字输出,都非常丰富生动;二是体现在学员的状态上,每个人都脸上有光,甚至有客户反映,某某同事平时对培训根本不感兴趣,但在谢冬老师的课堂上感觉被“点燃”了,活力十足。如果只是一两次培训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个案来看待,但如果是多次出现这种现象,那就值得好好研究一下谢冬老师及她授课背后的东西了。
直到两年前的一天早晨,谢冬老师神采飞扬地出现在公司会议室,她从包里掏出了一摞卡片,有120多张,仔细一看,每张卡片上记录了一个教学活动,里面描述了该教学活动能解决的问题、活动的设计流程及操作步骤。原来谢冬老师“引爆”课堂的秘密武器在这儿。经过公司研发部精选打磨后,卡片很快装订成册推广上市,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谢冬老师又为每个活动撰写了应用场景及实践案例,并指出了活动背后的底层逻辑和理论支持,让每个教学活动都生动具体,使用者更容易理解和上手。
尽管培训市场上针对教学设计的课题研究并不少,在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学习了同类课程之后,我依然认为谢冬老师在教学设计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值得被关注和学习。谢冬老师以“赋能盟主”的称号进行讲师品牌定位,这也是对自身的一种鞭策,体现了她对业务不断精进的态度。
谢冬老师在教学设计领域的实践成果,体现出以下三大特性。
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如果把学习当作一段旅程,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员,带领他们游历各路风景,并发生认知甚至行为的改变,同时在企业培训中,还要产生绩效影响,就需要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深度研究,分析他们是如何处理和吸收信息并进行有效转化的。学员首先需要通过五感感知外部信息,并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过滤掉无用信息,让有用信息进入短期记忆系统,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对信息进行处理、分类、删除或存储,当大脑认为短期记忆中的信息有储存的必要时,那么这些信息会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有效检索。本书以输入——转化——输出——实施四个教学环节,把学习过程的底层逻辑做了简洁明了的呈现,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活动设计的丰富性。教学活动设计不能看作一次简单的游戏或小组讨论,设计背后隐藏着大量的脑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我有幸参与过谢冬老师的一次培训,对在她引导学员思考类似于挑战和机遇的话题上,体会非常深刻。一般讲师的做法是直接抛出“目前存在的挑战是什么”“目前的机遇是什么”等常规问题,让学员分组讨论即可。但是谢冬老师在问题设计上运用“逆向思维”,提出“如何能够快速把这件事情搞垮”“如何能够快速跨越这个障碍”,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设计,把大家探讨的欲望一下子激发出来了,也打破了学员的固有思维,发现了无限可能。
在谢冬老师的家里,有一个我认为像哆啦A梦的衣兜一样的百宝箱,在需要的教学时刻,她总会掏出让你惊喜的小物件,例如一个绿色的小马玩偶、一大串金链子,这些道具出现在谢冬老师的培训现场,既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度,又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还能够激发学员的参与意识和灵感。难能可贵的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谢冬老师又会设计出怎样的一种教学形式,让你觉得似曾相识,但是又有迭代和创新,让你永远对她的课堂保持期待和新鲜感。
培训效果的显著性。本书立足于从业务场景到培训课堂,并向课堂前后做延展,以项目思维做课堂培训,让培训效果最大化。熟悉美国罗伊·波洛克博士的著作《将培训转化为商业结果:学习发展项目的6D法则》的读者,能够在本书中看到很多相通的理念。谢冬老师的很多教学活动设计,功效已经不只体现在课堂上,还渗透到培训前如何界定业务收益、聚焦业务痛点、确定培训目标中,并且巧妙地用一个“两张便笺”的活动,让学员愿意为高目标而付出努力和承诺;通过“迷你磨课坊”这样的教学活动,推动培训后的学习转化,重新定义培训成效,延长培训终点线。这些思维的建立,类似于把每次的课堂培训当作一次迷你版的6D小项目去设计,因此,在谢冬老师的培训课后,经常会看到学员在企业落地转化的资讯,甚至形成“话题级”的现象。也正是这种以终为始、以培训促进商业结果的教学设计理念,才使得教学活动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课堂有趣、有料、有效,这本书提供的教学活动和案例,会给你一个很好的抓手,你可以随机从任意一页读起,它都能为你展现一个活生生的培训课堂。打开门,走进去,身临其中。
兰子君
中培育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