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投资人
吕不韦的故事

个人档案
姓名:吕不韦
出生地: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
出生日期:不详
去世日期:前235年
享年:不详(饮鸩(zhèn)自杀)
身份
大商人
秦国相国
主要成就
《吕氏春秋》总编
能力五项数值

失魂落魄的子楚听说有位商人拜访,不由得满腹狐疑:谁不知道,他只是个客居赵国、可能再也回不去秦国的普通质子,怎么还会有人主动登门?子楚仔细端详,进来的这个人满脸透着生意人特有的精明,说:“我能光大您的门庭!”子楚不信,笑着回答:“你还是先想办法光大自己的门庭,再来关照我吧!”那人摇了摇头:“不,不,要等到您的门庭光大之后,我的门庭才能光大。”对方究竟是谁?为什么对子楚有这么大的兴趣?
奇货可居
吕不韦是卫国人,早年在各地奔波,靠着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方法,积累起丰厚的家产,成为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州)一带赫赫有名的大商人。
但是,商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低,多少都有些被人看不起。吕不韦忍不住在心里琢磨:怎样才能改变这一身份,跻身上流社会。

铜错金龙纹镜 战国
远古时代,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之后,又用铜盆盛水来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所以说盛水的铜盆就是最早的镜子。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又开始了制作铜镜的历史。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同时它又是精美的工艺品。铜镜制作精良,造型美观,纹饰华丽,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有一次,吕不韦去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做生意,见到了被秦国送来当人质的子楚。子楚是秦昭襄王庶出的孙子,父亲安国君在原来的太子去世以后成为储君。父亲当了诸君,子楚的地位却没有随之提升——子楚在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里排行居中,母亲夏姬也不受宠,安国君对这个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关爱。也正是因为这样,子楚才会被安排去赵国当人质。子楚在赵国的这些年里,秦国丝毫没有顾及人质的安危,多次出兵攻打赵国。相应的,赵国也没有对子楚以礼相待。长期受到冷落的子楚生活困窘,整天提心吊胆,完全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
在别人眼里,子楚是秦国的一颗弃子。吕不韦却从子楚身上嗅到了商机,他断定:“子楚是一件十分稀罕的物品,只要抢先收藏起来,再等到合适的时机,就一定可以卖出高价!”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不就是他最擅长的事吗?
于是,吕不韦主动与子楚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谈。吕不韦给子楚分析:“眼下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将来一定能够顺利继位。我听说安国君最宠爱华阳夫人,可华阳夫人没有自己的孩子,将来选立太子的时候,安国君一定会征求她的意见,这就是您翻身的机会。我虽然不太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您去秦国游说,想办法让您成为秦国的太子。”
子楚激动地朝吕不韦叩头行礼,郑重承诺说:“假如真有这么一天,我愿意与您共享富贵!”
金钱开路
吕不韦先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他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的费用,以便为子楚博取贤明的好名声。接着吕不韦又用五百金购买各种奇珍异宝,自己带着去秦国打点关系。
吕不韦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结识了华阳夫人,还在华阳夫人面前装作无意间提起,远在赵国的子楚是如何聪明贤能,声名远播,所结交的宾客遍及天下。吕不韦还感慨道:“子楚对您十分敬重,每次想起父亲和夫人,都忍不住哭泣,痛恨自己不能陪在你们身边尽孝。”华阳夫人听后非常高兴。
有了这一层感情基础,吕不韦又趁热打铁,让华阳夫人的姐姐出面劝说华阳夫人:“我听说用美色侍奉别人的人,一旦年老色衰,宠爱就会随之减少,到那时,您在安国君心中的地位就危险了。您现在受宠,不代表以后能一直保持。不如在安国君的儿子中选择一个有才能而且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这样一来,您不但在安国君在世的时候不会失宠,而且安国君死后,下一任国君都是您一手扶植的,您的地位自然稳如泰山啊。您看,子楚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吗?”华阳夫人表示认同,就在与安国君交谈时推荐子楚。华阳夫人哭着说:“子楚非常有才能,我希望您能立他为继承人,这样我将来也能有个依靠。”安国君答应了,和华阳夫人刻下玉符,立子楚为继承人。

青铜嵌绿松石带钩 战国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们腰带上的挂钩。带钩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通过它所用的材质、制作精细程度、造型纹饰以及大小,可以判断出它主人的身份。
安国君和华阳夫人都送了好多礼物给子楚,并请吕不韦当子楚的老师,因此子楚在赵国一下子变得受人重视起来,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而吕不韦也从商人身份摇身一变成了子楚的老师,只要子楚将来回到秦国,他踏入政坛就将变得顺理成章。
投资成功
吕不韦有一个小妾,人长得漂亮又善于跳舞,很快就怀了孩子。有一次,子楚来吕不韦家拜访,见到这名女子后非常喜欢,当场请求吕不韦将她送给自己。对于这种夺人所爱的行为,吕不韦有点生气,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在子楚身上投资了那么多,取得回报之前,再多送一个美女又有什么关系呢?吕不韦索性将女子献给了子楚。
这名女子也故意隐瞒了自己怀孕的情况。几个月后,她生下儿子,子楚立她为夫人,为孩子取名为政。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秦国派出大将王龁(hé)围攻邯郸。赵国情急之下打算杀了子楚泄愤。子楚得到消息以后心急如焚,立刻找吕不韦商量对策。
吕不韦拿出六百金,送给负责把守城门的官吏,子楚因此得以脱身,返回了阔别多年的秦国。但由于形势危急,子楚没有带走夫人和儿子。
公元前250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继位为王,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这时赵国才将子楚的夫人和儿子送回秦国。
安国君在位仅仅一年就去世了,子楚继承王位,即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子楚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以河南洛阳一带的十万户作为吕不韦的食邑(古代卿大夫、士可以从诸侯那里获得一块土地作为封赐,以统治人口、征收赋税、养活自己,称食邑或采邑、封地)。

“五年相邦吕不韦”戈 战国
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冷兵器,它具有击刺、勾啄等多种功能。这件戈的正面刻有铭文:“五年,相邦吕不韦造。诏事图、丞蕺、工寅。”“五年”应指秦王政五年(前242),“相邦”即“相国”。铭文中的“图”为地名。“丞蕺、工寅”为督造官员与工匠。
至此,商人吕不韦借助对子楚的投资计划,完成了自己从商人到政客的华丽转身。
一字千金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礼贤下士,招揽三千多名门客。
吕不韦觉得,秦国如此强大,要是在文化上不如别人,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于是,他也招揽文人学士,要求这些人将他们的所见所闻和观点主张汇总起来,形成一部二十多万字的著作。
吕不韦骄傲地认为,这部书囊括了古往今来天地万物的诸多道理,所以把它命名为《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人将《吕氏春秋》的全文悬挂在咸阳城的城门上,告诉往来的游士宾客,只要有人能够增加或删减其中的任何一个字,就给予他一千金的奖励。

明刻本《吕氏春秋》书影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吕不韦组织自己的门客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饮鸩自杀
子楚即位三年后死去,太子嬴政被立为王。嬴政继续尊吕不韦为相国,还亲切地称他为“仲父”。嬴政继位后,母亲赵姬被立为太后,但她仍耐不住寂寞,常和吕不韦在一起重温旧情。

精明的吕不韦当然清楚,充当太后的情人风险太大,秦王不懂事的时候,还可以瞒天过海,等秦王渐渐长大,一不小心就会身败名裂。吕不韦觉得必须想个办法尽早脱身!
为了避免惹恼太后,吕不韦采用偷梁换柱的办法,为太后找到一个名叫嫪毐(làoǎi)的新情人。没想到,嫪毐仗着太后的喜爱,越来越嚣张跋扈,甚至密谋让自己和太后生下的儿子接替秦王的王位。事情败露后,嫪毐被诛杀,推荐人吕不韦也受到了牵连。
念在吕不韦侍奉先王子楚的功劳,加上许多官员为他求情,秦王起初只是免去吕不韦的相国职务,命令吕不韦回封地。过了一年多,秦王发现其他诸侯国派去问候吕不韦的使者依旧络绎不绝,他担心吕不韦做出背叛秦国的事情,于是写信质问吕不韦:“你对秦国有多大功劳?秦国给你食邑十万户的封赏!你跟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竟敢号称仲父!如此胆大妄为,你带着全家去蜀地好好反省反省吧!”
吕不韦觉得人与人之间一旦出现隔阂,彼此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疏远。秦王对自己的怀疑并不会因为自己远去蜀地而终止,他害怕自己日后被杀,于是就喝下毒酒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