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南方前线传来的消息
- 我,陈友谅,大定乾坤!
- 决战乾坤
- 2802字
- 2024-01-10 23:27:17
起初,信件中只是介绍了当今天下的形势,顺便告知了附近元军的兵力部署,并讲出了汉军高层对答失八都鲁父子的见解,以及一些应对方案。
看到这里,郭天叙喜上眉梢。
他发现,这些消息与脑海中的报告,有重合的部分,随即开口夸赞道:“父亲,这汉王真地道啊!这些消息都能打听出来。有部分与我们打探到的消息相同,估计这些都是真的!”
然而,就在二人满怀欣喜,继续向下看的时候,郭子兴忽然变了脸色。
身旁的郭天叙,他的脸也随之拧成了麻花。他指着信中的内容,向着老爹抱怨道:“爹!我就说这重八不是什么好人,你看!”
说着,他指向了信件中的那千古名句‘守城备他盗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
“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又怎能是忠肝义胆之辈?拿别人当挡箭牌,这是人干的事儿吗?听算命先生说,这重八有反骨,绝不会心甘情愿地久居人下!咱不怕明的,就怕被暗地里捅...”
话音未落,只听那郭子兴沉声哀叹着,放下了手中的信件,失神道:“答失八都鲁之子,孛罗帖木儿率大军来袭,趁夜攻城。滁州丢了,和州也没打下来。重八丢掉了大队人马,只剩下几百骑兵。在嘉山附近修整...”
听此,郭天叙大惊失色,颤抖着举起右手,难以置信道:“什么!?”
郭子兴的地盘并不大,手下的人马也不算多,这下又丢了滁州。可谓被敌人直接斩断一臂!
原本郭子兴打算去截杀孙德崖,报曾经羞辱之仇。可若是他因为怒气,与孙德崖的部队拼个你死我活...
最后不论输赢,只要有孛罗帖木儿在,恐怕他都活不了多久。
因为这孛罗帖木儿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论起带兵打仗排兵布阵,郭子兴等人绝不是他的对手。此人狠辣恶毒,落到了他的手里,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况且,这信中还写着,这孛罗帖木儿已经率领大军,从滁州出发,准备一举攻下濠州城。
郭子兴自己的部队刚刚修整完毕,开拔也需要时间。等他收拾好辎重,带领部队前去埋伏孙德崖的时候,恐怕会直接撞上孛罗帖木儿。
就他手底下这几万人,有一多半还都是新兵。遇上这尊瘟神,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他连忙喊来了传令兵,下令道:“来人!传令,让部队继续休整!”
“是!”
望着传令兵的背影,郭天叙满脸不解道:“父帅,难道你不打算报仇了吗?”
郭子兴面露难色,略感惋惜地讲道:“恐怕来不及了。等我们赶到,估计那孙德崖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这是何意啊?父亲?”郭天叙越听越糊涂。
只言片语难以说清,郭子兴索性将手中的信件,直接递给了儿子:“你自己看吧,孛罗帖木儿已经率军出发。等他与孙德崖部队遇上的时候,你觉得谁能赢?”
“这...”
听到‘孛罗帖木儿’这名字,郭天叙只觉得头皮发麻!
前一阵子,探子传来消息,说这厮与他那父亲,一同带领部队,只是一个照面,就把张士诚摁回了高邮。
对付这种猛人,得刘福通带队上阵。让他郭天叙来,恐怕连给孛罗帖木儿塞牙缝都不够。
想到这里,郭天叙被吓出一身冷汗:“父亲,咱们得好好谢谢汉王!如果没有他,恐怕我们出发之后,会直接在路上撞见孛罗帖木儿!届时,咱们会死无葬身之地啊!”
说着,郭天叙继续向下阅读信件,待他看到最后的时候,后怕一扫而空,不禁大喜道:“父帅!快看这最后!”
“汉王说了,他知晓父帅您早年散尽家财,结交各路豪杰,并投身反元大业,这些年来为苍生着想,实乃天下之幸。”
“将以上这些事情告诉我们,是因为他不愿意看到一名起义英雄就此葬身荒野,也希望我们能擦亮眼睛识人用人。”
“他还说,为了保存反抗军的总体实力,如果答失八都鲁父子率重兵来犯,他愿意无偿提供庇护!等汉军斩杀脱脱后,就会挥师北上,将这二人剿灭!”
听着信件里的内容,郭子兴不由得拍手庆贺起来:“格局,这就是格局!看来这汉王真的是为天下考虑。此人胸怀大志,绝不会到此为止!”
“而且听这信里的口气,好像汉军击败脱脱并不是什么难事儿,只是时间的问题...”
二人交谈之际,一名传令兵带着消息,从外面急匆匆地跑了进来,禀报道:“郭大帅,南方前线传来消息了!”
“快说!”
郭子兴父子本就对这个势力最大的反抗军颇为敬佩。加上这汉王又派人如此贴心地提醒了自己,救了大家的命,所以父子二人对汉王的敬仰又多了三分。
现在,有了汉军与元军的交战消息,他当然要听听!而且看那传令兵兴奋的表情,估计绝不是什么坏事儿!
“大帅!南方前线的探子来报,脱脱为了阻止汉军水师进入鄱阳湖、防止他们加入正面战场,他派出了江西右丞火你赤,带领十五万水军前去阻截!”
“双方在蔪春附近的长江水域遭遇!血战数日!最后,汉军水师主将赵普胜,带领部队,仅以少量的损失,便大败元军,一举击溃元庭水师主力!”
“最后,火你赤带领八万残军落荒而逃!”
此话一出,郭子兴父子二人几乎同时喊道:“打得好!”
自从至正十四年年中开始,各地义军的发展停滞不前,鲜有战果。刘福通也在元庭的围剿下,难以打出漂亮的胜仗。
反倒是南边,汉军捷报频传!
有人算过了,好像从陈友谅起义开始,就没打过什么败仗,而且势力一直都在扩大,最后成了今天这幅样子。
听着这振奋人心的消息,郭天叙的心里,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爹,汉王深明大义,麾下精兵如海,猛将如云!要不咱投奔汉王得了!趁着汉王与敌军血战之际,咱们早点带兵加入!虽说谈不上雪中送炭,但也比之后锦上添花强!”
听此,郭子兴在这一瞬间,好像释然了。
人总得有奔头,要有远大的目标。
自己当初起事,不仅是为了反抗暴元,还想要光宗耀祖!
现在,唾手可得的机会就在眼前,还揪着那孙德崖干嘛?
“大丈夫当能屈能伸,知耻而后勇!古有越王卧薪尝胆,也有那韩信受胯下之辱!若是为父就这么揪着过去的仇恨而不罢手,又与那有着燕雀之志的小人有何异?”
“天叙啊!让大军好好休整,明日一早,我们带上所有家当南下!”
父子二人想法一致,如此甚好!
但...还有一人没解决。
郭天叙面露难色道:“那...父亲,重八...该怎么处理?”
提起这个名字,还有刚刚从信里看到的消息,郭子兴便大失所望。心里...似乎已经做好了打算。
他给了重八今天,重八也救过他。某种程度上,算是扯平了。
而且,自打重八在滁州城内说出那般令人作呕的话之后,二人的父子情分也就到此为止了。
不如,就今日做个了断!
但他郭子兴不是落井下石之辈,不会让重八‘净身出户’。
他给重八的面子,也是给了自己的面子。
于是,他转身看向郭天叙,问道:“天叙,咱们现在还有多少人马?全部家底儿算上,有多少人?”
“不算重八留下的部队,有五万八!”
计算着手下的部队和粮草辎重,郭子兴随后下令道:“嗯,他的兵还给他。除了这些,我们再抽出八千,一半老兵一半新兵,给足粮草和辎重,交给他手下的那帮兄弟,让他们离开!”
“这重八不是日夜想着自立吗?总想着与我郭子兴共事不是长远之计,那我就成全他!让他和他的兄弟,一起去打拼吧!”
“还有,我郭某好歹是一名铁骨铮铮的汉子!就算是死,也不会做出让别人替我挡刀子这事儿!”
说完,郭子兴拿起毛笔,抽出一张信纸,将重八的那句‘守城备他盗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写在了上面,并装进了信封里。
“把这封信,跟着那群人马一同送过去吧,那重八看了,自然会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是!父帅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