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跟着曹操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引出一场千古谜案,绿伯奢灭门。很多朋友只记住了曹操灭门后的名言,以及陈宫抛弃曹操这两件事儿。其实射挺远,没有这么简单,曹操是被冤枉了的。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索一下这件事情的真相。话说曹操和陈宫二人行经三日,来到城皋,此时天色已晚,曹操以边指临深处为公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蛇,是无父结义兄弟,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吕伯奢是曹操父亲曹松的结义兄弟,就和刘、关、张三人的关系一模一样。曹操既然敢去投奔,就说明对吕伯奢是十分信任的。陈宫曰,最好,这个回答就能看出陈宫这个人不行啊。他作为一个谋士,难道不知道曹操现在是天下第一逃犯吗?他不知道曹操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逃难吗?陈宫应该阻拦才对,起码要提醒一下,老曹,这种干亲是靠不住的,毕竟吕布才刚刚杀了干爹呢。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二人至庄前下马入见伯奢,伯奢对曹操什么态度呢?吕伯蛇曰,卧闻朝廷变形魂说,捉汝甚急,汝父已必臣留去了,汝如何得知此?曹操说了前后经过,并且隆重向他介绍了陈宫,若非陈县令,已粉身碎骨矣。现在李伯奢知道曹操是个通缉犯,还知道陈公是包庇曹操的逃官,家里来了两个。叫饭驴伯奢有两个选择,一、留下他在叔叔这儿呆着,给你安排妥妥的,二,让他走,不要连累我,有多远滚多远。吕博奢会如何选呢?吕博奢向陈公致谢后说道,小侄,若非使君,曹实灭门矣,使君宽怀,安若,今晚便可下榻。草弱李伯奢选择了留下。留下有两个选择,你堡他而举报他。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堡呢?曹操是天字号第一的通缉犯,要保护它,首先就要尽可能的低调,把它藏起来,尽一切努力不让外人知道。所以保密是第一原则,一切违背保密原则的行为都是有巨大风险的。咱们再看吕伯奢怎么做的。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从乃初,李伯奢在见到曹操后,他消失了很久,他去干嘛了呢?书中没写,但是他出来之后告诉陈公,老夫家无好酒,荣往西村,孤义村来相待。曹操作为一个逃犯,来你家避难,是来喝好酒的吗?为什么要买好酒呢?买酒的时候人家得问呐,是不是家里来客人了?吕伯奢怎么说,无论怎么说都违背了保密原则,咱们姑且认为他是想好好招待客人,再看他的举动,言起轰从上驴而去,颜启就是说完立刻通,就是很着急。按照正常的交往逻辑,曹操和陈公一定要拒绝一下,而吕伯奢根本没有给曹操他们还嘴的机会。本来老曹就是通缉犯,就很紧张吕伯奢。跑得比他俩还紧张,这说不过去吧?曹操与陈公作酒,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又是一个酒字。老头走之后,居然没有一个家人来陪曹操和陈宫说话,甚至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把他俩扔在那里干坐,这好像也和吕伯奢之前热情招待相矛盾呢。难道李伯奢家里没人了吗?李伯奢的儿子还怕声吗?就在这个时候,居然还传来了磨刀之声,是个正常人都要怀疑了。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欲曰,缚而杀之,何如好死不死的让曹操听见了缚而杀之这话,曹操当即做出判断,要杀的肯定就是自己喽。事宜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窝。遂与公。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作为谋士的陈公也跟着杀人了,在杀之前,他对曹操一句提醒也没有,也压根儿没提调他之后再动手这事儿杀着杀着,他俩就发现了一个很尴尬的事情,后厨真的有一只被绑的猪。陈公立刻得出结论,孟德仙多误杀好人矣,谁判定曹操误杀好人呢?是他陈功。首先这就不要脸,好像他没杀人似的,其次,他这话站不住脚,您看曹操听到妇儿杀之之后,就立刻开始杀人,对不对?没有一丝丝的犹豫,这段时间极短,那么猪是什么时候抓好的,又是谁抓的呢?难道曹操杀人的时候?吕家人还不耽误抓猪不成吗?再说您要捉到猪也是会叫的,抓猪的时候,他要嚎的那声音可是相当的提人,没有道理,曹操能听见人说话,听不到诸侯吧?要让一切合理,只有一个可能啊。曹操听到富而杀之是在猪已经被抓好之后,猪都被抓了,为什么还要说富而杀之呢?那么真相只有一个,不止曹操等急了,吕家人也等急了。下面曹操还原出这么一个故事,老头儿回到后宅,就是和家人商量对策去了,所以时间才那么久,最后得出结论就是要抓曹操立功封万户侯,走上人生巅峰。然后老头就因买酒的名义去报官了,他又怕家人露馅,所以让他们杀猪。做饭拖住曹操,但是这个计划出了重要的纰漏,一是自己的交通工具太慢,二是官僚系统办事效率太低呀。老头走完报案手续时间太长,他等不及官府调兵遣将,自己赶紧买酒买菜回家稳住曹操。可这时间一长,曹操起疑,家人也着急呀,为啥着急呢?首先家人也害怕呀,害怕的都不敢出来见他俩。其次,猪都抓好了,到底杀不杀呢?要知道李伯杀这个家庭啊,看着也不怎么富裕,家人平时估计节约惯了,所以舍不得杀猪,就计划自己动手,刚好被曹操听见。还有了后面的惨剧,他俩杀完人之后立刻就跑,行不到二里,只见博舍鞍前玄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伯奢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曹操答,得罪之人不敢久住,吕伯奢肯定不能让曹操走啊。我已吩咐家人宰一诸相,管贤侄使君合赠一雄,请转计。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教吕伯奢曰,此来者何人?吕伯奢回头看时,好挥剑看伯奢与驴虾。陈公大惊,适才误耳,金戈为也,之前那是误会,情有可原,这次可就是故意杀人了。曹操又给他解释,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疑有朋友就说了,这不就等于曹操承认误杀了吗?不是的,这个时候曹操也拿不准,毕竟没有证据,李伯蛇也没有带来官军,他跟陈宫解释不清楚啊。而此时陈宫现在已经认准曹操杀好人了,知而故杀大不义也,他是一点没觉得自己的分析有问题啊,而且还沉浸在杀人的自责之中。在这个情况下,曹操说出了句千古名也,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话更像是。曹操嫌弃陈宫,你个糊涂蛋,我懒得和你解释了,这就好比呀,家长老师就认定你做了坏事儿,你解释对方也不听,你就干脆破罐子不摔,我就这样,其实这背后是一种被冤枉的无力。曹操其实还挺委屈的,我知道对方要害我,但是我没有证据,我只能背起骂名。脱离这个背景之后,单纯从字面来看,老曹就是自私自利了。回过头来说,吕伯奢这个人死了也好啊,不然他回去看到全家灭门得多痛苦啊。老曹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儿。帮他解脱了。那么这件事在历史中到底有没有发生呢?背后又有怎样的内情呢?曹操是如何成为白莲反派的呢?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