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书牒上回何进九进不出门外的袁绍就知道不好了,但是他也不确定,那么怎么才能确定呢?喊一声呗。问题来了,怎么喊呢?何计老何,你还活着吗?这样喊肯定不行,太low了。你看人家袁绍怎么说的,请将军上车。同样的话,有的人说出来就特好听,这就是情商。然后何进就飞了出来。袁绍一看,好嘛,何进修仙了,脑袋成精了,自己都会飞了。赶忙说,大将军,收了神通吗?大将军的脑袋邪魅一笑,哼,回不去了。与此同时,张让在墙的另一头就喊,何进谋反,以伏诛也,其余邪龙尽皆射诱。张让以为杀了何进,对。当群龙无首,就自动瓦解了。但是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他低估了袁绍的搅屎能力。袁绍厉声大叫,燕官谋杀大臣,诸恶党者前来助战,何进死了,太监们如果不死,下一步肯定就是袁绍死。袁绍没有后路啊,他必须得冲兄弟们冲啊,立功的时候到了。他这一喊,这其中就有合进的部将。王括当即便欲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突入宫廷,但见燕关不论大小,尽皆杀之。咱们一起来看看十常事的结果,之前风胥因为参加黄巾军的谋反已经死了,简硕被张尚杀了,现在还剩八个。赵忠、陈国、夏瑜、郭胜四个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张让、段圭、曹杰、侯览四人挟持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打包装车带走。张让果然不愧是汉灵帝的爸爸,如此危局之下还能冷静应对,现在皇帝是他们唯一的保命道具,那么为什么要带上陈留王呢?他们怕大臣们到时候不认刘辩这个皇帝,所以把备胎也给带走了,这就叫走我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但是在逃跑的途中,他们遇上了卢植。卢植怎么来的呢?他看到宫中大火,心知不妙,披甲驰戈,在此等候多时。也就是说,卢植义判了张让的预判,遥见段龟拥逼何后过来知大呼曰,段龟逆子义安敢解太后段龟牛。头就跑,何太后从车窗跳出,被卢植所救,卢植救了何太后,再一找张让挟持少帝及陈留王已不知所踪,咱们再说,吴匡杀入内廷,见苗体间而出,何苗是何进的弟弟啊,可是吴匡却说何苗同谋害凶,当共杀之。众人惧曰,愿斩杀凶之贼,然后何苗就被众人看为齑粉。那问题来了,吴匡为什么要杀禾苗呢?按照道理来说,禾苗和时常是同流合污,绝对是死有余辜,可谋杀何进这事儿,他肯定是没有参与的,此时大家都杀红了眼,谁会听你解释呢?再说你也解释不明白呀,为什么同样在皇宫,何进死了,你还活着,为什么太监杀何进不杀你呢?难道你们不是亲兄弟吗?但是这。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朝廷早就分为了三股力量,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以时常侍为代表的宦官,还有一股就是以袁绍、曹操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如果宦官没了,谁是受益者?真的是何间吗?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袁绍挑拨外戚和宦官翻脸,其实赢的就是官僚。而此时的司徒就是袁绍的亲爸爸袁文。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吴匡的行动提前已经得到了袁绍的授意。您可能就要问,证据呢?咱们把时间退回到何进进宫之前,袁文清楚的写道,袁绍、曹操各选精兵500,命袁绍之弟袁术领之。也就是说,吴匡肯定是袁绍和曹操选出来的,而且这1000人就是杀宦官的主力。也就是说,袁绍、曹操选的这一批人就是死士,就是他们最听话的手下。更诡异的是,何进一个人进皇宫,袁绍和曹操也没有丝毫阻拦,这俩那么能说的主,居然在最关键的时刻没有阻拦一下何进。只能说明一点,他们已经放弃何进了,让何进去死吧,何进死了,何苗就是最大的。如果何苗继承了何金的位置,那何金不就是白死了吗?所以何苗也必须死。按照计划,何金一死,他们就立刻屠杀宦官,紧接着控制皇城,挟持皇帝,太后下旨阻董卓入京。作为首要功臣,袁绍和曹操一举上位,朝中的官僚和世家大族会成为这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这也是为什么朝臣集体。到失的原因,朝廷大臣去者大半,他们看着是都辞职了,其实一个个都在等何进死,何进一死,他们就全部都冒出来了。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个计划出现了一个致命的纰漏,他们把皇帝给搞丢了,这个责任都是袁绍的锅,他杀太监杀上瘾了,少父令军士分头来杀,时常是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多有无须者,务被杀死,乱杀无辜也就算了。他把主要的兵力都投放到杀人灭口上了,忽略了至关重要的棋子。皇帝后文群雄割据的时候,袁绍的谋士沮授就建议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就是不停。所以袁绍这个人精于算计,但是格局太小,相比之下,曹操的格局可就大多了,曹操一面就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全设大事,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给皇宫灭火的是曹操,让何太后主政的是曹操,寻找皇帝的还是曹操,全都是从大局出发,当下最重要的是稳定局面,是找到皇帝啊,是不让董卓进京,可碰上诸队友袁绍,曹操也没得法子,茫茫人海,上哪儿去找小皇帝呀?那么小皇帝到底去哪儿了呢?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