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梦初心:北大选调生榜样故事
- 陈宝剑主编
- 4212字
- 2023-04-07 18:13:19
赵涵:平凡中见真经
记者◎汪一诺
榜样简介
赵涵出生的江苏省常州市历来是富庶发达之地。回到这里工作,比投身老少边穷地区的扶贫事业少了点“壮烈英雄”的味道;比去往一线城市又少了点奋斗拼搏的味道;成为一名公务员,比学术明星、创业明星、商界大咖,似乎是更显得平凡。赵涵说:“现在很多人喜欢‘贩卖情怀’,但在我看来,承认平凡、接受平凡、努力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才是正经事。”
研究家乡一直是我想做的事
赵涵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这个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地区处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费孝通先生所提出“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少年时期赵涵亲历了家乡的飞速发展,也得益于优良的教育环境,后来化学见长的他以竞赛获奖者的身份,保送进了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进行本科学习。
虽然身在化院,但赵涵逐渐对经济学和社会学产生了兴趣。“北大兼容并包给了我无限的探索空间。”在修读经济学双学位的过程中,他从多元角度重新认知了自己的家乡,逐渐萌生了到基层去看看基层治理风貌的想法,尤其想亲自看看乡镇企业如何参与家乡的城镇建设。


赵涵在西柏坡学习
一次偶然聊天,赵涵知道了毕业后还有选调生这个选项,“决定毕业后去选调是个非常自然的过程,”赵涵说,“在基层中看社会的想法酝酿很久了。”2010年,赵涵被录用为江苏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按照政策分回原籍工作。
基层是城市运转最小的齿轮,“到了基层一线,才知道什么是理论和实际的区别,什么是百姓冷暖。”赵涵毕业后被分到钟楼区。工作的第二年他到街道挂职锻炼,就遇上一个大项目的地块拆迁,便成为街道工作组中的一员进村入户开展工作。
拆迁有“天下第一难”之称,赵涵说:“一些群众有与拆迁无关的其他诉求,或者与村里有历史遗留的矛盾,那我就没法直接跟他们谈拆迁的事情,必须先把前面的事情解决了再说。”再比如这个村和隔壁村,明明就隔了一条线,为什么隔壁的拆迁价格比这里高一倍,需要跟群众解释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政策的区别。
但群众都是非常善良朴实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政策透明、一碗水端平,大家会非常支持、配合党委政府的工作。“在基层能碰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用心去做、出于公心去做、不忘初心去做,总有办法解决。”赵涵说,基层工作给予了他这个基本认知,并一直伴随以后的工作,为他走出“象牙塔”、融入大社会提供了指引。
2020年是赵涵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他先后担任过区委区政府两办和街道办事处的班子成员,也在省级机关挂职锻炼过,现在常州市委研究室从事综合文稿起草工作。时常深夜伏案加班的赵涵回想起就业选择时,很幸运“跟随了时代的机缘”,回到了家乡参与建设工作,此刻笔下一行行字斟句酌的报告文字,成为他在有限的人生中记录历史的责任。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赵涵说:“我本来想继续留在基层锻炼,可是区里写材料这方面太缺人了。”一年锻炼期满后,赵涵被调回区委办公室,服务区委主要领导,重中之重的任务还是写材料。
赵涵坦言,此时北大的光环是没有用的,别人的推荐也是没有用的,有用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能力。“两周连轴转,材料会打架”,经手的材料,有两三千字的讲话稿,也有一万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对领导意图的把握,到字句的推敲,经过数遍打磨,精准而且没有歧义是基本要求。
没有人天生会写材料。为了写出一份合格的材料,赵涵的日常就是及时跟进学习中央和省委的最新精神以及国际国内、周边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跟踪产业发展的新态势新动向也是工作的“必修课”。
材料背后的逻辑也需反复思考。赵涵说:“我们这些笔杆子除了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要知其所以必然。”写材料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最新的知识与常州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材料所要表述的侧重点,用生动准确的话语呈现给领导和听众。“新的思维永远在路上。”他说。
最早让领导注意到他的应该是一个小材料。当时他所在地区与知名企业签约了一个重大项目,要搞一个签约活动。恰逢任务繁多,办公室领导让正在挂职的他回来完成致辞拟稿。反复思索后,赵涵决定用一个创新的写法,和办公室领导商量后,也得到了支持。
这篇两页纸的致辞,用四个“高”抓住了重点——高朋满座、高端企业、高质投入、高效推进。不拘一格的结构、充满激情的行文,与致辞当时的场景相得益彰,获得了“满堂彩”。
几年后,组织安排赵涵到区政府办分管综合工作。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办重要工作之一,这对履新不久的赵涵是个不小的挑战。
“怎么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起到‘锻炼队伍’的作用?”赵涵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最后拉起了一支起草报告的“突击队”,白天处理日常事务,晚上和同事们集中攻坚工作报告,常常讨论到凌晨。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他们最终拿出了一份令各方满意的报告,参与起草的同志也有了很大能力提升。
政府办工作纷繁复杂,很多人笑称赵涵为政府办的“常务”,有的时候一边统筹重大活动,一边还要在现场搭个台子写材料。其间,他更加感觉到,精力有限而工作无限,正如材料中凝练的字句有限,而背后的深义体现的确是撰稿人日积月累的功力。
有一回为了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就一个地块政策向市里打报告,请市里不计提相关费用、全额返还给区里。赵涵分析后认为,基本情况讲清楚、来龙去脉说清楚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项政策一定要以最专业的话讲得百分之百准确到位,没有瑕疵,没有歧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对历史负责、对发展负责的态度。
为了短短两行字的表述,他召集财政、建设、国土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成文:“除省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外,其余部分全额返还(市不再计提相关专项资金),用于补偿该风险化解工作。”后来市区有关领导表示:“你们能够把‘省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这个词写出来,说明你们研究透彻了!”
2019年,赵涵被调到市委研究室,“笔杆子”是个既辛苦又清苦的工作。每年最忙的时候莫过于岁末年初这个“传统旺季”。赵涵说:“各种全局性的大会和一个接一个的活动叠加而来,常常是一个稿子还没定稿,又一个任务已经布置下来。”他和同事们都像陀螺一样“连轴转”。
“半夜总是亮着灯的那个楼层,就是我们了,”赵涵笑着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这么一通“压榨”,赵涵对全市的情况更熟悉了,对领导思路的把握也更精准了,“总算迎来了‘开门红’”。
赵涵说,自己多年的体悟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材料背后的诀窍,用“以文辅政、以文载道、以文立身”三句成语就可以概括。
以文辅政,就是把握好公文推动日常运转和工作开展的这一核心功能,从选题到行文,关键点在哪里,精力和笔墨就要放在哪里,聚焦重点切中要害。以文载道,就是充分认识内容是文稿的核心,把吃透精神、摸透行情、钻透业务作为一项中心工作,避免就文而文、舞文弄墨,走入空洞无物、花里胡哨的误区。以文立身,就是通过文字,多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事物、思考问题,既用写出“产品”来体现业绩,更透过写文章来升华自我。
赵涵说,古往今来,很少有高水平、有思想、有功业的大人物是不会讲、不会写的。他最喜欢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一句话:“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写作水平在深层次可以提高人的认知水平。
赵涵说,写材料的人经常讲“关起门来当领导”,正是这个道理。写材料的人通常大局观比较强,但这是一个厚积薄发、螺旋提升的过程,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妄自尊大,只要积累到位了,一切提升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最暖总是身边人
作为从事文字工作的干部,加班加点乃至通宵达旦是常事,这就离不开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家庭。赵涵的父母和爱人对他的工作都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耳濡目染之下,三岁的儿子都知道说,“阿宝(赵涵儿子的小名)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爸爸妈妈有爸爸妈妈的事,阿宝有阿宝的事”。儿子那似懂非懂的“成熟”,让赵涵每每在疲惫的加班之夜归家后都倍觉安心。
多年工作中,赵涵也结识了一群好战友、好伙伴。这些同伴有着共同的特质——率真、务实。“可能还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赵涵说道。在他看来,真诚是最宝贵的品质,抓工作落实的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
“在工作中有没有挫折?”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赵涵笑了,怎么可能没有挫折呢?总有时候材料写不出来,或者工作成果不理想,反复修改反复打磨,让人筋疲力尽。还有时候别人问自己,一个北大毕业的怎么跑到基层来“爬格子”?
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总是需要强大的内心,充分认同自己所做的事业、所付出的努力,能够当好“螺丝钉”的角色,努力为常州建设发光发热。
说起志向目标,赵涵显得比较淡然。他经常用伟人的故事来激励自己。邓小平同志曾被问起两万五千里长征是怎么过来的,回答只有三个字:“跟着走。”大道至简,大道至朴。“我们作为历史中的平凡人,就是跟着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在走,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就是这么简单。”
北大是一个耀眼的光环。“人不可能在某个光环下生活一辈子,”赵涵说道,“就像鲁迅先生讲的‘自信力’和‘他信力’的问题,北大归根结底带给我们的不是一个外在的光环,更多赋予的是内在的精神力量。这些才是母校给我们的一辈子财富。”
“未名湖是个海洋,你可以大胆去乘风破浪。”赵涵说,“在校生可以有一些浪漫,保持住罗曼·罗兰‘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激情和好奇心。当然,还要多一些不浪漫,有职业规划,这会让你在年轻的迷茫期中有一个大体的方向去努力。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劲头,坚持以学习安身、以专业立命,这会让你无论去到哪一片海域、无论是否有北大的光环笼罩,都能成为一方栋梁。”
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