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我天真而单纯,以为有些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却不会在我身上。后来我才明白,普通人,无论你有没有名,是不是个画家,面对黑暗社会时是非常无力的,混乱是滋生的土壤……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不会有佛陀、耶稣或者圣母玛利亚天降圣光,也没有雇佣兵或者兰博哒哒哒的把坏蛋打成马蜂窝……你无处可躲,无处可藏。但是否反抗,和你是否是个拳王,并无关系。普通人在绝望下向泰森挥出的拳头,也是勇气的拳头。”
——《新加坡双年展访谈·来自混乱地带》
-----------------
一周后。
“一份《缅甸镜报》,谢谢。”
运动鞋在石头边停下。
顾为经在报刊摊前站定脚步,用袖子擦掉额头上的汗水,对皮肤有些黝黑的摊主说道。
晨跑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助于拥有更长的艺术生命,画家本来就是一个在创作中情绪波动比较剧烈的行业。
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画家们可没有几个长寿的。
在不用上学的假日,他每天早晨都会从书画铺出发,手机里播放着法语的播客(国际学校要求艺术班必须选修的小语种),顺着青石板铺成的道路一直跑到仰光河的河堤上。
沿着仰光河的河岸边慢跑二十分钟之后,再一路返回书画铺,期间从报刊亭买一份《缅甸镜报》。
作为目前仅有的两份全国性的报纸,很多老仰光人都有阅读镜报的习惯。
比如他的爷爷,在电子传媒越来越发达的今天。
顾童祥依然习惯每天阅读纸质报纸。
“小顾哥,我来付钱。”
一个染着黄毛的非主流小弟不知道从哪里趿着拖鞋,嗒嗒嗒地走了过来。
他随便从口袋里摸出两张皱皱巴巴的缅甸币,抛给店主,然后从报刊亭上抢过一份油印的报纸。
“第一,我不是小顾哥,我只是个中学生。第二,我没有能力帮助豪哥做事,谢谢。”
顾为经将一百缅币放在报刊亭上,朝摊主点点头。
他也不理会一边脸色难看的小弟,转身就走。
自那天之后。
光头再也没有出现在他的身前。
现在每天晨跑的时候都能碰到这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杀马特,这些人也不做什么其他别的事情,就是缠着自己。
这显然是光头拉拢自己的新策略。
不管顾为经怎么想,他就是给别人营造出自己和他们纠缠不清的感觉。
人是有惯性的,日积月累,别人非议之下,不是一伙的也是一伙的了。
报警么?
首先,自己以什么理由报警。有个非主流整天给自己付钱?还是光头大哥春节上门给自己红包?
其次,要是巡警有用,要黑社会干嘛。
各种各样的矛盾都集合在这座城市里,孕育着某种不安。族裔,文化,等等等等。
这个国家可不是安定的地方,也许还有向着越发不安定发展的趋势。
光头之所以保持着克制和怀柔,顾氏书画铺的位置占了不少便宜。
仰光河流域是迎接东夏、日本或者欧洲外邦友人的重要旅游区,每年创造大量外汇的同时也是整个缅甸治安相对来说最平稳的地方。
搞的太难看说不过去。
这也是顾为经能和对方以一定默契相互“拉扯”的底气,毕竟是大城市。否则的话,在对方上门的第一天,顾老头没准便已经扛着书画铺,带着全家人一起开润了。
要是再往北走个几百公里,都不用进丛林,只要离开政府军的控制范围,来到军阀、大毒枭们的领地。
那就都已经不是有没有勇气拒绝黑社会的问题了……
要不然他以电影《冲出亚马逊》的无上勇气开始逃命,玩荒野求生的同时希望能获得边境老乡的帮助,要不然全家死光光,没有第三条路。
当然啦,也没有哪个卧龙凤雏想不开在金三角开书画店就是了。
光头的办法简单有效,和造假文物贩子混在一起的年轻画家……
人言自然可畏。
无论顾为经怎么辩解,他已经发觉这条街上的其他文创古董商家看自己的眼神不太对了。
他摇摇头,向着家中走去。
……
与此同时。
世界的另一侧。
美国,旧金山,正是夜色黄昏。
刚刚在晚宴上获得旧金山市长所颁发的“旧金山荣誉公民”身份的托马斯,正由自己保镖驾车带他返回自己位于“太平洋高地Pacific Heights”社区的家。
旧金山-太平洋高地Pacific Heights。
那是全美国最著名的富豪住宅区之一,每平米的售价五万美元以上,和好莱坞名流云集的比弗利山庄相仿,可更加的低调年轻化。
能在这里安家的大多是那些身价超过十亿美元的硅谷科技独角兽企业的老板,或者全球顶级能源巨头的继承人。
不过,托马斯既不是科技新贵,也不是家里有财团等待继承的富二代。
他是个视频博主。
所谓的油管主。
如果这个身份上一定要加个定语,那么他就是近几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最有名的视频博主。
没有之一。
如果你要问托马斯·塞巴斯蒂安是谁?
绝大多数人都会一脸茫然,可如果你看到他那张带着青涩胡茬的脸,那么大多数人都会立刻反应出他在视频网站上的网络名称——【海伯里安】。
【海伯利安】——他以拍摄世界上最有趣,最吸引人眼球的短视频而闻名。
他的视频中曾经花费数百万美元在粉丝中抽奖送私人游艇,也曾经直播随手给外卖小哥打赏一座别墅。
如今,在油管频道上,他的关注数已经超过了一亿五千万粉丝。
这个数字大约等于五百个冰岛,三十个挪威,十七个瑞士,三个西班牙,或者一半的美国人口。
根据数据公司分析,观看他视频的“收视率”超过估值超过一千亿美元的全美ABS电视台旗下的王牌脱口秀,他的粉丝数约等于好莱坞顶级影星阿尔帕西诺和丹尼尔·华盛顿的总和。
每年仅仅是油管根据粉丝播放量给他的视频创作收入就接近一亿美元,他还有自己的网站、潮牌、周边和商业合作。
《纽约时报》称海伯里安的个人账号为“史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奇迹。”
托马斯本人此时正在刷着手机,准备拍摄他新一期的“从一美元到一百万美元”系列短视频。
【从一美元到一百万美元。】
这是他的频道观看人数最多的系列之一,过去几期视频的观看人次已经超过了三亿。
这是一整个系列专题。
整个系列短视频内容就是选择一个主题,然后一步步的消费升级。
顾名思义。
从一美元,到一百万美元。
比如说一美元能买到什么样的玩具钢琴,十美元的钢琴是否能弹出声音,一百美元跳蚤市场买的二手破钢琴音色如何……一直到花费一百万美元拍下皇后乐队曾使用过的斯坦威钢琴,给观众看看能弹出什么样的音色。
粉丝对这样的对比视频很感兴趣。
托马斯已经做完了一美元到一百万对比的钢琴篇、电脑特效篇,汽车篇和海上运动篇。
他准备将自己的新视频再度回归到艺术元素——主题为绘画。
绘画艺术家对于全球的观众来说,都是一个有一定神秘色彩的职业。
人们知道不同的画家的作品价格有天壤之别,却不一定有足够的鉴赏力分别其中的差距。
亦或者,没准本身就没有差距。
就算有。
普通观众只能感觉出来一个作品画的好,画的美,却不知道为什么美,具体美在哪里,为什么这幅画比同样看起来差不多作品要贵一千倍。
托马斯准备在自己的新视频中分别花一美元、十美元、一百美元、一千美元、一万美元、十万美元和一百万美元总计七个档次向不同的陌生画家约稿,并邀请世界著名的大师对这些作品从低到高进行盲评打分。
“节目一定很有爆点。”
托马斯心中想道。
一百万美元、十万美元和一万美元的约稿都有固定的人选。
分别是获得过透纳奖、凯撒林奖等美术大奖和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的简·阿诺,国际著名插画师让·朱里安,以及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的新锐插画家彼得·罗森。
一美元的他则在旧金山路边随便找了一位流浪汉画家。
至于十美元、一百美元、和一千美元这种不高不低的档次,他就准备在各个兼职平台上寻找合适的自由艺术家。
托马斯随手打开手机上的Nutshell软件,选择了艺术·画家分类输入了金额“十美元”,点击筛选。
随着页面刷新,一张带着单片眼镜的肥猫的海报跃入了他的手机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