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哼!算你厉害
- 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 宅系阿川
- 2536字
- 2025-04-25 09:59:57
在江教授看来,这么顶级的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材+神奇的催化剂硼类聚合物,制造出来的气态电池本身就应该是惊艳了。
充电速度无与伦比,那也是应该的。
这就好像,人家往瓶子里灌小石子、灌水、你直接灌空气,那你这充电速度能不快吗?
但这气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甚至还不到市面上成熟的半液态锂电池的一半。
一时半会,江教授还真想不通许明远不好好研究自己擅长的固态锂电池,去鼓捣出一个全新领域的气态锂电池做什么?
难道就是单单为了这个首次发明气态锂电池的名头?
“叮叮~叮叮叮~”
这时候,江教授的私人手机响了,他才从那种沉浸在这份气态锂离子电池资料的状态里出来,发现办公室因为电陶炉空烧,都跳闸了。
窗外的太阳也消失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江教授拿过手机一看来电显示,又是老林这个老家伙,不会又是来给自己炫耀自己学生的吧!
他拉上办公室的电闸,而后打开办公室的灯,与老林“亲切”的交流起来。
“嘿嘿!老林你别得意,你明天过来,我带你去见识见识我得意门生的新型电池...”
江教授扬眉吐气了一番。
“不是...什么改良工艺,什么钠离子晶界裂纹的应力扩散模型,那种小突破我都不稀罕跟你说,根本入不了眼...”
“你不是国家储能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吗?你老小子今年要想多布置两大型储能站,加快国内新能源转化进程...说不定还得求我呢!”
江教授和老林也算是多年的“老对头”了。
两人年龄相仿,又同在深城地界,都是国内电池领域的专家。
江教授是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国家新能源重点实验室主任之一(非正式文件,之一可以省略)。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的开创者,BTD研究院首席科学顾问。
老林则是深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锂电领域权威专家、国家储能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唯一)主任委员(非正式文件,唯一可以加上)。
磷酸铁锂产业化的探索者,宁得那边的特聘科学顾问。
一个是比较理想的国家科研技术人员,一个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型官僚,负责在政商之间协调学研产。
两人早年就认识了,什么都要比一比,倒也不伤和气,就是男人之间口头那种算你厉害的小赌注。
当然了,你非要说他们谁比较厉害,那就是关公战秦琼了,就比不了你知道吧!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两人在国内的能量都不小。
他们从自身荣誉比了大半辈子,现在开始比自己的门生了。
以往江教授由于手下的门生少,自然是比不过“桃李满天下”的林副院长的。
不过现在嘛,一个许明远拿出来气态锂电池成果,就一个抵他一万个了。
气态锂离子电池,那可是开宗立派的全新东西。
这要是发布出来,多少理工科博士和硕士的SCI的方向,可又有着落了。
哼!老林啊!你拿什么跟我比!
大不了,算你厉害咯!
老林不是个认死理的技术人员,要不他也坐不上着副院长的位置,干不了协调学研产这活。
深夜的远途实验室里,一直走动为高压反应釜注入二氧化碳,然后进行加压的赵铁柱,白色的防护服下的T恤早已被汗水浸透。
倒不是远途为了节省电费,没有开中央空调,而是防护服是设计就以防护为主,舒适性堪忧啊!
倒是陈默坐在电脑显示器前,除了眼球布满血丝,倒是没怎么流汗。
蓝色背景下运行波峰图,倒印在他的眼球上,投下运行跳动的曲线进程...
“噗嗤!”
高压反应釜排气,又一次模拟已经完毕。
赵铁柱第137次用特制的三通阀针筒取气,注入、按下高压反应釜的加压按钮...
以往精力旺盛的赵铁柱,只是呆呆的坐在小圆转椅上,盯着仪表盘上的数字发起了呆。
“噗嗤~”
又一次模拟已经完毕了。
正在赵铁柱又要机械的重复,取气、注入、加压流程的时候,陈默突然直起腰,鼠标重重点击保存键。
“成了!”
经过一天加半夜的努力,陈默终于收集到了100组有效数据参数,点击自动演示,控制模型的3D效果图在他那台二手笔记本的屏幕上徐徐展开。
赵铁柱凑过去时,鼻尖差点碰到显示器:“陈哥!这什么模型,怎么跟马蜂窝似的?”
“这叫磁场约束点阵!”
陈默没有多讲,这小子明显也不是会认真听的人。
而后,他关闭了高压反应釜,扯下手套,揉了揉眉心调侃赵铁柱。
“明天开始制备材料,后天做结构框架,你小子倒是当不上科学家咯!”
赵铁柱瘫在转椅上,两条腿直接搭在椅脚上晃悠。
“那可正好!我现在看见这个什么高压反应釜就犯恶心,以后这科学家谁爱当谁当去!”
赵铁柱都不知道,多少科研人羡慕他们一天之内就能做出一个成功的模拟环境控制模型,多少人想熬夜都还没这个机会呢!
“我赵铁柱以后的终极梦想是...”赵铁柱说话大喘气。
陈默看向这混小子,想听听他所谓的终极梦想。
“等我有钱了,我就在咱们工坊门口支个烧烤摊,烤他个百八十个的羊腰!”
“额???”陈默满脑袋的问号。
“陈哥你就没听过那句话吗?”这混小子笑着,摇头晃脑的哼起了不知哪学来的话:“人生就像烤羊腰,外焦里嫩才够骚!”
陈默听得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走吧!别骚了,咱们先去把这蒸笼一样的防护服先换下来,天太晚了,咱们就在这凑合一晚了。”
赵铁柱揉着后腰从转椅上弹起来,夸张地咧咧嘴。
“得嘞!不过陈哥,明天和后天真的不需要我帮忙吗?”
陈默一边走进更衣室,一边笑着回答:“你想要帮忙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我问你,激光切片或者化学蚀刻,你会哪个?”
由于远途这个实验室没有纳米级别的3D刻蚀设备,所以后续复合电极的布局构建,只能是用激光切片+化学蚀刻的笨办法来手搓粗糙MOF结构了。
手搓的电池原型嘛,结构粗糙点,外观难看点,只要不影响产品最终性能和安全性,都是无关大雅的事。
毕竟这远途的电池实验室的条件就在这摆着,陈默也不可能因为自己要做个MOF结构,就让人家给自己准备最少一百多万一台的纳米级3D刻蚀设备吧!
“...”
赵铁柱没有回话,无论是激光切片还是化学蚀刻,这两个名词他都是第一次听到。
“好吧!陈哥,我是帮不了忙,但我也可以留下来和你同甘共苦,这样才不会辜负你十八个月的奖金啊!”
更衣室上方的吊扇呼呼的响,陈默脱了厚重的防护服,顿时明白了这小子的心思,笑着告诉他。
“你小子少使心眼子,不用提醒我,我不会忘了你那点奖金的!”
“陈哥!我哪能是那样的人啊!”赵铁柱一副委屈的样子:“我可不是在乎那点奖金,就是想跟在陈哥身边多学习!”
陈默笑而不语,你看我信不信,你不是说再也不想当科学家了,要去烤羊腰了吗?
这租用远途电池实验室的第一天,陈默两人也算是开了个好头,顺利的把气态电解质合成所需的环境控制模型,成功的做了出来,开了个好头。
陈默对系统提供的气态锂电池方案,也越发的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