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生态农业理论

2.5.1 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农业”一词最早兴起于1924年的欧洲,源自鲁道夫·斯蒂纳(Rudolf Steiner)主讲的“生物动力农业”课程。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进步,20世纪30年代生态农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反思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严峻背景下,生态农业概念在学术界引发讨论。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生态农业得到多数国家的重视,不同程度地直接给予政策或者资金支持,生态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长足发展。目前,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较成功的主要代表有日本的“环境保全型”农业、瑞典的高效生态农业、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古巴的特色生态农业等。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农业发展水平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50年代后,逐渐开始向现代农业过渡,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尽管中国农业发展吸收国外农业技术,使用农药、化肥等现代化生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的进步,但是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也导致了农业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环境恶化。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生态学、农学专家学者开始探索农业发展的方向,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我国的生态农业也随之兴起。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开展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两个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2.5.2 生态农业的特点

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与持续性四个方面的特点:①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②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③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④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固碳减排,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我国农业发展一方面要适应资源环境的硬性约束,另一方面要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健康农产品的刚性需求,要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必然抉择。简言之,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一是治理农业生产复合性污染,改善产地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二是保障农业资源和环境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环境资源安全的迫切需要;三是高效与高品质并重,保证国民健康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可以说,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既是一项农业发展战略、一项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更是一项乡村振兴战略。

2.5.3 生态农业理论在蜂产业中的应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以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消费者对以健康、绿色为特色的生态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满足人们一年四季对新鲜蔬菜水果(如黄瓜、西红柿、草莓、西瓜等)的食用需求,然而,由于设施农业的密闭性特点,几乎没有自然授粉昆虫,也无法借助风力进行传花授粉,要使温室或者大棚内的蔬菜、水果能够顺利授粉坐果,通常情况下,授粉工作是依靠人工喷施植物激素来进行的,工作量的加大以及授粉效果的差异性会明显造成产量的减少,给农民收入带来毁灭性打击。此外,人工激素点花授粉容易出现畸形果、空洞果,导致果实品质低劣,有时还会出现激素中毒事件。更为重要的是,使用激素会产生药物残留,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会破坏土壤环境,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后续农作物的种植生产。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逐年提高,人们越来越崇尚追求纯天然、绿色的农产品,植物激素的使用受到了人们的质疑。而采用蜜蜂授粉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已有诸多实验证明,通过蜜蜂授粉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是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另外,通过蜜蜂授粉替代激素授粉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环境也具有保护作用,是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技术保障之一。

在欧美等蜂业发达的国家,蜜蜂授粉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蜜蜂授粉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有专门的蜜蜂授粉服务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授粉蜂群租赁服务,形成了以蜜蜂授粉为主业、蜂产品生产和销售为副业的蜂产业发展模式。在中国,商业化、专业化的蜜蜂授粉服务还很少,更没有形成独立的产业,蜜蜂授粉的商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大棚草莓、西红柿等少数设施农业品种以及个别地区室外种植的苹果、梨等果树开始实施蜜蜂授粉,随着政府部门对蜜蜂授粉技术的重视及蜜蜂授粉推广工作的逐步开展,蜜蜂授粉将会是未来生态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