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好一坨精兵

  • 扫元
  • 江湖野人
  • 4051字
  • 2025-04-29 20:35:29

红巾军占据徐州后,人数剧增,组织度却快速下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芝麻李将全军划分为锐字营和健卒营。

前者是精锐,要求留营住宿,三天两操,好处就是能吃饱饭;后者类似乡勇,日常不用训练,也不发钱粮,作战时还要自备甲杖。

石山不知道这个情况,还以为所谓“健卒营精兵”和正在操练的锐字营兵马差不多,当场就接下了作战任务。

赵均用见石山如此爽快,脸上带笑,看了眼李武。

“本将正缺一个像李兄弟这么雄壮的‘掌旗官’,石兄弟可愿相让?”

让你娘!狗屁的“掌旗官”!

分明是信不过咱这个外人,有五百人盯着都嫌不够,还要扣人质。

答应肯定是不能答应的,即便石山没有现在就跑路的想法,也不会把好兄弟交给居心叵测的赵均用,但这事用不着他亲口拒绝。

“老五,你什么意见?”

李武看都没有看赵均用,瓮声瓮气地应道:

“俺在徐州就剩三哥一个熟人,俺就跟着三哥,哪里也不去,要做也做三哥的‘掌旗官’!”

石山给了李武一个“说得好”的眼神,向赵均用行礼道:

“打虎还得亲兄弟,俺和老五离乡后就没有分开过,将军若是看中了老五,就把俺也留下来吧!”

赵均用顿觉左臂的伤口隐隐作痛,破城那晚,石山和李武袭杀杨朝鲁时的狠辣与默契,让他记忆犹新。

这两个降兵一个鬼精一个夯莽,分开了很好对付,一起放在身边就是祸患。

而且,派石山出城试探元军动向,是红巾军高层共同决定,关系大军下步行动,借机扣下李武,则是赵均用自己的小心思。

面对二人的软抗,赵均用还真不好硬来,只能打个哈哈化解尴尬。

“哈哈哈,好!兄弟情深不愿分离,本将也不能强人所难——闻四九!”

“在!”

应声之人约莫二十出头,原来应该很胖,不知什么原因暴瘦下来,面黄皮垮,精神头却不错。

“本将任命你为百户,协助石兄弟出城破敌,一定要用心!”

“属下明白!”

“你现在就带石兄弟和李兄弟去领甲械旗鼓。”

“是!”

待闻四九带着石、李二人走远,赵均用的笑脸终于冷了下来。

其部将田七全程目睹将军的脸色变化,一口唾沫吐在地上,愤愤地骂道:

“狗屌二鞑子,敬酒不吃吃罚酒!”

赵均用扭过头,冷着脸喝骂:

“说甚混话?!”

田七追随赵均用多年,清楚自家将军的性子,被骂了也丝毫不怵,梗着脖子回道:

“俺就是看不得这鞑子降兵的屌样!”

赵均用城府颇深,仅一小会儿功夫,脸色已经恢复如常,摆了摆手,道:

“别扯淡了,打仗要紧。你去,给挑些——精兵,这事就不要闻四九再费心了。”

田七跟随赵均用多年,当即听懂了“精兵”的含义,拍着胸脯保证道:

“哥哥放心,俺一定办好这件事!”

石山这几日在城中可不是瞎逛,已初步了解这个世界,颠覆了不少固有认识。

比如在红巾军中有着广泛信仰基础的白莲教,而非后世讹传的明教。

白莲教脱胎于南宋绍兴年间的佛教净土宗,因教义浅显修行简便而迅速流传但也因此被南宋小朝廷忌惮,曾流放其创始人茅子元。

大元一统天下,对宗教信仰管理比较粗放,白莲教这种能充分满足社会底层廉价信仰的教派,更是得到朝廷奖掖,许其在全国建寺立堂发展信徒。

其后几十年间,江西都昌杜万一、广西柳州高仙道、河南彰德朱帧宝等人接连借白莲教名义造反,引起元廷警惕,屡屡打击白莲教传教活动。

经长期分化禁绝,白莲教分裂成了很多教派,部分教派开始组织抗元活动。

其中,以崇信“弥勒下生”的南方教派最为活跃,频频组织起义,几乎成了抗元组织代名词。

芝麻李声望不足才借白莲教名义起事,同时又对其百般提防。

比如徐州城中的白莲教徒布教,就得不到义军钱粮支持,还限定信众集会不能超过百人,且需提前向义军元帅府报备。

又比如石山和李武成了红巾军军官,第一件事就不是烧香拜明王,而是前往甲械库挑选更换代表军官身份的甲械旗号。

其实,也没啥好挑的。

徐州作为路府治所,军械自然有,但好东西早被红巾军众将及其亲兵瓜分完了。

石山和李武在空得能跑耗子的甲械库翻了个遍,仅找到十几个烂枪头,倒是用于指挥部队的旗、鼓等物还有一些。

这是因为大部分红巾军军官出身草莽,暂时还用不好这些操作比较专业的东西。

由于保管不善,这些旗、鼓已经积灰褪色,不然也不会剩下来。

待闻四九带着石山和李武返回城南大营时,赵均用已经前往元帅府了。

石山确认赵均用就是故意消遣自己,却没有想过去找他扯皮,原因很简单:双方地位相差天壤,完全没有“议价权”。

芝麻李因为有更大的目标,才会讲“体面”,对城中大户不配合、商贾选择观望、降兵提要求等等,都能有限容忍。

可若是因此便认为这些人好说话,可以欺之以方,那就大错特错了。

但凡造反起家的狠人,哪个手上没有沾染无辜者的鲜血?

说白了,刀把子在别人手里,搓揉拿捏全在赵均用等人一念之间,真要不知好歹,得寸进尺,惹毛了这帮狠人,说杀就给你杀了,理由都不用找。

所以,当石山在大营又等了好半晌,终于见到田七送来隶属于自己的人马时,他的表现都非常平静。

站在石山面前的队伍约有三五百人,大略符合赵均用之前所说的数目。

之所以是“三五百人”这个约数,而不是准确的数字,并不是因为石山数学不好,几百人都数不清,而是没办法数。

面对一大群衣衫褴褛、高矮胖瘦不一、晃来晃去的老老少少,换任何人都很难快速报出准确数字。

嗯,这就是赵均用交给石山的“精兵”。

为此,田七甚至特意“整好了队”,才煞有介事地向石山移交了指挥权。

石山知道自己的处境,清楚眼前这支队伍就算烂得没眼看,他也没有当场拒收的权力,还以眼色止住想要张口骂人的李武。

走到台前,石山简单介绍了自己的任务。

“奉李元帅、赵将军之令,由俺——就是你们的副千户石山,带诸位兄弟出城拔除鞑子在楮兰、房村的硬寨。”

台下士卒自动忽略了石山前面那番屁话,只听进了后半句几个关键词:出城、拔除、硬寨,顿时叫嚷起来。

“不是说好了咱们不领军粮不训练,就算出城打仗,也是跟着锐字营摇旗呐喊运送辎重,咋说变就变了?”

“这位小将军,俺们打仗不怂,可好歹先发几样趁手的家伙,再让俺们吃几顿饱饭啊,总不能拿让俺们饿着肚子拿根棒子,就跟鞑子拼命吧?”

“对啊,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就算让俺们去送命,好歹也要做个饱死鬼嘛。”

“呸呸呸,真他娘的晦气,说甚死不死,你他娘的想死也别搭上俺们啊。”

“呸个毬,三天饿五顿,迟早也是个死……”

说是士卒,其实纯乌合,没一点组织和纪律,先是质疑石山的命令,嚷着嚷着就互喷起来,好在这些人都饿得头昏眼花手脚软,嚷得虽凶,倒是没有真动手。

石山面色如常,平静地看着这帮家伙吵嚷,直到这些人喊累了,他才抬手虚压,继续讲话。

“诸位兄弟,吃了军粮从了军,就要听命行事。赵将军听李元帅的帅令,俺听赵将军的将令,你们既然划归俺来指挥,就要听俺的命令,是不是这个理?”

“是倒是这个理,可俺们入的是健卒营,一共也没吃几两军粮啊!”

“对啊,俺肚子现在还饿得发烧呢。”

“小将军要是能拿得出军粮来,俺老孙这百十斤就交给你又如何?”

“还有俺——”

台下又是一阵闹腾。

石山依然待这帮家伙闹得差不多了,才自信满满地道:

“想吃饱饭,也容易。”

听到有饱饭吃,众人顿时来了精神,个个竖起耳朵,也不闹了,有人问道:

“咋个容易法?”

石山满脸真诚,答道:

“很简单,随俺打破鞑子的寨子,抢了他娘的库粮,还怕吃不饱饭?”

“嗐,这副千户怕不是个傻子哦。”

“哈哈哈——”

眼见这帮屌货越闹越放肆,李武忍无可忍,上前吼道:

“你们休得在三哥面前——”

李武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石山一把拽住。

石山神情严肃地摇了摇头,示意李武不要冲动,万事都有自己做主。

众人见台上的副千户这么怂,笑得越发放肆了。

这些人闹得实在不像话,以至于闻四九都看不过眼了,频频朝田七使去埋怨的眼神,田七却是一门心思看石山的笑话,根本不理闻四九。

石山任由士卒喧闹,始终没有向闻四九和田七求助的意思。

这里毕竟是军营,石山再怂那也是红巾军的副千户,众士卒被盯得久了,心里终究有些发寒,加之着实饿得没啥力气,总算再次静下来。

石山这才抬起头,看了看天色,道:

“看这日头也不早了,今天出城打仗肯定不成,就改在明天吧,明早辰时三刻,南城门前集合,听明白没有?”

众人满怀吃顿饱饭的的希望而来,却遇到了一个傻子副千户,在这里站了小半天一粒米都没捞着还听了一肚子废话,早就又饥又渴等得不耐烦了,当即应付道:

“明白了——”

“好,解散!”

呼啦啦——

别看这帮家伙集合时慢得像蜗牛,可跑出大营时的速度却一点也不慢,不大一会儿,三五百人便跑得无影无踪。

石山仿佛根本没意识到眼前这些乌合之众,就是自己要带出城与敌人搏命的兵,还一脸笑意地看向田七,点头“称赞”道:

“叫阵响亮,转进如风,不错啊,田兄弟果然会选精兵。”

“石副千户,军令如山不容耽搁,田七兄弟好不容易才收拢这几百人,你就这样放他们回家了,明日想要再聚齐,怕是要耗费不少时间啊。”

闻四九这番话还是有些委婉,其实就不信明早能集齐这些人。

他虽然是赵均用的人,可毕竟要跟着石山出城打仗,眼见临时上司这么不靠谱,就算为自己的小命着想,也不能不提醒后者。

“没事。”

见一旁的田七正满脸笑意的看着自己,石山先朝田七点头致意,随后转头看向闻四九,若有所指地道:

“田七兄弟奉赵将军之命为咱们挑选的精兵,能有什么问题?”

闻四九当然不能说赵将军的坏话,却也听出了石山话里有话,知道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事还是要找赵将军解决。

给了田七一个“看你做的好事”的眼神,闻四九便丢下石山,径自去寻赵均用。

不想,得知石山解散了五百健卒营兵卒,赵将军只是不咸不淡地说了句“这事俺晓得了”,就没做任何指示。

闻四九跟随赵均用的日子不算短,虽然比不了田七、薛显这些真嫡系,却也清楚自家头领的性子,知道自己不能再揪着这事不放,只得退而求其次,委婉提醒道:

“将军,就这样放石山出城打鞑子,这厮会不会半路跑掉?”

“唔?”

赵均用沉默了数息,他其实并不在乎石山会不会借机逃跑,甚至觉得这个心眼太多的二五仔敢逃更好。

但出兵南征这事毕竟由他和彭二郎挑头,还是不能把事情做得太难看。

“给你一个牌子的兵马,给咱盯紧点。”

一个牌子十个人,带这点人攻城拔寨显然不可能,但作为亲兵,在关键时刻控制没有实权的石山却易如反掌。

“将军请放心,俺必不让那降兵坏了咱们的大事!”

……

Ps:今天的两章合为一个大章,12点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