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重点、难点和考点三位一体闯关一本通
- 众智网校考试命题研究中心组编
- 4845字
- 2021-10-27 13:31:19
第二节 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
安全出口与疏散门的概念:
安全出口: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是疏散门的特例)。
疏散门:是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直接开向疏散楼梯间的门(如住宅的户门)或室外的门(不包括套间内的隔间门或住宅套内的房间门)。
【考点一】疏散楼梯
1.平面布置
疏散楼梯的平面布置应满足下列防火要求:
1)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以便于为人们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
2)疏散楼梯宜靠近电梯设置。如果电梯厅为开敞式,为避免因高温烟气进入电梯井而切断通往疏散楼梯的通道,两者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
3)疏散楼梯宜靠外墙设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采用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间,同时,也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进行火灾的扑救。
2.竖向布置
1)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通。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平屋顶,以便当向下疏散的路径发生堵塞或被烟气切断时,人员能上到屋顶暂时避难,等待消防部门利用登高车或直升机进行救援。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2)应避免不同的人流路线相互交叉。高层部分的疏散楼梯不应和低层公共部分(指裙房)的交通大厅、楼梯间、自动扶梯混杂交叉,以免紧急疏散时两部分人流发生冲突,引起堵塞和意外伤亡。
【考点二】疏散门
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甲级防火门。
建筑内的疏散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人数不超过60人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的房间,其疏散门的开启方向不限。
2)仓库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
3)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当其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4)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具有使用提示的标识。
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疏散出口不应设置门槛,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考点三】安全出口设置的基本要求
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且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计作安全疏散设施。
除人员密集场所外,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且埋深不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当需要设置2个安全出口时,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利用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
直通建筑内附设汽车库的电梯,应在汽车库部分设置电梯候梯厅,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汽车库分隔。
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
【考点四】公共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1)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公共建筑,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
①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
②除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外,符合表2-6-13规定的公共建筑。
表2-6-13 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

2)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的防火分区,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时,应采用防火墙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分隔。
②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m2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1个。
③该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净宽度不应大于其按《建规》第5.5.21条规定计算所需疏散总净宽度的30%,建筑各层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按照《建规》第5.5.21条规定计算所需疏散总净宽度。
3)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公共建筑,如顶层局部升高,当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2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且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时,高出部分可设置1部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外设置1个直通建筑主体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且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重点、难点小结】公共建筑中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的情形(表2-6-14)
表2-6-14 公共建筑中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的情形

【考点五】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多层住宅)。
2)建筑高度大于27m、不大于54m的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二类高层住宅)。
3)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一类高层住宅)。
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个单元设置一座疏散楼梯时,疏散楼梯应通至屋面,且单元之间的疏散楼梯应能通过屋面连通,户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当不能通至屋面或不能通过屋面连通时,应设置2个安全出口(补充第二条)。
【重点、难点小结】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表2-6-15)
表2-6-15 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考点六】厂房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厂房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当符合表2-6-16中的条件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重点、难点小结】
厂房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独立安全出口。
【考点七】仓库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每座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00m2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仓库内每个防火分区通向疏散走道、楼梯或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个,当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时,可设置1个出口。通向疏散走道或楼梯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和厂房要求一致)。
【重点、难点小结】仓库设置1个安全出口的条件(表2-6-17)
表2-6-17 仓库设置1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粮食筒仓上层面积小于1000m2,且作业人数不超过2人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考点八】疏散出口设置的基本要求
1)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并应符合双向疏散的要求。
2)公共建筑内房间的疏散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房间可设置1个疏散门:
①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75m2;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120m2。
②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小于50m2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0m,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0m。
③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厅、室。
④除《建规》另有规定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可设置1个疏散门。
【重点、难点小结】疏散出口的设置要求(表2-6-18)
表2-6-18 疏散出口的设置要求

3)剧场、电影院、礼堂和体育馆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于剧场、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②对于体育馆的观众厅,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
【经典考题】
1.下列场所关于疏散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某面粉加工厂内的碾磨车间,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为25人,其疏散门向内开启
B.某饭店的厨房操作间,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为20人,其疏散门采用推拉门
C.某单层钢材仓库,其墙体外侧的疏散门采用卷帘门
D.某设置门禁系统的宿舍外门,采用火灾时仅有管理员才能从内部打开的平开门
【答案】C
【解析】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人数不超过60人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的房间,其疏散门的开启方向不限,故A、B选项错误;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故D选项错误。
2.某采用敞开式外廊的教学建筑采用了敞开楼梯间,建筑高度为12m,共4层,每层9间教室。每间教室设计人数为56人,共有2个疏散门。该建筑设计符合《建规》的要求,且未设置自动灭火系统。下列关于该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建筑的最低耐火等级为二级
B.该建筑疏散楼梯总净宽度为4.5m
C.教室的疏散门向内开启
D.该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疏散净宽度为6m
【答案】B
【解析】该建筑的疏散楼梯百人疏散宽度指标为1.0m/百人,每层疏散人数为56人×9=504人,其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为5.04m,故B选项错误。
3.下列厂房中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有( )。
A.甲类生产厂房,总建筑面积为90m2,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为6人
B.乙类生产厂房,总建筑面积为120m2,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为4人
C.丙类生产厂房,总建筑面积为200m2,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为15人
D.丁类生产厂房,总建筑面积为500m2,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为20人
E.戊类生产厂房,总建筑面积为400m2,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为25人
【答案】BCE
【解析】见表2-6-16。

4.下列关于公共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某单层KTV场所,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面积为200m2,且总人数为45人,则该KTV场所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B.某三层老年公寓,耐火等级为一级,每层建筑面积均为180m2,且第二层与第三层人数之和为38人,则该老年公寓可设置一部疏散楼梯
C.一建筑高度为27m的办公大楼,二级耐火等级,设置2部封闭楼梯间,建筑顶层局部高出2层作为小型会议室,每层建筑面积为100m2,总人数不超过45人,且该2层会议室设置了一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则该局部凸出与主体建筑之间可设置一部疏散楼梯
D.托儿所、幼儿园建筑中的儿童用房均应至少设置2个安全出口
E.某二层的社区医院,耐火等级为二级,每层建筑面积均为150m2,第二层人数最多为10人,至少应设置两部疏散楼梯
【答案】ADE
【解析】B选项老年人公寓除外,故错误;C选项没有阐述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是否符合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