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维与多维视角下贫困测度与减贫评价
- 高艳云
- 1061字
- 2025-02-21 12:26:17
前言
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的目标位于该议程17个目标之首,标志着国际减贫合作从“千年发展目标”迈进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阶段。世界银行也提出到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可以说贫困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
对中国来说,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与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根据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的分析,千年发展减贫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中国。因此,世界银行前行长金墉曾评价中国的扶贫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的扶贫工作也被国外专家盛赞:中国消除极端贫困的成就,超过了人类文明史上任何国家。如今,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也相信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实现过程中,中国的减贫经验会为国际减贫行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在全人类取得历史性减贫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站在全球的角度,目前仍有超过7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减贫工作还任重道远。全人类应坚定携手向贫困宣战,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消除绝对贫困和缓解相对贫困为目标导向,积极开展减贫行动,加强减贫合作,提高全人类的福祉。
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中国在新的阶段将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消除,也不意味着贫困问题不重要,相反我们应该继续重视对贫困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多维贫困成为贫困研究的热点话题。联合国指出,贫困不只是缺乏收入和资源导致难以维持生计,还表现为饥饿和营养不良、无法充分获得教育和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受社会歧视和排斥以及无法参与决策。这反映了贫困的多维特征。联合国从2010年开始采用多维贫困的概念,并逐年颁布多维贫困指数(MPI),取代了之前编制的人类贫困指数(HPI)。从一维贫困到多维贫困,体现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贫困认知和理解的与时俱进。
本书在一维和多维两个视角下,对贫困测度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进一步对相关减贫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未来与贫困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的问题。
本书受“跨越绝对贫困后山西农村反贫困政策研究”项目资助。王曦璟博士、王晶博士以及张世君、王玉丹、马瑜等都参与了研究,为本书成稿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对一直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事、家人表示感谢!
高艳云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