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273.国之大事

大儿子被先生带去刺探军情了,小一些的几个儿子还要轮流去给先生看家兼带孩子,光熹帝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不好,老觉得玉锦兮使唤他儿子使唤得也太顺手了些。

他还没办法有反对意见,因为国师十分雷厉风行,直接从国师府就走了,只让人给宫里带了个信。

对了,他还顺手带了兵部的印信和李相,说是顺路。

还有,他还带了其他四个阁老的长孙,偏偏只带了他一个儿子。

光熹帝皱着眉头思考起来,为何国师如此偏爱太子。究竟是因为他是太子呢,还是因为他是将来的帝王。

看着没区别,其实里头的区别大了去了。

光熹帝既然立了嫡长子当太子,自然也是不愿意废弃他的。不过当帝王的要选拔接班人,总是想着要多方磨砺一下。磨砺好了便是一代明君,磨砺不好嘛,呵呵,那就只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了。

国师如此偏爱太子,应该是因为太子会是将来的帝王吧?他既然能够看出自己原本的身份,自然也是能够看出太子的。

光熹帝突然有些兴奋,自己是个星君,不知道太子的原身是个什么,难不成也是个星君?

钦天监的人就发现,最近陛下对星宿格外地感兴趣起来,都开始叫人进宫去讲学了。

真是一介好学明君,实乃我辈楷模啊!

就在朝廷内外里一片好学之风慢慢弥漫开来之际,真正好学的那几个,正被自家先生带着吹海风。

春寒料峭,海风呼啸,这滋味,真一个惨字了得!

几个学生都有些哆嗦,玉锦兮抱歉地道:“忘了你们不禁冻了,穿上。”

凭空出现几件毛皮大氅,几个学生感激地裹在了身上,这才觉得浑身暖和了起来。

玉锦兮指着周围的海域道:“这个地方便是历林口了,瞧见没有?那一片十分开阔,正是海船登陆的好地方。倭寇在海上久了,对周围的地形还是比较熟悉的。”

太子往那边看去:“先生曾经说此地是个天然的港口,就是这儿了吧?”

玉锦兮点头:“没错,正是此地。辽东海域冬天虽然也会结冰,但却比河水结冰的时间短很多,建造港口也是没问题的。此处并不是倭寇最近的登陆地点,辽东驻军说在此地发现倭寇踪迹,不是从别处登陆之后跑过来的,就是他们的老巢就在附近。”

太子:“嗯,沿着这边过去,是不是就是三山海口?”

玉锦兮:“记性不错,正是三山海口。从这边直穿过去两百多里,便是另一处海岸线。我怀疑倭寇是从那边登陆的,此地地广人稀,倭寇直入两百多里才被人发现,也不是没可能。”

大家拼命回忆着在课堂上看到的那幅地图:“这一块好像是个半岛?”

玉锦兮:“正是,三山海口就在那半岛的顶头,那边还有一串岛屿,一直连到鲁地。咱们这几天要忙了,附近大大小小的岛屿可不少。尤其是鲁地的那一串岛屿,那可是咱们大月的海上门户,是绝对不能让倭寇占了去的。”

学生们明白了,然后便陷入了熟悉的昏睡,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又是另外一处海滩。

玉锦兮仔细观察了一番周边的痕迹,叹口气道:“是个麻烦事儿,冷不冷?咱们得在这里多待一阵子了。”

学生们纷纷摇头:“不冷,先生给的大氅挺暖和的。”

玉锦兮放出几头驯鹿来,绑了鞍鞯之后让学生们骑了上去,自己也骑了一匹,一声清斥之后,几头驯鹿颠颠儿地跑了起来。

几个学生还是头一回骑这玩意儿,开头看那一双巨角在自己面前晃来晃去还不免有些紧张,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见先生一边飞奔还一边观察,便也学着他收敛了心神,仔细观察起周围地形来。

不远处有一点亮光吸引了郑衡的注意,离得越来越近之后发现了,竟是半截刀头。

郑衡喊道:“先生,看!”

玉锦兮下了鹿,一看那刀头就笑了:“幸亏你看得仔细,这是倭寇的刀。有了这个就好说了,咱们可就省事儿啦!”

把手一挥,大乖几只就摇着尾巴出现了。

玉锦兮摸摸大乖的头:“去闻闻,看看从哪个方向来的。”

大乖几只便过去嗅了嗅,在附近转了几个圈儿之后,冲着大海叫了几声。

玉锦兮轻松地道:“得,看来今儿差不多能找到了。”

把人和狗都收进空间里,沿着刚才大乖指示的方向全速前行,不久就发现了一处岛屿的影子。

可惜这处小岛上全无人活动的迹象,玉锦兮在空间地图上做了个标记,这种无人居住的小岛以前是她不在意的地方,地图上根本就没有采集到。

她随手给这个小岛起了个名字,以小岛为中心往上飞升,一直到视线里又出现了一个小岛的影子,这才直飞过去。

第二个小岛上也没有人,但是她发现了几处灰烬,一看便是曾经有人在此升起篝火吃过东西,地上还扔了些鱼骨呢。

玉锦兮让大乖出来确认,果然是一批人留下的。

既然此处无人,玉锦兮就放心地把学生们放了出来,让他们观察周围地形,自己继续在空间的地图上做标记。

几个人分头把这个小岛搜寻了一遍,又发现了几处野营的痕迹,但岛上既没有山洞,也没有房屋,只能是个短暂的落脚地,不会是倭寇的老巢。

玉锦兮道:“那这个岛,就叫落脚岛吧,起个名字,回去好跟他们说。”

学生们自然无异议,玉锦兮继续带着他们找,终于在第五个岛屿那里,发现了异常。

这个岛屿要比前头四个都要大上不少,最重要的是这个岛上有山峰。

有山就有可能有山洞,像倭寇那样的流寇,是没有心思盖房子建驻地的,这么冷的天又不能露宿,选择山洞居住的可能性十分大。

玉锦兮没出空间,先绕着这个岛屿转了一圈儿,在一处平缓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个移动的人影。

她把空间降低了几分,看到了标志鲜明的月代头。再看看衣着,虽然已经破的不成样子,不过是倭寇的穿着无疑了。

玉锦兮优哉游哉地跟在那人后面,听那人叽里哇啦地自言自语,顺便搜集一下语言信息。没办法,她对那个国度有偏见,只捕鱼的时候从那儿经过了几次,藏在空间里高高地看了规模大小不一的纷争,没和当地人打过交道,不会说那儿的话。

一个人自言自语能有多少语言信息?玉锦兮跟了他半天,耐心都快被他耗光了,才算是看到他找够了柴火,抱着往回走了。

幸亏找到了这个出来找柴火的,要不然还真的不好找。

山洞口十分隐秘,隐藏在一片嶙峋乱石之后,若不是有人带路,就算是从旁边路过,都不见得能发现它。

既然已经发现了目标,就不能把学生们放出来了,山洞中隐约传出来人语声,听着可不是一个人。

玉锦兮直接飞了进去,发现这个山洞竟然内有乾坤,足以容纳几百人了。

有十几个倭寇正在生火做饭,看锅里食物的数量,只有十几个人的,正是这里的全部人马了。

玉锦兮一边搜集着语言信息,一边巡视着山洞。山洞一角横七竖八地扔了许多杂物,除了武器之外,还有些粮食金银。

那些倭寇嘴里的话不太多,语言条进度有些慢,玉锦兮出手,将那些金银粮食武器之类有用的收进空间,怕那些人没注意,还扔了一块石头出去。

这下可炸了锅,倭寇们很快就发现他们的物资神秘消失,立刻叽里哇啦地喊了起来,还有几个人好似发生了冲突。

玉锦兮满意的看着语言条走到了顶,外面的声音一下子就清晰起来。

“就是你这个混蛋干的!”

“你胡说八道,明明是你干的!”

“你才胡说八道,昨天洞里就有你值守,不是你干的是谁干的!”

“一定是你趁晚上大家都睡着的时候,偷偷地藏起来的!”

“……”

真没营养,玉锦兮耸耸肩,这些家伙就不能说些有用的吗?比如说这里怎么就他们十几个人?有没有其他人?

玉锦兮耐着性子听了众人的一通乱吵,最后好歹听到了一个有用的消息,果然还有其他人,人数还不少,被一个叫做龟一郎带着出去劫掠了,这个地方便是他们的老巢。

玉锦兮琢磨着,辽东报上去的倭寇信息,没准儿就是龟一郎一行人。

她从山洞里出来,又沿着岛屿转了一圈儿仔细搜寻过了,并没有发现其他人的踪迹。

还是有些不放心,找个僻静的地方把大乖几个放出来,嘱咐它们不要出声,让它们也巡了一遍,除了那个山洞之外,仍然没有别的发现。

这么容易?

玉锦兮不太敢相信,又把周围的几处岛屿搜了个彻底,这才放下心来。不管是不是全部,这个岛屿定然是倭寇的重要落脚地了。

玉锦兮给这个岛屿起了个杀寇岛的名字,又把附近的几个岛屿标明位置,然后就发现,其实倭寇们选择的这个落脚地,还是挺理想的。

直飞辽东军营,李相还在哪儿等着她呢。

李相正在和辽东的几位将领商议战事,听到外头的禀报声时,玉锦兮已经掀开门帘进了屋。一看营房里坐着的人,便满意地道:“正好都在,太好了。”

先把学生们放出来,然后便是铺纸画图那一套,一边画一边讲。众人见她讲得十分琐碎,什么比例尺啊,什么经纬线啊,都是一堆让人听不懂的东西。满心疑惑之下,只见太子绷着一张脸听得十分认真,有时候还问一两个问题,就知道国师这是趁机在教学生。至于军情,呵呵,在人家国师眼里,根本不重要。

玉锦兮把几个学生都教会了,又提问了几个问题确认都懂了,这才道:“去临摹出来,顺便练练手。”

几个学生就恭恭敬敬地自己铺纸、研墨、配色,对着先生画的那张图细细地临摹起来,有时候还拿尺子比一比量一量后,才在纸上动笔。

玉锦兮在一边评价:“杭生知道拿尺子比量,这是对的。地图测绘容不得马虎,地图上多一寸,实际航行的时候就有可能多半日。若是战事,或者遇到了风暴,那就是要人命的事情了,不可不慎。”

几个学生下笔就更慎重了。

虽然知道她教的学生里头有自己的亲孙子,李相还是有些忍不住:“国师大人,倭寇的老巢找到了吗?”

玉锦兮点点头:“找倒是找到了,不过那些倭寇如今不在,只有十几个留着看家的。”

还被她使了个小小计谋弄成了窝里斗,再加上她把人家的粮食武器全都弄走了,也不知道那些人会惨成什么样。她巡视的时候看过了,那岛上没船。

将领们大喜,不在没关系啊,只要找到老巢,就不怕不把他们一网打尽。

玉锦兮把在倭寇山洞里缴获的物资给弄了出来:“这些是在他们的老巢里发现的,李相叫人看看,是咱们大月的吧?我看着像。”

几个将领都过去辨认,很快就搞明白了,确实是大月的物资无疑,那粮食袋子上还有某官仓的记号呢。

玉锦兮这才知道这些倭寇竟然如此猖獗,连官仓的粮食都能抢走。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辽东的这些驻军是不是有些废柴?

这个她不管,这是人家李相的职责。

她只给了一个意见:既然倭寇的老巢已经找到,你们要不要来个守株待兔?要是担心动静太大被人发现,她可以提供友情赞助。

她的意见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打仗人家才是内行,很快就做出了一个双管齐下的策略。一部分人按照玉锦兮所说的去杀寇岛上守株待兔去,另一部分人则继续在附近搜寻倭寇下落,争取在岸上就给他们雷霆一击。

玉锦兮是不参与军事活动的,就连李相也不会,而是继续在大营里坐镇。遇到这种有危险的事情,玉锦兮就不让学生们参与了,而是把他们留给了李相。

她说的话十分直接:带着他们不免束手束脚,你们还是老老实实在后方待着别添乱了。哦,对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四周多走一走,绘制几份地图。

给学生留下了作业之后,玉锦兮带着两百精兵出发了。

两百人不少了,这些也就是去捡个漏儿的。她可是把大乖几只留下给他们帮忙了,有大乖几只在,还愁找不到那些倭寇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