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136.螳螂捕蝉

对于吴氏所说的那件事情,吴家夫人略有耳闻,毕竟当日她也是在的。只是这都多长时间了?你一个当爹的为女儿出气也不能说不对,可都三四个月过去了,你这时候传出这样的话来,你想做什么?

再说真要细究起来,他家一个开铺子做生意的,女儿本就是低贱之人,能进户部高官的宅子就是三生有幸了,就是被主人家说几句又怎么了?咦?不对!

吴家夫人便道:“当时我也没留意,若真的是个商户家的闺女,怎么会有你们家的帖子的?”

这个就连吴氏也是不清楚的了。不过这种事情涉及家族名声,她便带着自家亲娘去拜望了婆母。

荣家夫人听闻亲家母来了之后就直接去了大儿媳的屋子,正在屋里纳闷为何她做出这般不知礼的事情来,见儿媳陪着亲家母来了,便仔细看了看亲家母的脸色,他们荣家最近好像没做对不起亲家的事情吧?

吴氏把吴家夫人的来意说了,荣家夫人竟是头一回听说,不由气急:“这是怎么说的?!好好的怎么传出这样的话来?!”

吴家夫人便道:“哎呀先别说那个,我且问你,那个玉萃斋的东家是什么来路?怎么你家花宴,还给这样一个商户下帖子的?”

荣家夫人实在想不起这样的一个人来,想着这帖子定然是外院下的,便把大管家叫了来。

大管家恭恭敬敬地汇报:“夫人,玉萃斋的东家名叫玉锦兮,是个武散官,并不是商户。”

这下就能说得通了,他们荣家定然是不会请商户入府赴宴的嘛!

“那外头的谣言是怎么回事?”

大管家知道的消息却比她们多,只是没敢汇报而已。见当家夫人问到了头上,便含糊道:“此事所涉甚多,跟朝堂怕也有些牵扯,小的实在不敢说。”

荣家的规矩大,荣家夫人倒也不为难他,知道涉及朝堂反而不怎么担心了,这已经不是内宅的事了,归外头的男人们管。

理是这个理,到底还是意难平,等送走了亲家之后,随意找了个借口把当日挑事的女童罚去了祠堂,就连她那背后说闲话的奶娘也都打了二十板子赶了出去。

这边大管家等荣世广下衙之后,不敢再瞒,便把外头的风言风语以及今日吴家夫人上门的事情讲了。

荣世广身兼户部侍郎和顺天府尹,一直忙于公务,下人们都深知瞒上不瞒下的道理,竟是头一回听说此事,不由大怒,立刻派人出去打听。

打听回来的消息有好有坏。好的是很轻易就找到了流言的源头,坏的是此流言已经传播了一段时间,据说已经有御史准备参他不修私德了。

若真是为了几个女孩子之间的口角就被参,那他也太亏了!

幕僚邹子祥建议道:“东翁,如今最要紧的是要把这谣言平息下去。”

荣世广郁闷地看了他一眼,这个谁都知道,可问题是怎么平息?

邹子祥继续道:“当日咱们请玉萃斋的东家来做客,其实是打着与之合作的主意,这件事情学生记得是罗管家负责的。后来罗管家身患重病,此事不了了之。如今看来,莫不是当时出了岔子?”

在家静养的罗新海就被叫了来。

一听是问当日发生的事情,也不敢隐瞒,支支吾吾地说了。

屋内的人都皱紧了眉头,这个玉锦兮莫不是什么隐世的江湖高手?能在荣家把一个大活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弄到城外去,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就连大内都不见得有这样的高手存在。

邹子祥提供了另外一个可能:“莫非是郭家?”

可若是郭家干的,也不会这么久才闹出来啊?何况和玉锦兮关系好的,众所周知是郭家小八郭明生,那可是大长公主的老来子,最是个受不了半分委屈的,性子又嚣张。若是他干的,定不会是如今这般只散播些谣言便罢,那可是敢直接打上门的主儿!

这个推断也不成立。

邹子祥又问:“后来珩兴会又得罪过他么?”

罗新海喊冤:“后来珩兴会的事情不归我管了,我也不知道啊!”

是了,竟把这事儿给忘了。

蒙树江便也被紧急叫了来问话。

蒙树江也喊冤:“奴才哪敢找他的事儿啊?他不找咱们的事儿就是好的了。”

把玉锦兮给德诚会提供货源的事情讲了,说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话里话外地抱怨自己这是给前头的人收拾烂摊子。

罗新海在家主面前不敢造次,心里却翻来覆去把这个阴险小人骂了个狗血喷头,抢了他的会长位子还不够,居然还在家主面前告他黑状,太不是东西了!

邹子祥却觉得自己明白了:“东翁,这事儿应该是德诚会的人做的。”

德诚会啊?荣世广想了想:“倒是有些道理。”

对着蒙树江吩咐道:“去查一查德诚会最近跟李相走得近不近。”

德诚会背后的大靠山便是李相,在内阁中的资历虽然不是最老的,却是光熹帝最为器重的,这位可是坚定的开海禁一派。

蒙树江急匆匆地去了。

荣世广挥手让罗新海下去,对着邹子祥道:“若真是李相那边的动作,这事儿便有些棘手了。盯着蒙树江些,让他快些查明白,本官也好找魏相回话。”

邹子祥躬身应了,又问:“那玉萃斋呢?”

荣世广想起这个就头疼。不管他吧?他给自己添了这许多麻烦;管他吧?怎么管?自己一个朝廷大臣,处处掣肘,又要顾及官声又要想着前程,他一个市井小民,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后头又有大长公主府撑腰。这其中分寸,着实不好拿捏。

邹子祥见他如此,便知他尚未有决断,便出了个主意:“东翁有鸿鹄之志,自不好跟这样的燕雀一般计较。不如让学生跑一趟探探口风?人总有所求,若知道他所求之事为何,这事情就不难办了。”

也只能这样了,荣世广道:“那你明儿便亲自去一趟。再多找几个人,放出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出去,市井之人就好个热闹,有了新的热闹,便不想以前的了。”

邹子祥领命而去,到了第二天便去了玉萃斋。

客路客气地接待了邹子祥,听到他的来意之后更加客气地道自家少爷不在京城。

邹子祥问:“不知你家少爷什么时候回来?”

客路加倍客气地回答:“这个着实不知。我家少爷是个闲云野鹤的性子,随性惯了,说回就回,说走就走,也许十天半个月的也不见人影,也许明儿就回来了。”

邹子祥无奈地走了。

过了两天又来,这回接待的人变成了青山,照旧客气有礼地道玉锦兮还是没回来。

如是三番之后,邹子祥便不上门了,只派了个小厮打听到了玉家的住址,投了帖子过去。

玉锦兮当没看见,照旧该干嘛干嘛。只是到了七月玉米收获的时候,不得不去了一趟户部的试验田。

玉米、土豆和地瓜是差不多同时种下的,成熟的时间却有先后。玉米和土豆已经可以收割,地瓜却还要再等等。郭明兴性子急,春天就进行了播种,其实按照玉锦兮的本意,跟冬小麦轮种更合适。

郭明兴自然是在的,这件事情一直是他负责的,只是没想到荣世广也到了现场,见这个看着弱不禁风的瘦小男子便是自家麻烦的制造者玉锦兮,脸色就有些不善。

想想邹子祥花了半个月的功夫也没能见到此人,却在试验田里遇到,便知道此人是有意躲着自家幕僚了。

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就算是他再想躲着,如今还不是自动送上门来?

荣世广皮笑肉不笑地道:“玉公子倒是忙得很,不是说不在京城么?”

玉锦兮叹了一声:“多谢大人关怀,在下昨天才刚回来。”

谁关怀你啊?真够没皮没脸的!

荣世广脸色沉了沉,还想再说什么,玉锦兮却猛地对正要挖土豆的某个小吏大喊道:“住手!”

那小吏吓得一激灵,怎么了?不是说这东西长在地底下吗?不挖出来怎么收?

玉锦兮道:“土豆不能这么收,你这一铲子挖下去,极易挖断。这土湿了些,今日先把上面的黄秧割断,晾上两天,才能收。”

那小吏才知道自己冒失了,立刻道了谢,拿了把镰刀去割秧子了。

户部的试验田不大,这又是个新鲜东西,郭明兴有时候都会亲自动手干农活儿,更何况这些小吏了。

玉米收起来就省事许多了,玉锦兮检查了几株之后,便道已经成熟,可以直接把玉米棒子掰下来了。

至于剩下的植株,玉锦兮给他们出了个好主意,这东西可以当牲畜的饲料。

她做了示范,剩下的便由户部的人做了,她只管来回巡视着做个技术指导就好。

荣世广见她做出一番忙忙碌碌的样子,户部的人遇事也习惯了去找郭明兴,在这儿待着实在无趣,却又惦记着玉米的产量,只好也下田掰了几个,显得自己十分敬业。

可是跟三天两头往试验田里跑的郭明兴相比,实在是不习惯。只是掰了几个玉米棒子,就觉得脚底下越来越沉,竟是田间的泥土粘在了靴底,将刚穿上的新靴子污得没法儿要了。

郭明兴正蹲在土豆地里,跟玉锦兮一起拿手挖土看土豆的长势呢,知道他是过来抢功劳的,实在不齿他为人,见他狼狈不堪,只装着没看见。

玉锦兮是真的没注意荣世广,土豆的长势不错,一棵下头结了七八个大小不一的块茎,大的如她的手掌一般,小的也有鸡蛋大。称了称,有十斤多。

郭明兴又惊又喜:“这么算下来,一亩地能打三千斤!”

玉锦兮对这个产量却不太满意,还不如她自己在铜庆种的产量高呢。

不过起点低一些也没什么不好的,这样才能给后头的人提供机会嘛!

玉锦兮提醒郭明兴:“大哥,把这些先收起来。”

郭明兴立刻道:“正是。牧哲你藏东西是把好手,快收了。”

玉锦兮便在他的掩护之下,把这七八个土豆都收了起来。荣世广不是来抢功劳吗?那就让他抢都抢不走。

郭明兴还十分恳切地请他留下来主持大局,说自己想起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公文没有完成。

荣世广巴不得他走,自然是应了。见玉锦兮也跟着走了也不恼,赶紧从玉米地里出来,走到一边扶着棵大树气喘吁吁地站了。却是一把椅子也没有,守着下属又讲究个官威面子,也不好把靴子脱掉,只能在草地上死命地搓靴底的土泥。

郭明兴却亲自把那七八个土豆拿个盒子装了,让人快马加鞭送到了内阁,说是得了嘉粮,邀请内阁后天来实地验证。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内阁不独擅其美,值班的恰好是兼着户部尚书的郑相,一点儿功夫都没浪费地找光熹帝去了。

光熹帝十分高兴,直接道后天他也去,还顺口夸了一句郭明兴这个表哥。

郭明兴这个表哥在关键时刻十分讲究效率,光熹帝看到土豆的同时,他已经又回到试验田里了。

荣世广都傻了,这是半道上又回来了?

郭明兴自然不会说是有人帮着他快去快回,只说是接到了消息,那公文已经处理好了,惦记着这边的事务繁杂,这才回转来的。

玉锦兮微笑不语,懒得看这两人明争暗斗,见田间收获有条不紊,自己也上手帮忙去了。

负责割土豆秧的小吏见她来了,急忙喊道:“玉公子,这土豆秧能喂牲口吗?”

玉锦兮答道:“能是能的,不过有的牲口不喜这味道,可以试试,也不必勉强。”

“那我留一些去试试。”那小吏欢喜地道,“这么多呢,可不能浪费了。人能吃吗?”

玉锦兮急忙摇头:“太过粗粝,人却是不能吃的。不过那边地瓜的嫩叶茎,人就能吃了。不但人能吃,牲畜也能。”

小吏还不死心:“嫩的呢?也不成么?”

玉锦兮笑道:“嫩的啊?这东西可跟别的东西不一样,嫩芽却是有毒的。”

小吏吓得再也不敢打土豆秧苗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