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寺

乐天和小猴悄悄溜出门去,看到街上一切如常,仿佛刚才这附近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这让他们的心里稍感宽慰。高大的城门就在眼前,也没有什么异样,此刻正有一支骆驼商队在鱼贯走出城门。他们迅速越过驼队,出了城门。

“你走得太快了。”小猴说道。

“逃亡就得有逃亡的样子。”乐天说道。他忽然啊呀一声停住了脚步。就在城门下的路中央,一个家丁模样的人正半跪在地上宰杀一只羊,可怜的羊正在他的刀下挣扎、抽搐。主人站在他的身旁,一边盯着眼前的一幕,一边祷告:“犬子出迎恩公,此去千里迢迢,肥羊献祭路神,保他一路平安。”说罢他又冲着旁边骑在马上的人说:“路神有复,念儿大可放心离去,寻得恩公,尽心侍奉,一并平安归来。”

李荣杀羊祭道

乐天看得既惊心动魄又似入迷一般,忽听得身后两个倚在城门下晒太阳的人说话。

一个道:“你可知道骑马的人是谁?”

另一个答:“应该是李荣的儿子。祭祀那人就是李荣。”

“李荣是谁?”

“他是一个画师,小有名气。听说他12岁的时候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全靠邻居家的画师抚养长大,同时教授他画画。神宗一朝,郑侠就是找他把流民的惨状画下来,进献给皇帝,直陈变法之害,力阻皇帝推行新法。”

“你这么一说我就知道了。我听说书的大胡子讲,郑侠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还发了一个毒誓,说他在奏折里所述都是事实,《流民图》所描绘的惨景都是他亲眼所见,如有一句不实,如有一处画得不对,他将受到天谴。他说皇帝收到《流民图》后听从他的进谏,十天之内,老天爷一定会下一场大雨,以缓解旱情,如若不灵验,他甘愿领欺君之罪,在宣德门外被斩首。听说神宗皇帝由此废除了一批新法,之后第三天就下了一场大雨,缓解了旱情。在先帝朝(哲宗)郑侠受‘元祐党人’牵连,被发配到南方的蛮荒之地,不过李荣并没有受到影响。”

“呵呵,你方唱罢我登场。听说圣上这次追复先帝朝被贬的33人回朝,其中就包括郑侠。”

“这回就是李荣差遣自己的儿子前往南方迎接郑侠归来。听说郑侠对他恩重如山,李荣倒也是知恩图报的人。”

“这世道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刚刚听说城里出了个会施法术的小孩,光天化日之下,人竟然就不见了——哎哎,你看前边那、那人,还有那猴子……”

乐天瞥一眼墙根下的两个人,收回目光时,突然发现城门里鬼鬼祟祟、四处张望的耍猴人正往这边走来。“不好!”乐天低呼一声,给小猴使个眼色,拔腿就跑。这时耍猴人也发现了他们,径直向他们冲过来。大概是忌惮乐天的“法术”,耍猴人这回也不敢太过冒失。

小猴和乐天一前一后往前跑,此时前边桥上有很多人在看风景,还有两个小乞丐在讨钱。乐天灵机一动,拉住其中一个小乞丐说:“救救我们,有坏人在追我们。”小乞丐先是被吓了一跳,略一迟疑,便说:“跟我来。”

小乞丐很熟悉这里的地形,他领着乐天和小猴跑下桥,猛地一个拐弯,又跑过一座小桥,路过几头拉磨的驴、一群闲逛的猪,经过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闪过一个和尚——这和尚指给他们一个方向,他们由此径直钻入了一座寺庙中。

小乞丐在桥上

小乞丐把他们带到寺庙后院的一个柴房,关上门,便瘫坐在地上,直喘粗气。暂时安全了,那耍猴人肯定是找不到他们了。

“谢谢你救了我们。”乐天说。

“你是谁?”小乞丐问。

“我叫乐天。”

“你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难住了乐天:“我从……嗯,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现在是宋朝。”

“现在当然是宋朝,这里是汴京。你还没说你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我说我从一千年后来,你相信吗?”

“什么乱七八糟的,不过看你的打扮倒像是从老远的地方来的。你要到哪里去?”

“我……”这个问题又把乐天难住了,他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小猴。

小猴却假装啥也听不懂,啥也没看到,正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瞟着其他地方。

“好了,不问你了,你这小猴挺好看,以后我也跟它玩玩。你们先在这里待着,我出去看看外面的情况。这个地方不会有人来,不过太阳落山时,寺院的扫地僧——刚才给我们指路的那个和尚,会来整理工具。他是个哑巴,你只要把这个模子给他看一下,他就知道你是我的朋友了。”说完他塞给乐天一个“尼姆”,就向外走去,全然不顾身后已经呆掉的乐天。

乐天憋了半天,没想起来问恩人的尊姓大名,却冲着他的背影喊:“这是哪里?”

“白云寺。”

知识链接

北宋《流民图》

北宋神宗时期,在汴京安上门有一个名叫郑侠的监守。当时社会面临着双重的不利因素:从熙宁六年(1073)到第二年三月遭遇大旱,赤地千里,人民无以为生;适值王安石变法,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大量背井离乡的流民出现。熙宁七年(1074)开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郑侠每天在城门看到大量拥入京城的流民,就向朝廷上奏疏反映此事,可是朝廷未予理睬。迫不得已,郑侠只能采用非常规的手段:把看到的流民惨状画下来进献给皇帝。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幅《流民图》。不过,这幅《流民图》究竟是郑侠亲自所画还是聘请李荣所绘,目前尚存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