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的奇遇

半小时前,当乐天和爱丽丝站在《清明上河图》前的时候,闭馆时间已到,人已经很少了。乐天看画的方式跟美术馆神奇的扫地老太太一样——一扫而过,但他什么也记不住,只是觉得画上乱七八糟的。当然也有一些画会吸引他,能让他盯着看半天,但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这幅《清明上河图》就吸引了他,他盯着画中的一只猴子好长时间了。那画面就像一块超级磁铁,牢牢吸引着他的目光。他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和谁说话。有好几次爱丽丝都误以为乐天是在和她说话。

从站到画前的那一刻起,乐天就听到有个声音在呼唤他:“乐天,乐天,快来救我!”他环顾四周,却没发现有人跟他说话。

“乐天,乐天,快来救我!”

这声音最终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画上。他循着声音,将目光最终定格在画中的一只小猴身上。那只小猴蹲在一个人的肩上,好像在观望什么。那个人看上去是个耍猴的,衣衫褴褛,一脸谄笑着向过往的行人兜售他的小把戏。

熙熙攘攘的街上人声鼎沸,这个热闹的路口将有好戏上演。

那声音又响起来:“是我,乐天,你看到我了。就是我!”乐天揉了揉眼睛,发现真的是那只小猴在说话,而且本来非常模糊的画面在乐天眼中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耍猴人喝醉了,他的步子迈得飘忽不定,他脸上的谄笑渐渐变成了一种傻笑。小猴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放射出异样的光彩。乐天忽然想到了什么,立刻抓过背在肩上的百宝袋,一通乱翻,拿出他钟爱的“尼姆”来——没错,就是它!尽管“尼姆”上的小猴刻画得并不细致,但它的眼神和画中的小猴一模一样。就是它!这个奇迹般的相遇让乐天既激动又迷惑。

乐天攥紧他手里的“尼姆”,将目光重新投向画中。他看到的画面竟然“活”了起来,一切就像在他眼前发生一样。

此时,大街上熙熙攘攘,那个耍猴人正驮着那只小猴在街上游荡,嘴里念叨着:“大爷,看我这小猴耍个小把戏吧。”但没有人理睬他。

他的身后有两个偶遇的熟人正在寒暄。

“好久没见王管家进城了,你家员外可好?你怎么如此匆忙?”

“单员外别来无恙,只因家里添丁,在下急着去请产婆接生呢。失陪失陪……”

旁边还有一个和尚在和两个读书人说话。

“真没想到会在此地幸会元章兄。多年未见,我初来汴京,暂居白云寺历史上,开封确实有座白云寺。五代后周周太祖时建,初名国相寺,又称白云寺,后称天清寺。寺中建有佛塔,俗称繁塔,是开封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府上拜会。东坡居士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很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亦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辞世前嘱咐我前来寻你,有些事情需要处理。”

闻听“东坡”,这位“元章兄”立刻神情黯然,但他仍不失礼数地说:“幸会,维琳方丈!我今天陪黄兄到虹桥一览,晚间定当前去拜访。”看出这位“黄兄”不是一般人物,维琳方丈微笑告辞。那位黄兄本不耐烦,一直在左顾右盼,似乎在催着元章快走,只在听到“东坡”时神色微微有了变化。

耍猴人的对面,走来两个挑担子的小贩。

一个小贩说:“这到城外的虹桥还远得很呢,那里确实热闹,我前几天还去过。”

“热闹归热闹,只怕此时去了都没有立脚的地儿啊。”他们一边说着,一边不紧不慢地往前走。

两头毛驴正拉着车路过,车上载有两桶酒。赶车人扬起鞭子催促毛驴快走。

一个孩子正在蹒跚学步……

乐天揉揉自己的眼睛,确信眼前看到的画面都是“活”的,只是画中人的动作都变得极其缓慢。但他们都是活生生的。

乐天盯着那小猴,问:“你是谁?你怎么认识我?”

那小猴答道:“说来话长,不过现在来不及回答了。你先救我,乐天。”

乐天问:“我怎么救你呢?”他注意到拴在小猴脖子上的铁链,铁链的另一端被耍猴人紧紧地攥在手里。

“把我的印信对准我……”

“印信?哦——”乐天忽然明白了,他手中的“尼姆”就是印信。他把手伸出去,将“尼姆”对准画中的小猴。小猴的眼睛忽然发射出一道光,那光一下子蔓延开来。乐天觉得眼前一片光亮,他忍不住闭上了眼睛……

乐天睁开眼,定睛一看,差点摔倒:他正站在耍猴人的对面,周围的人都朝他看过来。耍猴人好像被吓了一跳,那个赶去找产婆的王管家呆立在原地,挑担子的小贩直接被吓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和尚也顾不上和“元章兄”依依惜别了,就连那个学步的孩子都蹒跚着向他走来……

“天啊!”乐天忍不住惊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