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财税形势分析

·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总体平稳,但波动较大

·财政支出增速明显加快

·稳定经济对财政收入仍至关重要

·调整中央和地方事权配置格局,保障公共服务的顺利提供

2014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8%,但增速波动较大;财政支出增速明显加快。财政收入形势仍然严峻,稳定经济对财政收入仍至关重要。调整中央和地方事权配置格局,上移事权,才能保障公共服务的顺利提供。

一 上半年财政运行基本情况

1~6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74638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4327亿元,同比增长6.2%;地方本级收入40311亿元,同比增长11.1%。全国财政支出69154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0812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支出58342亿元,同比增长16.4%。

二 上半年财政运行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增长总体平稳,但波动较大

1~6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速总体平稳,但月度不均,波动较大。第一季度财政收入逐月下降,4月份回升较多,5月份却又回落,6月份达到8.8%(见图1)。

图1 1~6月财政收入增速

1~6月,国内增值税收入为15197亿元,同比增长6.1%。国内增值税收入在第一季度回落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回落。6月份,国内增值税收入增速甚至为-0.5%,出现了负增长(见图2)。

图2 1~6月国内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情况

剔除“营改增”因素,上半年,国内增值税收入同口径增长仅为1.4%,6月份更是下降4.5%,其增速下降说明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

1~6月,营业税收入为9200亿元,同比增长4%,剔除“营改增”因素,同口径增长11%。2013年上半年营业税收入同比增长12.9%。相比较而言,营业税收入增长回落情况慢于增值税,但增速下降也说明经济增长放缓对税收收入的负面冲击。图3是1~6月营业税同比增速情况。

图3 1~6月营业税同比增速

1~6月,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为6933亿元,同比增长8.6%;关税收入为1398亿元,同比增长15.3%。这主要是由进出口形势转好所致。1~6月,企业所得税收入为16253亿元,同比增长8.6%。

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虽达到8.8%,高于2013年同期的7.5%,但2014年财政收入增速波动大,说明财政收入形势仍然严峻。

(二)财政支出增速较快

1~6月,全国财政支出69154亿元,同比增长15.8%,明显快于2013年同期10.8%的增速。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10812亿元,同比增长13%,而2013年同期增速为8.1%;地方财政支出58342亿元,同比增长16.4%,而去年同期为11.3%。

1~6月,农林水支出6047亿元,同比增长1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625亿元,同比增长13.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905亿元,同比增长18.4%;教育支出9920亿元,同比增长13.4%;科学技术支出2041亿元,同比增长1.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68亿元,同比增长14.2%;住房保障支出2019亿元,同比增长30.2%;交通运输支出4404亿元,同比增长22.1%;城乡社区支出6180亿元,同比增长23.6%;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079亿元,同比增长20.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2284亿元,同比增长18.3%。住房保障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和交通运输支出增速较快。

三 对上半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的分析与未来展望

(一)稳定经济之于财政收入仍至关重要

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4%,财政收入增速为8.8%,略快于经济增速。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第二季度GDP增长7.5%。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增速。

上半年,物价形势相对较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2.3%。上半年,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0%),这保证了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稳定增长。

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有一定隐忧,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增速比第一季度回落2.7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6.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8%;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6.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9.2%;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5.8%。房地产市场的状况直接导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增速普遍回落。1~6月,房地产营业税、契税同比分别增长6.6%、11.7%,增速同比分别回落39.1个、28.1个百分点,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

(二)进一步调整中央和地方事权配置格局,保障公共服务顺利提供

尽管上半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1%,但是随着“营改增”进程的加快,寻找新的地方可支配财力必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实际上,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不足以充分反映地方可支配财力。对于地方公共服务来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中的分量更足。但是,在上半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本级)仍保持同比增长24.8%的形势下,6月份,地方本级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长回落至7.3%,显示其增长乏力的态势。

对于地方来说,由于商品房形成来源的特殊性和房价短时期内上涨较快的现实,面向住房的房地产税即使开征,也需要大量的减免额。即使未来房地产税收入增加,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果维持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基本稳定,那么规范地方政府的事权和上移事权就显得特别重要。

政府职能尚在转变之中,政府权力清单尚未清晰地罗列出来,地方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界限仍不够明确。特别是,一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很明显地属于地方政府职责,但是,提供多少,按照什么样的品质提供,仍是未知数。经济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所面临的任务本来就比平常时期要多。转型决定了许多支出压力是一次性的。这样的支出压力,通常没有对应的经常性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如何筹集财力,如何获得相应的财权,都是难题。既往的土地财政模式,为地方政府治理提供了较充足的财力,但这一做法或因卖地的不可持续性,或因拆迁征地中的利益冲突越发激烈,变得更为艰难。

改革需要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机关事业单位社保体系如何与企业衔接,仍是难题。过去的欠账如要一次性补齐,则所需财力恐很难充分筹集。如果只是在相关人员退出机关事业单位序列时予以补齐,而未退出时保证对应的社保待遇,则地方政府财力挑战就要小得多。地方政府在社保中承担多少责任,也会决定地方财力的负担程度。如果社保职责更多地归属于中央政府,那么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就会小得多,可持续运行就更有保障。

(执笔人: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