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满之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与实践
- 王征 傅永林 周伟 谢承红 李文豹
- 1193字
- 2025-02-18 05:42:33
前言
大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不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也是人格塑造、精神积淀、价值培养的过程。和中小学教育相比,大学重新定义了学习和成长的概念、重新定义了课堂和校园的概念,也重新定义了能力和成功的概念;更加注重与社会现实的接轨,也更加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
在互联网与大数据蔓延、文化重塑与社会转型、知识爆炸与科技变革的时代,在转型、颠覆、创新、重塑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词汇时,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如何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正是对此问题的呼应,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作为同一类新型大学,都以创办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为愿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教育革新、立志培养“完整的人”,并创造性地实践着“完满教育”的育人理念。
“完满教育”所主张的“完整的人”不是简单的各种特殊才能的叠加,而是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获得和谐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包括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学习的能力、自觉的意识等。但“完整的人”绝不是“完美的人”,而是通过教育,让学生在优势领域得到充分发展,弱势领域得到一定补充,各个领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做“最好的自己”。“完满教育”的概念和体系就是在这样的实践和探索中应运而生。
“完满教育”是常态化和全面化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和实践体验的过程,是一种育人理念、一种工作机制、一种成长氛围。它系统地整合了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共青团工作,进一步构建了校园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公益服务)、艺术修养与实践(艺术实践)、竞技体育等活动平台和体系;同时设计了一系列学生成长配套提升平台,把学生活动提升至与传统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以必修学分的形式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完满教育”育人体系应对了传统教育中智育限于知识、美育限于技能、德育限于说教的尬尴局面,让学生认识全面的自己、做好当下的自己、实现可能的自己,使学生最终具有一定的公民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有效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健全体格和坚韧毅力、多元思维与国际视野、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好地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完满教育”育人体系心系“中国根”,怀揣“世界梦”。中国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完满教育就是使学生在视野、品格、情商、能力等方面得到根本性提升,最终实现“知仁勇”;同时“完满教育”系统的活动设计,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操作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最终与专业学习结合,成为“完整的人”,这又正是世界先进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的内在要求。
在实施“完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平台资源、教师资源、榜样资源、社会资源、媒体资源、场地资源的充分整合,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育人成果不断显现。
编者
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