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诚信——诚实守信,社会交往与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信用——诚信精神与原则的应用,是为自己积累的重要社会资本。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一个民族不能缺乏信用观念!一个国家不能缺乏信用制度!一个社会不能缺乏信用体系!一个企业不能忽视信用管理!一个人不能忽视自己的信用生命!
信用缺失的危害性已经被全世界所认同,信用管理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新的社会管理制度。中国历来有诚实守信的传统,诚信在社会道德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今社会,由于忽视信用教育,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毁信、乱信行为屡见不鲜,信用危机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尤为重要并迫在眉睫。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用建设,明确提出建设诚信社会、培育信用文化的具体要求,把强化信用高等教育,加速信用人才培养摆在了突出位置。有鉴于此,高等院校开设信用管理课程,乃至开设信用管理专业成为新的潮流。本书希望通过对信用管理知识全面、系统的介绍,为普及信用知识,提高信用从业人员信用管理能力尽微薄之力。
本教程共分七章。绪论部分通过具体的事例描述了信用的力量和失信的危害,强调了加强信用管理的重要性;第一章为信用管理概论,主要阐释了信用与信用管理的概念、信用分类、信用体系等内容;第二章集中介绍信用风险评级体系以及具体的信用风险计量方法,是全书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企业信用管理,主要讲授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以及客户管理、赊销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的具体方法;本章对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第四章阐述政府信用管理,主要介绍政府信用管理体系和公债信用管理办法。第五章阐述个人消费信用管理,主要介绍消费信用分类和形式、消费信用管理制度、个人信用评级方法和个人信用报告等内容。第六章阐述银行信用管理,介绍了银行信用管理的方法、银行信用产品、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和授信管理制度。第七章阐述信用监管,介绍了信用监管制度、信用管理法律体系、信用管理外部环境建设等内容。
本教程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实用性。本教程在体系设计、内容取舍、行文方式等方面都试图突出实用、简洁的特色,便于实际应用。通过大量翔实流程阐述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快速掌握信用管理的精髓,便于教学的组织。
(2)全面性。以实用性为主线,本教程几乎涵盖了信用管理领域的全部内容。具体内容涵盖从信用理论到信用制度和信用监管,从信用风险计量技术到具体的企业信用、政府信用、个人信用、银行信用等管理制度。本教程通过简洁明晰的阐释为学生提供了信用管理的全景概览。
(3)知识性。本教程通过案例、专栏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信用领域的背景知识和实际应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相应的知识储备。
本教程是在2010年出版的教材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历经5年修订而成的,参与编写的有刘澄、李锋、王未卿、鲍新中、刘祥东,全书由刘澄定稿。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文中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刘澄
2015年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