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支教感悟

我有幸参与了两年启航爱心支教队的支教活动,真实体验了课堂教学、组织课外活动项目、进行家访等活动。在两年的支教活动结束后,大河对于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名,而已经成为我心中最美的羁绊,而这一段旅程,则是我心目中最美的童话。

每年到达大河的第二天,支教队就必须马不停蹄地开始招新活动,而每一次招新都是慌乱却也有条不紊的。慌乱的是,对于新队员来说他才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马上就要成为一个班的班主任;有条不紊,是因为招新活动一直都有一个特定的流程,队员早已熟记,而且队中总会有老队员在主持活动,因而一切都是有秩序的。招新的清晨,总是很早就有孩子已经在学校的操场上等候了,几个人围一群地在一起,用好奇的眼光看着队员,低声与同伴讨论着。但当有人靠近,他们会腼腆地躲开,不是那么愿意与我们交流。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又对我们充满了好奇心,想要来了解我们。所以他们自己也在纠结中,但他们是孩子,他们的好奇心会打败自己的害怕,所以,他们还是会鼓起勇气来问,我们从哪里来,要在大河干什么。当我们慢慢与他们接触之后,他们开始大胆向我们提问,问许许多多他们好奇的问题。而现在那些问题我已忘记,停留在我记忆中的,是他们那因害怕而闪躲的眼神,鼓起勇气与我说话时眼里的期待与害怕,还有在短暂交流后那眼神里满含的喜悦与期待,都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风景。

在大河,有许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帮助家里做农活,他们体格不大,但是扛起重物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我们经常在校中和家访途中遇见背着各种农作物或者木材的孩子。他们未成年,但是他们背上的东西比很多大学生能背起的东西都重得多。而这个年纪,本该是无忧无虑、获取知识的年纪。

校园里背着重物的孩子

大河的路几乎都是山路。在家访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踏上回家的路程,踏上了一段段山路,这里的山路不是阶梯,不是石头路,全部都是黄泥和小石子的混合,路上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还有泥泞的地方。大多数孩子回家要走上四个小时,每天下午天色渐暗,孩子就会看不清路,很容易摔倒。这一路家访的艰辛,不仅让我刻骨铭心,也让我知道孩子们上学是这么的不容易。他们要在天明之前离开家,花费几个小时走到学校,每天两趟来回,从未停歇。他们要走一年四季,等着他们的还有烈日、寒风和大雨。他们中午都会在学校吃午饭,下午下课后再走上几个小时才能回家,有的孩子需要自己回到家后干农活,做饭。但即使如此,他们从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留校学习。如此这般,让我感受到,即使山花如此妖娆,大河悠扬而绵长,大山安详而静谧,这一切的一切,都及不上孩子们为了上学做出的努力带给我的记忆那么刻骨铭心。

在“为中国而读”活动中,我们带去了崭新的书籍,打开了图书室的门,让孩子们进行挑选。每一次挑选,都费时许久,我们会催他们,因为要选定一本书才能真正开始读。后来才知道他们选得慢,是害怕没有能选一本好书,他们担心图书室会被关上,这是他们唯一选书的机会。为此我们在读书活动之外,仍然专门设置人员去图书室,方便孩子们看书。我希望这些书能给他们开启一个更大更宽广的世界。

家访途中

在离别的前一天,我们举办了体育嘉年华,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而另一方面是为了在欢笑之中与学生告别。在嘉年华之后,天空下起了大雨,孩子们没有雨伞,回不了家。孩子们与老师们就在房子里躲雨。大雨导致了停电,我们点起了一根根蜡烛,在摇曳烛光之中,我们和孩子们开始聊天,聊起了高中,聊起了大学,聊起了他们的未来。雨下之日,是我们最后的记忆,也是我们和孩子最近距离接触与交心的一天,他们告诉我们他们的理想,他们想要的未来,我真切希望他们可以完成自己的梦想,可以不再悲伤。

我们终会离去,孩子们来送别,哭泣、拥抱,空气中弥漫着不舍,我感谢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喜欢上了我们,愿意信任我们,愿意为我们哭泣,为我们悲伤。坐在归去的汽车上,看着大河逐渐远去,我的脑海里再现了孩子们的笑容,再现了过去这段时间的一切,一幕一幕如童话一般美好。而我们一起在大河流下的汗水,流下的泪水,与大河的河水,一同流入心中,成为我心中如童话般美好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