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色彩
所谓设计色彩,就是指以感觉为基础,以设计为目的,以理性分析为手段,强调以创造性思维为主的色彩研究方法。
设计本身的特质,决定了设计的色彩更多的是创造与构成。作为一种基础训练,设计色彩是直接为色彩设计做准备的,因而对色彩的功能与审美都要进行研究。只有自由地运用色彩才可能创造出高度个性化的色彩设计表现。
色彩大致分为两类:绘画性色彩与设计性色彩。
绘画性色彩强调自由表现,外化作者的情感和认识;设计性色彩则侧重于功能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客户审美需求的制约。在大学美术教学中,它们分属于两个专业,培养目标各异;两者的表现形式也各有侧重。

学习设计色彩在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感受力的敏锐性,以及审美的广泛性和表现手段的丰富性,并熟练地运用色彩的基本规律,掌握选用媒介的基本特性。
设计色彩的重点在于研究与学习色彩的客观规律。从再现性地表现色彩,到提取自然色彩中的抽象因素进行归纳、整合,并掌握色彩形式语言表现的多样性和多种可能性。
设计色彩注重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强调的是艺术的色彩与设计的结合。其训练方法是让学习者通过写生,提高感受生活色彩的敏感性,通过对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分析与表现,提高对写生色彩系统的认识。它侧重培养直觉的、主观感受的色彩建立以及对色彩的高度概括和主观表达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到理性的、抽象的、设计的色彩表现。学习者通过较好地掌握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的设计创造打下良好基础。
设计色彩是作为各个设计专业的共同基础课程而存在的,它并没有明确地针对或指向某个专业。它是以不同角度、不同性质、不同层面的训练为课程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安排,力求让学生在对自然色彩规律和色彩形式美的规律的探索中认识表现、创造的实质及设计的本质,培养符合设计需要的思维方式和色彩的多种表达能力。本书共分五章,分别如下:
第一章,写生色彩;
第二章,色彩分解;
第三章,色调替换;
第四章,归纳(限制)色彩;
第五章,装饰性色彩。

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