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
- 刘淑娟 张燮
- 1408字
- 2025-02-17 15:18:50
综合实验(二)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环境水样中金属元素
一、方法原理
水样经预处理成溶液样品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检测,根据元素的质谱图或特征离子进行定性、内标法定量。样品由载气带入雾化系统进行雾化后,以气溶胶形式进入等离子体的轴向通道,在高温和惰性气体中被充分蒸发、解离、原子化和电离,转化成的带电荷的正离子经离子采集系统进入质谱仪,质谱仪根据离子的质荷比即元素的质量数进行分离并定性、定量的分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元素质量数所对应的信号响应值与其浓度成正比。
二、仪器与试剂
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Element 2),仪器工作环境和对电源的要求需根据仪器说明书规定执行。仪器扫描范围:5~250amu,分辨率:10%峰高处所对应的峰宽应优于1amu。
②实验用水:电阻率≥18MΩ/cm。
③硝酸:ρ=1.42g/mL,优级纯或以上,必要时经纯化处理。
④混合标准储备液:钾、钠、钙、镁、铁(c=1g/L),锰、铜、锌、铬、铅、镉、钡、钼、镍、铝、砷、钒、铀、钍(c=0.01g/L)。
⑤混合标准使用液:钾、钠、钙、镁、铁(c=100mg/L),锰、铜、锌、铬、铅、镉、钡、钼、镍、铝、砷、钒、铀、钍(c=1mg/L)。
⑥质谱调谐液:Li、Y、Ce、Tl、Co(c=10μg/L);内标溶液:Sc、Ge、Y、In、Tb、Bi(c=10mg/L),使用前用3%的HNO3稀释为c=1μg/L。
三、分析步骤
①标准溶液的配制
吸取适量混合标准使用液,用3% HNO3配制成钾、钠、钙、镁、铁浓度分别为0.0mg/L、0.5mg/L、1.0mg/L、5.0mg/L、10.0mg/L、50.0mg/L;锰、铜、锌、铬、铅、镉、钡、钼、镍、铝、砷、钒、铀、钍浓度分别为0.0μg/L、5.0μg/L、10.0μg/L、50.0μg/L、100.0μg/L、500.0μg/L的标准系列。
②样品溶液的配制
样品采集参照HJ/T 91和HJ/T 164的相关规定执行,采集水样后配制成含3%HNO3的溶液。
③仪器测量参数
射频功率1200W;载气流速1.00L/min;辅助气流量0.70L/min;冷却气流量16.00L/min;采样深度7mm;S/C温度2℃;蠕动泵转速0.1r/min;雾化器Barbinton;采样锥与截取锥类型为镍锥;进样速率3mL/min;重复取样次数6次。
④测定
当仪器真空度达到要求时,使用调谐液对仪器条件进行最优化,使仪器灵敏度、氧化物、双电荷、分辨率等各项指标达到测定要求。编辑测定方法、干扰方程及选择各测定元素,引入在线内标,观测内标灵敏度、调P/A指标,符合要求后,将试剂空白、标准系列、样品溶液分别引入仪器。选择各元素内标,选择各标准,输入各参数,由计算机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根据标准曲线所得的线性回归方程、所测样品的记数率,仪器自动计算出样品中各元素的浓度。
四、结果计算
样品中元素含量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ρ=(ρ1-ρ2)f
式中 ρ——样品中元素的浓度,μg/L或mg/L;
ρ1——稀释后样品中元素的质量浓度,μg/L或mg/L;
ρ2——稀释后实验室空白样品中元素的质量浓度,μg/L或mg/L;
f——稀释倍数。
五、附注
①实验所用器皿,在使用前需用1+1硝酸溶液浸泡至少12h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②钾、钠、钙、镁等元素含量相对较高时,可选用其他国标方法测定。对于未知的废水样品,建议先用其他国标方法初测样品浓度,避免分析期间样品对检测器的潜在损害,同时鉴别浓度超过线性范围的元素。
③丰度较大的同位素会产生拖尾峰,影响相邻质量峰的测定。可调整质谱仪的分辨率,以减少这种干扰。
④在连续分析浓度差异较大的样品或标准品时,样品中待测元素(如硼等元素)易沉积并滞留在真空界面、喷雾腔和雾化器上导致记忆干扰,可通过延长样品间的洗涤时间来避免这类干扰的发生。
六、思考题
①ICP-MS测定金属离子的原理是什么?
②ICP-MS测定样品中金属离子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③ICP-MS与ICP-AES相比有哪些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