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研究论丛(2016年第2辑/总第32辑)
-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
- 8字
- 2025-04-03 18:49:34
政治、外交与安全
美韩同盟的再强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1]
郭锐 苏红红
【内容提要】2016年初朝鲜先后进行了自称“氢弹试验”的第四次核试验并发射“光明星4号”卫星。在此背景下,美韩同盟展开了新一轮的更强力度、更大广度、更深程度的再强化举措。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THAAD)的政策举动,引起周边国家尤其是中、俄、朝三国的强烈质疑和反对。美韩同盟确立后具有鲜明的军事特征。近年来朝鲜半岛形势和东北亚局势的剧烈变动,使韩国强化与美国同盟关系的意愿更加强烈。美韩同盟向涉及政治、经济、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全方位战略同盟转变,其地区化的鲜明指向和全球性的远景目标,进一步抬升了整个地区的军备竞赛风险,极易引发地区局势新的更大的动荡。中国应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局势变化并切实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促进朝鲜半岛局势稳定和整个地区的和平发展。
【关键词】反导同盟 东北亚均衡者 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 非对称性同盟
【作者简介】郭锐,法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兼任研究员、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朝鲜半岛问题、东亚安全与军备控制、跨境公共危机治理。苏红红,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2016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东亚安全与大国关系、战略新边疆问题。
“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后,面对朝鲜的军事威胁和非对称性能力,韩国加快与美国同盟关系再强化的步伐,试图打造全方位的不拘泥于地区层面的新的战略关系。在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一再反对,执意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并发射“光明星4号”卫星后,美韩迅速加强了联合作战应对举措,包括宣布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显然,此次美韩同盟再强化的地缘影响力不局限于朝鲜半岛范围,极大地刺激朝鲜的同时,也牵动着中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敏感神经,成为影响东北亚局势及走向的重大扰动性因素。中国应采取切实的应对举措,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同时,确保朝鲜半岛局势稳定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发展。
一 美韩同盟再强化的战略指向
美韩同盟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韩国出于应对朝鲜军事威胁的考虑,牺牲自身的部分自治权换得美国的安全保障。1953年8月,美韩签署《共同防御条约》,美韩军事同盟关系形成。近年来,随着朝鲜半岛形势和东北亚局势的剧烈变动,尤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美韩为应对冷战的需要而建立的传统模式的军事同盟关系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美韩同盟进入再强化的新阶段。
(一)同盟内涵的新转变
一方面,双方继续巩固和深化军事同盟关系。这是新形势下美韩同盟再强化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保障。2009年朝鲜退出六方会谈并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后,为应对朝鲜的军事威胁,韩国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PSI)并得到美国“核保护”的再次承诺。同年6月,美韩发表《同盟未来展望》,进一步确认军事同盟框架和防卫合作关系,美韩军事合作得到了大幅提升。“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后,美韩联合军演变本加厉,2010年11月到2011年9月两国的联合军演每月一次,频度之高实属罕见。美韩高调展示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既是一种武力威慑的政策举动,也是同盟再强化的具体表现。2012年4月,朝鲜先后进行了3次“卫星”发射活动,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起来。同年10月,韩国宣布,按照美韩达成的新协定,其导弹射程从300千米扩展为800千米,弹头重量在射程不足800千米时增大到1.5吨。[2]这意味着韩国的导弹射程覆盖了朝鲜全境,还包括中俄的部分领土。美国以《美韩导弹协定》的再修改为诱饵,诱迫韩国加入美国主导的“反导同盟”。2014年9月4日,全球首支由两国部队组成的“美韩联合师团”宣告成立,并针对朝鲜制订了详细的民事作战计划。可以说,美韩同盟在军事领域的密切合作关系呈现进一步加强的新趋势,美韩同盟不断跃升到新高度。
另一方面,双方倾力打造“全球伙伴关系”。李明博时期奉行“有原则的实用外交”路线,力图把美韩同盟升级为全方位的“21世纪战略同盟关系”,即为解决21世纪的突出难题,如防止核扩散、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创造自由公平的贸易环境等携手合作,从而实现繁荣。随着东北亚地缘环境的日趋复杂尤其是面对朝鲜的超强硬举动,韩国更加明确了加强与美国同盟关系的重要性。2013年5月7日,朴槿惠总统访美期间与奥巴马总统就把美韩同盟从“全面战略同盟关系”提升为在东北亚地区和全球事务中进行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达成一致。美韩同盟由最初的只涉及朝鲜半岛事务的军事同盟,加快转变为涉及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的全方位的地区化或全球性的战略同盟。
(二)作用区域的新扩展
按照《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3年)的规定,美韩同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韩国不受苏联、朝鲜等国家的军事威胁,其防卫范围是韩国实际控制且被承认的区域。冷战后美韩同盟的主要任务是应对朝鲜威胁,并适时实现南北统一。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之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韩国显现出超越朝鲜半岛范围的重要价值。李明博时期的“21世纪战略同盟关系”与朴槿惠时期的“全球伙伴关系”,均提及把美韩同盟扩展到东北亚地区及全球层面,致力于把美韩同盟升级为“亚太同盟”甚至“全球同盟”。换言之,美韩同盟的作用区域不再局限于朝鲜半岛范围,而是扩展为共同应对地区或全球安全问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韩国在2003年追随美国驻军伊拉克到2008年全部撤回,其间有1.8万多名韩国军人在伊拉克执行军事任务,驻军人数仅次于美国、英国排第三位。韩国显现了超越朝鲜半岛范围的重要军事价值。二是韩国在美国打击中东地区恐怖组织和极端宗教组织的行动中,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表明其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时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10月21日,美国国防部部长盖茨访韩期间称:“韩国的国际军事作用正在发生变化,韩国不仅要在朝鲜半岛进行防御,还应成为世界安保体系的贡献者,这符合韩国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3]美韩同盟日趋展现超越朝鲜半岛范围的军事价值,其作用区域正快速扩展到地区及全球层面。
(三)结构功能的新设定
近年来,朝鲜已经进行了两次核试验并多次发射“卫星”和各种型号的弹道导弹,给韩国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压力。加之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加快实施,韩国的地缘战略作用日趋凸显。美国试图把韩国拉入“亚太再平衡”的新框架,联手打造“围堵”中国的“亚洲版北约”,从而使美韩同盟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打造美韩日准同盟关系。虽然韩日之间不像美日同盟、美韩同盟一样有正式盟约,但长期以来存在事实上的“安全联系”。美国加快推动构建“亚太再平衡”体系后,韩日两国不可避免地卷入美国“围堵”中国的地缘战略,并成为其中的重要节点。因此,韩日关系时刻影响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战略利益。为应对朝鲜的军事威胁,美韩、美日之间频频举行联合军演,原本薄弱的韩日军事合作大有强化之势。对此,国际舆论预测韩日之间或建立实质性的同盟关系。虽然这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但地区局势的压力尤其是美国的战略诱导,正推动韩日之间形成一种以美国为核心的准同盟关系,东北亚地区恐陷入冷战格局。2012年6月美韩外长及防长(2+2)会议确认与日本的三边安全合作对地区和平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决心在人道主义援助、灾害救援、海上安全、航行自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非扩散等领域拓展和深化美韩日三边合作,同时提出推进“防御三边对话”包括强化美韩日三边安全合作机制建设,在方向目标、任务功能及框架机制上表明了美韩同盟与美日同盟对接的战略愿景。美国试图改善韩日关系在地区安全领域形成实质性的美韩日准同盟关系,以更好地护持美国霸权。
二是构建“亚洲版北约”。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起以其为中心的同盟体系,但该同盟体系内的国家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同盟关系。中国的崛起尤其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包括美国的传统盟友如韩国、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密切往来关系,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觉。美国建立的旨为遏制苏联的亚太同盟体系,在应对中国崛起上没有发挥太大作用。加之美国综合国力的相对衰退,使其必须倚重地区盟友来实现“亚太再平衡”战略。奥巴马总统多次宣称,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的同盟关系是“亚洲安全的基石和亚太地区繁荣的一个基础”,美国会“继续深化和更新这些同盟以反映本地区变化的动力和21世纪的战略趋势”。[4]打造“亚洲版北约”并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制衡和围堵中俄两国是美国的夙愿,而改造和升级美韩同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二 美韩同盟再强化的深层动因
美韩同盟因冷战兴起而形成,但未随着冷战的终结而成为历史。这与美韩两国在各自的战略维度中形成了新的利益诉求有关,从而导致它们做出了加强和深化同盟关系的一致性决定。
(一)美国战略维度下的深层动因
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是美国推动美韩同盟再强化的外部动因。从国际形势的视角看,当今世界呈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交织的态势。对冷战后力图打赢多场局部战争的美国而言,热点地区发生的传统安全问题大多在美国的控制范围内。而全球气候变化、疾病与瘟疫流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肆虐、网络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其解决单靠美国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和深化同盟合作无疑是美国的最佳选择,而经济社会发达的韩国是美国的优选对象。从中国崛起的视角看,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继续保持较高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这给美国带来巨大压力。中国的快速发展成为东亚及亚太地区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国成为东盟和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相互关系的紧密化使美国的盟国如韩国与中国越走越近,这引起美国的高度警惕。而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正当行为,如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南海吹沙造陆等被美国视为有悖其利益。美国把中国视为最大假想敌,非常在意自己的盟友如韩国与中国接近。国际形势的变化让美国认识到韩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价值,而中国的崛起使美国意识到加强美韩同盟使中韩关系不过分接近极为必要。
综合国力的相对衰退与全球战略的目标调整是美国推动美韩同盟再强化的内部动因。美国在2008年、2009年经济出现了负增长,2014年美国的GDP增长终于稳定(2.4%)。经济的暂时性衰退带来的是美国全球战略目标的新调整。冷战后鼎盛时期美国实施的全球战略使其在中东地区同时进行了两场耗费巨大的战争,时至今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后遗症也未消除。2008年美国高调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逐步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美国把全球战略的目标重点锁定在亚太地区。由于经济危机后的美国无法单独实现围堵中国的战略目标,日、韩、澳等传统盟友成为美国势必倚重的地缘力量。强化和拓展美韩同盟等力量的功能性,打造对华包围圈,就成为美国的最优选择。
(二)韩国战略维度下的深层动因
韩国不断强化美韩同盟有着重要的外部动因,首先是来自朝鲜的威胁。从核力量看,朝鲜2006~2013年进行了三次核试验,韩国国防部部长金宽镇在2013年11月20日出席韩国国会质询会议时表示朝鲜具备了利用铀研发核武器的能力。[5]另外,朝鲜加快了核武器小型化的攻关步伐。韩国认为朝鲜的核威胁日趋严重。从常规武器看,虽然朝鲜在坦克、飞机、舰船等方面大幅落后韩国,但其射程达40~60千米的“谷山”火炮和射程达45千米的“大同江”火箭炮足以覆盖首尔。朝鲜所谓的“让首尔变为一片火海”不是危言耸听。这表明韩国在常规武器上并不是占据绝对优势,强化美韩同盟是韩国的必然选择。对韩国而言,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尤其是从军事角度看,美国更是当今世界的一等强国,拥有8000多枚核弹头、1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和具有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实战型部队。韩国要有效平衡朝鲜的军事威胁,就必须与美国维持同盟关系并予以强化。
另外,美日同盟强化的刺激效应不可忽视。传统观点认为,“美日同盟具有更强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特征,美韩同盟只具有次区域性意义”。[6]日本是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战略基石,而韩国只是美日基轴的一个支点。事实上,美日同盟的广度与深度远远超过了美韩同盟。在2015年4月27日美日外长及防长(2+2)会议上,双方正式修订了《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大幅度扩大日本自卫队对美国军事行动的支援范围,进一步把美日军事合作扩展到日本的周边地区。据此,日本将有权利行使集体自卫权,并与美国在地区和全球层面展开更深程度合作,从而把美日同盟打造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同盟。与美日同盟相比,美韩同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韩国,其合作区域局限在朝鲜半岛。为避免被美日同盟边缘化,韩国势必强化美韩同盟并寻求更高地位。韩国不顾中俄的一再警告而在本土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举动,也有在美国亚太同盟体系中不落日本下风的深层考虑。
韩国选择强化美韩同盟也有着重要的内部动因。伴随韩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国际影响力和世界贡献力进一步提升。韩国具备了中等国家的一切条件,试图在美韩同盟再强化的过程中摆脱“美主韩从”的地位并凸显独特作用,因而积极推动美韩同盟的平等化、对称性新转变。由于韩国实力增强、地缘政治作用和大国战略博弈等因素,卢武铉时期提出“东北亚均衡者”主张,其实质是使韩国超脱大国的影响,把韩国打造为周边国家倚重的“东北亚中心国家”。[7]这意味着韩国要以独立的姿态出现,追随美国将极大地限制韩国对外政策的展开和实施。因此,在强化美韩同盟的过程中,提升国防自主性成为韩国落实“东北亚均衡者”主张的着力点。李明博时期提出“新亚洲外交”构想,以其推行的“四强外交”为基础,把韩国偏重于东北亚国家的外交范围拓展到整个亚洲,试图使韩国成为亚洲的“主导国家”。[8]受全球金融危机、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新亚洲外交”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无论从政策内容还是外交实践看,“新亚洲外交”构想的实质仍是扮演“均衡者”角色,即在平衡大国力量的同时,使韩国逐步摆脱大国的影响,成为亚洲的中心国家。韩国深知凭目前实力其还不足以扮演“均衡者”角色,因此李明博时期采取了“有原则的实用外交”路线,在继续深化美韩同盟的同时加强国防自主能力建设,为韩国的多方位“均衡化”对外政策增加筹码。
经过卢武铉、李明博时期对韩国“均衡者”角色的政策铺垫后,2013年朴槿惠总统在美国参议院演讲时提出“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该构想主张域内国家从微小但有意义的合作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网络合作、防止洗钱等软问题开始,逐步建立信任机制并扩大这种合作,以消除“亚洲悖论”现象。虽然“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不太成熟,但显示出韩国搭建多边舞台、提升话语权、营造安定环境、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强烈意愿。韩国积极推动美韩同盟内涵的新转变,把同盟作用范围拓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进一步打造美韩之间全方位的战略同盟关系,表明主导东北亚事务并扮演“均衡者”角色仍是韩国的国政重点,而这离不开美韩同盟再强化的政策支撑。
三 美韩同盟再强化的主要问题
在美韩不断打造和提升全面战略同盟关系,美韩同盟加速转向21世纪的全球伙伴关系的新时期,其合作内涵、合作领域、合作深度持续拓展和深化,这使美韩同盟不可避免地面临已有的或新发的一系列的问题,既包括美韩同盟内部的联系性权力的调整问题,也涉及大国关系、朝鲜半岛局势、东北亚地缘格局等结构性权力的作用影响。
(一)美韩同盟事实上的非对称性
因冷战而建立的美韩同盟是不平等且具有极强依附性的军事同盟。冷战时期,美国对韩国一直扮演着军事保护国、领导者和施惠者的角色,韩国则始终追随美国而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同盟成员实力地位的大小及承担责任的多少,可以把同盟划分为对称性同盟和非对称性同盟。美韩综合国力差距巨大且韩国在安保方面长期依靠美国,因此美韩同盟是典型的非对称性同盟,是安全—自治权交换同盟的典型代表。[9]从当时韩国综合国力及面临的外部形势看,其把具有主权性质的作战指挥权让渡给美国是合理选择的。伴随韩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其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成员,军事实力大幅提升。加之东北亚局势相对缓和尤其是中韩关系进入最好时期,韩国开始追求“独立外交”和“自主国防”,谋求改变美韩同盟的非对称性结构。于是,归还作战指挥权问题成为美韩的争论焦点。由于朝鲜半岛局势的急剧变化,归还作战指挥权的时间一再延迟,引起韩国民众的极大不满,因为这是关乎韩国主权完整性的重大事件。对美国而言,掌控美韩同盟的作战指挥权有利于其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因而难以轻言放弃。由此,以归还作战指挥权为中心的一揽子问题成为美韩同盟再强化的一大障碍。
驻军及设立军事基地是另一大问题。目前,驻韩美军人数为2.85万人,美国在韩国有41处军事基地,包括38处陆军基地、2处空军基地和1处海军基地。数量不小的美军及美军基地给韩国带来不少问题,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要求韩国从2014年开始分担的驻韩美军防务费比例由42%提高到50%。加之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国所负担的相关费用会突破1万亿韩元,[10]这大大加重了韩国的财政负担。驻韩美军带来的各种问题长期困扰韩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据韩国法务部统计,冷战期间驻韩美军的犯罪案件多达44766例,冷战以来驻韩美军的暴力犯罪案件年均为770多件。[11]驻韩美军实施犯罪后大多未受到法律制裁,《驻韩美军地位协定》作为一个极不平等的法律协定使美军拥有了事实上的治外法权。虽然该协定几次修改,但驻韩美军在韩国的犯罪状况没有改变,韩国民众的反美抗议也从未停歇。韩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带来的民族主义的高涨态势,使韩国社会各界愈加难以忍受驻韩美军的不端行为,这成为影响美韩同盟再强化的重大隐忧。
(二)中韩关系新发展的重要影响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中国为假想敌,妄图利用亚太同盟体系围堵中国,这意味着美韩同盟的再强化势必影响中韩关系的发展。而中韩经贸关系日趋紧密将不可避免地促进中韩关系的全面发展,这牵动着美国的敏感神经并成为影响美韩同盟走向的一大要因。目前,中韩贸易额占韩国贸易总额的比例保持在20%以上并呈逐年增加趋势,与韩日、韩美贸易额占韩国贸易总额的比例之间的差距继续拉大。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贸易对象国和第一大投资对象国。据研究,近年来韩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度增加了3.6倍。2015年6月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尹相直在首尔签署中韩FTA,标志着中韩经贸关系步入了更加紧密的新时期,势必从更深程度上密切中韩之间各方面关系。
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虽然中韩在政治、经济、文化、人员交往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军事安保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这一反差状况会随美韩同盟的再强化趋势而愈发明显地表现出来,并放大为一类特殊的“战略性问题”。美韩同盟的再强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现实威胁和长远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势必会采取切实的、必要的反制措施加以应对。中韩关系的大发展让美国深度忧虑美韩同盟会走向边缘化,这不仅影响着美韩同盟的内部团结与稳定状况,还影响其在亚太地区的同盟体系构建及进程。韩国对中美两国均衡化的战略构想,与美国视中国为最大威胁的战略举动及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并维护中韩关系大局之间,产生了很大的政策间隙。虽然中美韩之间不会形成冷战时期中美苏那样的三角关系,但美国的战略顾忌使其不遗余力地、想方设法地拉紧和绑住韩国成为“路径依赖式”的政策选择。从挑起事端、搅乱局势,到制造敌人、逼韩就范,美国所担心的无非是韩国早已有之的“离美”之心不要过快变成现实。这从美国急切地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举动可见一斑。与其说此举是为维护美国和韩国的绝对安全,不如说是美国进一步离间中韩关系的险恶手段罢了。
(三)日韩关系对美韩同盟的掣肘
日韩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两大盟友且处于同盟体系的核心地位,把美日、美韩同盟打造为美日韩同盟是美国的战略夙愿。不过,日韩在历史认识与领土纠纷、解禁集体自卫权等问题上的诸多矛盾,使两国之间始终存在重大隔阂,制约着美日韩同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日韩之间的历史问题主要涉及日本历史罪责问题及韩国慰安妇问题。前者包括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拒不承认侵略历史,罔顾史实肆意篡改历史教科书等。这些举动严重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对曾经饱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韩国而言,更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虽然日韩历经多次磋商在慰安妇问题上达成协议,但日本的模糊态度及回避责任、拒绝承认等一贯做法非但没有消除,反而变本加厉,这让韩国各界非常愤怒并激起了韩国民众强烈的反日情绪。日韩关系恶化的另一个问题是独岛(竹岛)问题。双方均声称对该岛拥有主权。2013年2月22日,日本岛根县在首府松江市举行“竹岛日”活动,日本政府首次派遣主管领土问题的内阁府政务官岛尻安伊子出席该活动,以展示日本对独岛(竹岛)的主权。日韩关系再度因此紧张起来。
在历史问题凸显、领土争端激烈、日韩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日本谋求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举动引起韩国方面的强烈抗议。2013年12月19日,韩国国会通过决议,对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深表忧虑,强调没有韩国政府同意,日本不能在朝鲜半岛行使集体自卫权。[12]虽然在美国的极力干预下,日韩在海牙核安全峰会上暂时搁置了历史认识与领土纠纷问题,但这些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日韩合作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美国所追求的美日韩同盟将流于形式化而难有实质性的深化。
(四)迫使朝鲜固守核武路线问题
冷战后美韩同盟的主要作用由防范苏联与共产主义转为遏制朝鲜的军事威胁。失去苏联等支持的朝鲜为维护国家安全,转而通过研发核武器来威慑美韩同盟。这严重威胁到韩国的核心利益,迫其寻求强化美韩同盟以消解朝鲜的现实威胁。美韩同盟的持续强化和敌视朝鲜的政策则使朝鲜更加坚持拥核路线,从而使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陷入安全困境。
“延坪岛炮击事件”是冷战后朝韩之间首次直接炮击对方岛屿及陆地目标的严重军事冲突,致使朝鲜半岛局势陷入剑拔弩张的极为危险的境地,美韩则以变本加厉的联合军演应对。面对美韩的高压强硬态势,朝鲜回以核试验、射星射导等超强硬举措。2012年12月12日,朝鲜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这意味其有能力把核导弹发射到周边地区。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对此,韩国表示将考虑是否加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2015年4月15日,第7次美韩联合国防协商机制(KIDD)会议在华盛顿举行,韩国国防部国防政策室室长柳济昇、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助理戴维·赫尔维出席会议。美韩认为应积极应对日趋小型化的朝鲜核武器,商定成立遏制战略委员会,加快建设“杀伤链系统”(Kill Chain,探测、识别、决策、打击为一体的攻击系统)和“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KAMD),加强信息共享与合作。[13]
综合各方面因素,其实“朝鲜没有能力真的发动一场战争”,[14]但韩国出于维护核心利益的考虑,不得不寻求强化美韩同盟。这反倒逼使朝鲜铤而走险,坚持拥核政策,致使朝鲜半岛形势更加变幻莫测。如何在对朝政策与美韩同盟之间做出正确决断,势必影响韩国在朝鲜半岛的总体战略。
四 地缘影响与中国的战略应对
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使本就复杂多变的东北亚局势更加扑朔迷离,而美韩同盟再强化的外溢效应则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中国和平发展造成莫大影响,进一步挤压中国战略空间,加大了中国周边安全风险。因此,中国应准确判断美韩同盟再强化问题,做出正确的、有效的战略应对。
(一)美韩同盟再强化对中国的地缘影响
一方面,挤压中国战略空间。中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的东海、南海问题上,展现了中国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信心。然而,中国的正当行为却被美国视为对其霸权的严峻挑战。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意图之一是应对中国崛起后的权力转移风险,而韩日作为核心盟友自然是美国拉拢的主要对象。美国妄图利用亚太同盟体系构筑封锁中国的岛链,而韩国是该岛链的桥头堡。美国极力拉拢韩国,在减少驻韩美军开支的基础上,加快拓展同韩国在政治、经济、反恐等方面的合作关系,把韩国锁定在美国的战略轨道上。美韩同盟再强化将进一步刺激朝鲜,导致朝鲜半岛局势日趋紧张,从而迫使韩国加入美国主导的“反导系统”。而美日韩打造“亚洲版导弹防御体系”的举动,则极易引发东北亚地区新一轮军备竞赛。这些表明美国护持霸权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是尽可能地挤压中国的战略空间。
另一方面,加大中国周边安全风险。美韩同盟因朝鲜半岛危机而不断强化,但2010年底以来美韩多次把军演地点选在靠近中国的相关海域,派遣核动力航空母舰、隐身战斗机、战略轰炸机等先进装备参与其中,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此举还极大地刺激了朝鲜,致使朝核问题危机迭起。无论是美韩之间高密度、高强度、高级别的联合军演,还是美国要求韩国加入由其主导的“反导”同盟,美国均以朝鲜的军事威胁为口实游说盟友和其他国家。朝鲜坚持拥核政策,其实与应对美韩同盟再强化威胁而寻求自保不无关系。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抬高了朝鲜半岛爆发新的更大冲突的风险。一旦美韩同盟对朝鲜展开军事行动或半岛爆发战争,势必对中国的边境安全和核心利益构成重大威胁并引发新的地区动荡。
(二)中国的战略应对举措
美国不断强化美韩同盟是为使韩国配合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实现对中国的围堵与封锁。而韩国寻求美韩同盟的再强化,则主要是平衡来自朝鲜的军事威胁。应当说,美韩在同盟目标的设定上有一定的偏差。美国以中国为假想敌,并将其视为美国霸权秩序的挑战者,妄图利用美韩同盟围堵中国,而韩国则是为解决朝鲜问题。面对美韩同盟再强化趋势及其带来的战略压力,中国要采取切实措施来突破美国的围堵与封锁,同时维护好、发展好中韩关系大局。
其一,深化中韩经贸合作,增强政治互信。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周边及世界性的辐射效应愈加明显,直接带动了中韩经贸关系的大发展和新升级。中韩要借签署FTA的有利契机,在互利共赢原则的基础上,把中国巨大的市场优势与韩国的技术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中韩经贸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和升级,进一步夯实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在国际舞台上,中韩要对彼此提出的正当主张表示理解和予以支持,扩大政治领域合作,深化共同利益认识,实现政治上的相互支持和信任,尤其是尽快构建长效性、机制化的战略互信渠道。
其二,加强中韩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08年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立后,双方一直寻求在军事领域加强战略合作。目前,中韩军方高层已经实现对周边突发事件及朝鲜半岛问题的定期化沟通,这有助于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局势的稳定。不过,中韩军事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战略性议题和防务关系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双方经贸关系发展且短期内难以改善。为应对朝鲜半岛局势、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等一系列新变化,尤其是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后,中韩极有必要加强军事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这有助于维护朝鲜半岛局势稳定和东北亚地区和平,有助于防止不必要的政策误解和误判,进一步增进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其三,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加强中韩合作。中韩有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相同经历,近年来日本变本加厉地否认侵略历史,包括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多位日本首相参拜了靖国神社,日本政府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与中国劳工等历史事实,日本右翼则大肆篡改历史教科书并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日本的这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引起了曾经遭受日本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愤慨,也深深伤害了世界人民的感情。对此,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一贯的和坚定的。韩国在日本否认强征慰安妇问题上也是毫不退让,从政府到民间均不间断地敦促日本正视历史。应当说,在端正日本对历史认识问题上,中韩从政府层面到民间层面都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双方要继续加强务实合作,直至日本完成真诚的道歉和认真的反省。
其四,加强中韩之间的文化与人员交流。中韩两国均属于中华文化圈,拥有相似的文化与习俗。“韩流”作为韩国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优秀文化代表,在中国深受大众的欢迎。而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则是韩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韩国开设的孔子学院也受到韩国民众的喜爱。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对韩国的文化宣传与合作力度,让韩国民众能够更及时更真切地理解中国的政策主张和外交理念,夯实中韩政治互信的社会基础。同时,促进中韩之间的人员交流,广泛开展各类交流项目,增进两国民众对彼此的了解和认识,形成相互之间的正向认知而非逆向认知。
其五,加强中美沟通,尽早重启六方会谈。朝核问题不可能凭借一国之力解决,需要域内国家的精诚协作和共同行动,而中美合作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有着本质性的不同,中美两国经贸往来频繁,具有很高的经济相互依赖性。2011年《中美联合声明》对两国关系有精确的定位,即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中美要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了解对方的真正关切,避免因某些事件而把两国带入危险境地。这也有助于推动中韩、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和谐与稳定。为解决朝核问题而创建的六方会谈机制,在2009年因朝鲜的退出而被迫中止。面对愈演愈烈的朝核问题,美国与朝鲜要拿出足够的诚意,让该问题的解决回归正确轨道。在这方面,加强中美沟通极为必要。美国要放弃“以拖促变,以压促变”的传统思路,要真正负起责任。只有尽早重启六方会谈,才能实现朝核问题的最终妥善解决。
结语
美韩同盟再强化的指向与趋势,使原本只是作用于朝鲜半岛范围的军事同盟关系,加快转向了涉及政治、经济、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全球性的、全方位的战略同盟。此举威慑的不只是朝鲜,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战略利益。尤其是美国妄图推动美韩同盟、美日同盟的紧密结合并打造美日韩同盟的战略构想,使美韩同盟的再强化具有了更强更深的地缘影响力。不过,美韩同盟再强化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美韩同盟的非对称性、韩日关系、中韩关系、朝鲜固守核武路线等。面对美韩同盟再强化带来的战略压力,中国要认识到这一举动对东北亚局势变化尤其是东北亚格局调整的重大影响,要清楚美韩同盟再强化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国要积极主动地从政治、经济、军事、人文交流、非传统安全等方面加强同韩国的密切合作关系,维护好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局,尽可能地消解美韩同盟再强化的不利影响,而不是被拉入美韩同盟再强化的轨道。
Further Strengthening of the US-ROK Alliance and China's Strategic Response
Guo Rui,Su Honghong
Abstract In early 2016,North Korea conducted a fourth nuclear bomb test,namely the self-claimed “Hydrogen Bomb Test”,and launched a “Bright Star No.4” Satellite,against which background the US-ROK Alliance moved into a new round of reinforcement with greater strength,depth,and width.The deployment of THAAD in South Korea received strong criticisms and oppositions from neighbouring countries,especially China,Russia,and North Korea.The US-ROK Alliance has strong military characteristics.The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Northeast Asia had led to a stronger will on the part of South Korea to strengthen its alliance with the US.This Alliance is changing towards an all-round strategic alliance that involves such areas as politics,economy,and non-traditional security.It has a clear region-specific orientation with a global vision,which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arm race for the whole region,rendering it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to newer and greater regional insecurity.China should formulate policy measures as an effective response to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for purpose of defending its own national core interests and promoting stability in the Korean Peninsula,as well as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region.
Keywords Anti-missile Alliance;Northeast Asian Balancer;The Conception Of Northeast Asian Peace And Cooperation;Non-symmetric Alliance
[1]本文系四川省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委托项目“日本太空战略调整及其军事化的地缘政治安全影响”(2016ryw009)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朝鲜政治经济形势跟踪研究及我国对朝政策”(编号:14JJD810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尹虎:《〈韩美导弹协定〉探析——以2012年〈韩美导弹协定〉的修改为中心》,《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17页。
[3]周辉:《超越传统 美韩倾力打造新型战略同盟关系》,《现代军事》2010年第5期,第18页。
[4]周方银:《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与中国的应对》,《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11期,第5页。
[5]《朝鲜已具备利用铀研制核武器的能力》,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11-20/5526709.shtml。
[6]石源华、汪伟民:《美日、美韩同盟比较研究——兼论美日韩安全互动与东北亚安全》,《国际观察》2006年第1期,第65页。
[7]魏志江:《论韩国卢武铉的“和平繁荣”政策及其对东北亚战略格局的影响》,《当代韩国》2006年第3期,第28页。
[8]沈定昌:《浅析李明博的“新亚洲外交”》,《韩国研究论丛》2010年第1期,第143页。
[9]苏俊燮:《韩美同盟的非对称性析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39页。
[10]《美国要求韩国防御费分摊比率提高8个百分点》,http://www.chinanews.com/gj/2012/09-21/4202418.shtml。
[11]陈峰君、王传剑:《亚太大国与朝鲜半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95页。
[12]孙茹:《美日韩合作能走多远》,《世界知识》2014年第8期,第28页。
[13]《韩美商定加强导弹防御能力 应对朝鲜导弹威胁》,http://chinese.yonhapnews.co.kr/international/2015/04/16/0302000000ACK20150416001700881.HTML。
[14]《专家称朝鲜火箭即使被拦截也无力发动战争》,http://military.china.com/news2/569/20120412/1714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