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
- 牛军
- 2066字
- 2020-08-29 02:40:19
第2章 结盟与对抗
从抗战结束到内战爆发,美苏在中国的关系实际上结束了一个历史阶段。从现象上看,国共内战爆发后,美苏对中国局势的关注明显地迅速下降。当国共矛盾发展为一场为争夺国家政权的殊死较量时,美苏正全神贯注于欧洲和近东地区的对抗。美苏是世界级的大国,它们的对华政策固然受到它们在其他地区的矛盾、对抗、经验等的影响,但是严格地说,主要是同国共斗争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对国共内战的结果做出的反应。
从1947年秋季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起,中共在内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成为决定东亚未来的主要事态。它意味着战后东亚国际关系必将经历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以雅尔塔秘密协议和中苏条约为蓝本的国际秩序将土崩瓦解,有关国家必将面对一个在激烈的社会革命中崛起的新国家。总的看来,随着中国革命运动的不断胜利,美国和苏联在中国政治中的影响力朝相反的方向演变。美国的影响在逐步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的势力和利益被彻底清除出中国;苏联则相反,其政治影响在逐步扩大,直到与新中国结成同盟。在客观上,苏联占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它地理上与中国接壤,美国则远在万里之外。就美苏在东亚的关系而言,出现这种结局也与美苏东亚政策几乎同时发生的变化有关。1948年春,苏联决定更积极地干预东亚事务,主要表现是支持和推动中国革命。与之相反的是,美国政府同时开始酝酿“退出”东亚大陆地区,将东亚战略的重点转到日本。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公布的对华政策《白皮书》,实际上是在宣布美国政府不打算再介入中国的事务。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讲话,划出了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防线”,中国被划在该防线的外面。美苏这种相反方向演变的东亚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但是,导致上述结果的根本原因还是美苏同中共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苏联是中共的支持者,不论这种支持达到何种程度和有何种复杂的特点;美国则是中国革命运动的反对者或阻挠者,尽管它曾经试图节制这种反对的程度。当中国政治形势发生剧烈的和根本性的变革的时刻,这种本质的区别大致决定了美苏对华政策演变的方向和中美、中苏关系的演变方向。至于这些演变的过程,的确是相当复杂的,它们最终会达到何种程度则取决于很多历史事件的积累。
当然,在中国历史大变动的时代,决定美苏在华前途的最主要因素还是中共中央的选择。多数国内的相关论著没有重视一个简单但是基本的历史事实,即新中国外交与中国革命运动有着一种“天然联系”。新中国外交不论是在本质上还是在历史顺序上都是同中国革命运动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同新中国成立前历届政府的外交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基于对此前中国外交的彻底否定和深刻批判,而不是对此前中国外交的自动延续或有意继承,尽管有些深层次的内容不可避免地会自动延续下来,并在更长久的过程中发生影响力。在这方面,世界上相反的例证大大多于相同的例证。新中国外交从其产生之日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实现中国革命运动的目标。不可否认的是,革命运动的巨大影响即使在建国后也根本不可能立即消退,革命的思维方式和革命运动的基本理论必然会影响新中国外交。中国革命在最后阶段那种大规模群众动员和暴力斗争的进程与形态,以及这种形态深层反映的革命领袖对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认知与经验,也必然要反映在外交决策过程中。
尤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中共领导人正在认真地考虑建个什么样的国和如何建立国。在中共领导人的心目中,如何处理与美苏的关系是同他们设想的中国发展道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共与苏联高层互访和沟通表明,如果中共与苏联在中共的国内政策上不能做到基本协调,后来的结盟和中国成为苏联阵营的成员等,都是不可能的。反之,美国不仅在行动上阻挠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同时还企图按照它的意愿影响中共建国的方向,而它的意愿同中共的选择是水火难容的,这是使中共领导人下决心停止与美国方面接触并导致双方最终走上对抗之路的最深层原因。
另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革命运动已经同外部世界建立了某种联系,其中的主要部分就是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关系。此外,中共还与一些国家从事民族和革命运动的组织之间有过一些断断续续或微不足道的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与美英等西方国家驻华机构之间有过来往,最突出的事件是在抗战期间,美国政府于1944年夏季向延安派遣了一个军事观察组,作为同中共联系的官方机构。这期间,中共因为军事原因,同美驻华军队领导人、美军联络组等有过来往。抗战结束前后一度接受美国调停,因此同一位美国大使(赫尔利)和一位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打过不少交道;新中国成立前夕同美国大使(司徒雷登)有过交往。这些关系远谈不上是丰富全面的,但对中共领导人外交思想的形成、外交机构的组织和人员构成等方面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中留下了很重的痕迹。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共领导人为新中国在冷战中做出的选择,需要做具体的分析。正因为如此,揭示和探讨这个时期的诸多个案是很有价值的。它们证明,实际上找不到单一的因素或者说一个主要的因素足以解释新中国与美苏的关系会发展到后来那种可以说是相当极端的状态。